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中國停止大基建,冷靜下來後經濟才能浴火重生?

2024-10-12財經

近些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逐漸減緩,政府也開始反思以往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今年8月,國家財政部與其他部門聯合釋出了通知,要求負債嚴重的部份省市除了要保留用於民生保障的計畫外,暫停其他新建的大型基建工程。

換句話說,曾經風光無限的國內基礎設施行業即將進行新的改革。那麽在中國逐漸冷卻大規模基建後,怎樣才能重新振興經濟呢?

基礎設施曾經的輝煌時刻

由於多年來基礎設施的迅速發展,對中國的GDP貢獻頗豐,因此那些繁榮時期被稱為大基建時代。行業發展的飛速勢頭自然而然地吸引了投資者的關註,過去幾年中,中國的大量資金流向了基建領域,各地紛紛進行道路建設和房屋施工。

房地產行業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過去幾十年裏透過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為各省市和偏遠地區提供了豐厚的商品房供應。

然而,隨著市場的變動及房地產行業的調整,目前有些地區出現了房屋銷售不暢的問題。這一現象背後反映了房地產行業與基礎設施建設之間的密切聯系。基礎設施的發展為房地產行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促進了房屋建設的快速推進。

然而,隨著市場逐漸飽和,過度開發會導致供需失調,從而出現房屋銷售不暢的現象。這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給地方政府帶來了財政負擔。

早在八九十年代,國家就提出了一個口號:想要富裕,首先需要修建道路。因此,全國許多農村地區的地方財政中,有相當一部份投入用於基礎設施建設。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雲、貴、川等省份的交通不暢地區。這些地方的人們生活在山脈之間。因此,受到國家政策的鼓勵,許多地方政府開始盲目修建道路,一時間,各地工作的重心都轉向了將路修到每家每戶。

這項政策本應對國家和人民都有利,但許多政府在修建道路時,沒有意識到修路與致富之間並沒有必然的聯系。國家最初倡導為貧困地區建設道路,是為了幫助他們走出大山,使山區的經濟作物能夠獲得更多市場,從而提升貧困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

修建道路只是一種投資手段,國家真正追求的目標是改善貧困狀況。許多政府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時,並未進行合理評估,因此投入並沒有獲得預期的報酬。盡管基建行業表面上看似輝煌,實則無掩蓋其虧損的現實。

基礎設施建設所產生的影響

不可否認,基礎設施行業曾在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這種短暫而表面的繁榮,卻為政府財政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基建曾經的繁榮,尤其是房地產和地方基礎設施的建設,顯示了地方財政在這些計畫上的投入已遠超其承受能力。這導致各地長期面臨財務赤字,並大量負債。

此外,地方財政在各地的地鐵和高鐵計畫上的投入,除了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之外,也是導致財政赤字的重要因素。

中國的地鐵和高鐵發展體現了城市化建設的進展,然而許多地區的地鐵和高鐵營運仍然處於虧損狀態。幾乎所有省會城市都擁有地鐵,它在大人口集中的都市中能夠有效緩解上下班高峰期的人流壓力,但對一些城市而言,其人口規模和經濟發展不足以支撐地鐵持續運作。

最終的結果是,財政支出用於地鐵建設,但未能獲得相應的報酬。或許在開始修建地鐵時,政府並非完全是為了緩解交通擁堵。

很多三四線城市註意到一線城市修建地鐵後能夠刺激當地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便開始紛紛模仿。然而,結果卻並不理想,不僅無法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還導致了財政緊張。

高鐵的情況也類似,甚至可以說更加明顯。近年來在國內修建的高鐵路線,不僅數量更多,長度也更長,相較於地鐵。然而,這些高鐵站和路線投入後所帶來的收益,卻大大低於預期。

早期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與社會整體發展水平是相適應的。然而,隨著過去經濟的迅猛增長,出現了不少不切實際的現象,即為了建房而進行建房,從而使得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偏離了正常軌域。

經濟增長放緩後,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時代遺留了諸多問題。對於個人而言,那些曾依賴各類金融借貸過著風光生活的人,如今幻想透過炒房迅速賺取幾百萬、一夜致富的夢想也隨之破滅。

現實中,他們只面對無盡的房貸與車貸,再加上經濟下滑帶來的巨大就業壓力。一旦失業,個人後果將不堪設想。對於那些曾經依靠基礎設施建設賺得豐厚利潤的建築公司來說,大型基建時代的終結意味著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不過,過去的建築公司一帆風順,享受著財富與資源的便利,但他們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有限。在新的改革環境中,他們是否能生存下去仍然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走捷徑無法維持長久。

目前在中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中,除了上海之外,大多數地方的財政收支都面臨赤字。因此,踏實發展、因地制宜才是唯一的正確選擇。

許多地方財政陷入目前的困境,主要是因為一些官員曾試圖采取捷徑,透過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來制造虛假的繁榮GDP,從而獲得晉升的機會。

這種捷徑使得國內許多城市未能真正發展出強大的產業,一旦泡沫經濟破裂,財政狀況必然會暴露原形。因此,所有試圖透過快速通道實作經濟發展的做法都是不可行的。

網路經濟的泡沫同樣顯著,近年來網紅帶貨成為熱門現象,但各種欺詐行為也頻繁發生。從近期的三只羊事件可以看出,網紅經濟模式只是部份投機者所利用的工具,無法真正推動經濟發展。

不少年輕人在被各類網紅誤導後,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整治下逐漸覺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樹立更加務實的消費觀,不再盲目追求超前消費。這是市場朝向更加健康和良性方向發展的一個積極訊號。

中國當前正經歷經濟增長的放緩,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經濟發展規律所導致的結果。這場標誌著基建時代結束的改革遲早會來臨。

危機既是機遇,也是一種挑戰。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應走向何方呢?曾經行之有效的基礎設施建設時代,已無法滿足未來的新需求。那麽,哪些經濟模式將成為未來的發展新趨勢呢?

後基建時代的嶄新發展方向

在當今的世界市場,高端先進產業已成為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象征,而新能源汽車行業則將是未來國際競爭的關鍵領域。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特別是本土品牌比亞迪,以其卓越的表現,在國際市場上展現了顯著的競爭力。這一國產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並非偶然,而是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透過多年技術研發和產業積累,逐漸壯大而成。

這反映了中國對科技創新的高度重視和推動產業升級的堅定決心。這種執著與努力,使得國產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作為行業翹楚,國產比亞迪憑借其合理價格和卓越品質,成功撬動了傳統日系與德系汽車在市場中的壟斷地位。

該公司的新能源汽車不僅效能卓越、安全可靠,同時在續航、舒適性和智慧化等方面也表現突出。這樣的產品自然受到消費者的熱烈追捧,為國產新能源汽車在國際市場上樹立了良好的聲譽。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持續開放,中國新能源汽車及其相關高端產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機遇。

我們有充分的信心,未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將在國際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並持續推動全球綠色出行與永續發展的行程。

高端尖端產業象征著國家的未來與希望,而新能源汽車則是這一產業的重要基礎。中國將借此機會,持續推動產業的升級和發展,為全球經濟繁榮與科技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此次基建行業的重大調整並不意味著國家會放棄基建工程,反而表明國家會更加精準地進行篩選,對那些關乎國計民生以及長遠發展的計畫加大投入。

例如,當前正在建設的東部制造業,如承接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一些計畫,包括浙贛粵運河等,將有效促進各個產業經濟的發展,這樣的基建計畫是值得投資建設的。因此,未來中國的制造業仍將持續創造自己的輝煌。

總結

大基建時代的結束,標誌著中國經濟亟需向更務實的發展方向轉型。這意味著在追求增長的過程中,應更加關註經濟品質和效益。

我們應當將資源集中於創新、研發和產業升級,以促進經濟結構的最佳化與永續發展。同時,要重視環境保護及生態平衡,實作經濟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共生。

這是一個需要經過充分考慮並堅決落實的長期行程,只有透過持續努力,才能確保中國經濟穩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