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魚眼看世界:揭秘魚群的「聚會」密碼,原來它們眼睛只盯著「TA」

2024-07-27科學

你有沒有好奇過,大海裏面的魚群,為什麽能那麽整齊地遊來遊去,卻從來不「撞車」? 魚兒是不是像我們開會一樣,每個人都得盯著全場的人呢? 於是科學家們就做了很多研究,他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魚兒其實沒那麽「多管閑事」。 它們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盯著周圍所有的魚。 相反,它們更喜歡挑幾條離自己近、遊得快的魚來「盯梢」。 就好像我們看球賽時,雖然球場上有很多人,但我們的眼睛總是跟著球跑一樣。


「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小編註意到一項近日發表在【PNAS Nexus】期刊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魚群(fish schooling)如何在水中展現出令人驚嘆的集體行為,不僅避免碰撞,還能以驚人的協調性來完成復雜的集體動作。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模型,模擬了魚群運動的機制,特別是魚類如何透過視覺選擇來決定下一步的移動。研究發現,魚類傾向於關註那些附近移動迅速的個體,而不是整個魚群,這種選擇性決策使得它們能夠高效地協作,形成旋轉漩渦、直線行進或隨機轉向等多種集體運動模式。


本文的標題中的「schooling」這個詞,不是「學校」。這個詞在生物學中通常指一群魚或其他水生動物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相對緊密的群體,這種行為被稱為「群集」或「群遊」。上圖來源:pixabay

魚群的視覺選擇與集體行為

在自然界中,魚群的集體運動,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學家們關註的重點課題。 別看這些看似簡單的生物個體,卻能在沒有中央指揮的情況下,自發地形成各種復雜的運動模式,如漩渦、極化運動等。 這種集體智慧的背後,視覺資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魚群的形成和維持是一種自組織現象,即系統中的個體透過局部相互作用,自發形成大尺度的有序結構。一群魚,在沒有中央控制的情況下,能夠實作高度的協同和組織,這個不但有助於我們理解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自組織現象,而且對於理解復雜系統(如人類社會、交通網絡)的運作機制具有重要啟示。上圖來源:pixabay)

以往的研究,主要關註魚群成員之間是如何透過視覺資訊進行的全面互動的。但是,這項近期 最新研究發現,魚類並不會處理來自所有同伴的視覺資訊,而是會選擇性地、只是關註部份資訊。這種「選擇性視覺註意力」機制,使得魚類能夠在復雜的環境中高效地做出決策

該研究提出了一種基於個體的模型,以模擬魚類的這種選擇性視覺行為。模型中,每一條魚都具有一個視覺註意力方向,該方向受周圍同伴的視覺刺激所引導。透過模擬視覺註意力的移動,模型成功地重現了魚類在不同距離下的選擇性跟隨行為,以及魚群的多種集體運動模式。

此外,研究還分析了視覺互動的拓撲結構、以及魚類之間的成對和三體互動。透過與實驗結果的對比,研究者們更深入地理解了視覺資訊在魚群行為中的作用,並指出了其他形式的互動(如水動力學相互作用)在魚群行為中可能發揮的作用。

視覺系統的模型化

魚類透過眼睛感知周圍環境,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將光訊號轉換為神經訊號,並透過視神經傳遞至大腦的視覺中樞。每個神經節細胞接收多個感光細胞的訊號,因此攜帶了影像的寬度資訊。這些訊號進一步傳遞至視覺皮層,形成保留視網膜位置資訊的視網膜對映圖。

魚眼的視覺分辨率由神經節細胞的數量決定,通常為每平方毫米數萬個。魚類視網膜後部的細胞密度高於前部,因此對前方物體的分辨率更高。

魚類從大量視覺資訊中選擇關鍵資訊來指導運動。實驗表明,魚類主要根據目標影像的垂直尺寸來判斷距離,而水平尺寸的影響較小。魚眼具有良好的運動追蹤能力,能夠根據目標影像的大小和速度產生相應的神經訊號,從而影響魚類的運動方向。

魚類對視覺刺激的反應包括三種基本行為:排斥、吸引和定向。排斥和吸引行為可以透過力場模型來描述,而定向行為則反映在魚群的集體運動中。

模型構建

模型中的每條魚,都被簡化為一個帶有眼睛的矩形板,在無邊界平面上運動。 每條魚的視覺系統能夠感知周圍魚類的影像,並產生基於影像寬度和速度的訊號。 這些訊號被整合形成視網膜對映圖,引導魚類的視覺註意力。 魚類根據視覺註意力方向上的鄰近魚類的資訊,決定自己的運動方向。

(上圖:每一條魚都被模擬為平面上一塊帶有眼睛的板,其他魚發出的訊號被合成,引導視覺註意力的移動。魚群的漩渦、直線、隨機和轉向模式得以重現。圖片來源:Susumu Ito)

這個模型,考慮了魚類之間的排斥、吸引和定向三種互動作用力,並模擬了魚群的各種運動模式。透過這個模型,研究者能夠深入理解魚類如何利用視覺資訊進行決策,以及這種決策機制如何影響魚群的集體行為。

該研究的結論主要有:一是魚類選擇性地處理視覺資訊,而非所有資訊,這使得它們能夠在復雜環境中做出高效的決策。二是魚類的視覺註意力會受到周圍同伴的影響,並進而影響它們的行為,例如選擇性地跟隨特定個體。三是基於視覺系統的模型能夠成功模擬魚群的各種集體運動模式,例如漩渦、極化運動等。這表明視覺資訊在魚群的集體行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這項研究的意義在於,它為人類理解魚群的集體行為提供了新的視角。透過模擬魚類的視覺選擇機制,可以更好地解釋魚群是如何在沒有中央控制的情況下實作高度的協同,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奧秘,而且為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啟示。

感興趣的「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讀者可以參看全文 :

Susumu Ito, Nariya Uchida. Selective decision-making and collective behavior of fish by the motion of visual attention. PNAS Nexus, 2024; 3 (7) DOI: 10.1093/pnasnexus/pgae264

思考題 | 舉一反三

END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台觀點。

歡迎轉發(請註明來源)。


編譯 | 王芊佳

編輯 | Sara

排版 | 綠葉

海濕·往期相關報道

  • 1. 從深海到沙灘:蘇格蘭島嶼海灘上鯨魚集體擱淺,77頭死亡!| 7·23世界鯨豚日·特別關註

  • 2. 如何理解「新物種發現」?從廣西等地發現三個魚類新物種說起:綠斑爬巖鰍、珠鰭爬巖鰍、漢霖細齒黝

  • 3. 追蹤鯨魚遺骸,探索對生態系有益的海上清除或分解方法

  • 4. 1700萬點選量的背後:為什麽我們忽視了最需保護的海洋魚類?最瀕危的物種無人問津

  • 5. 韋慧:魚類入侵影響的營養生態學分析 | 共話外來入侵物種

  • 【參考資料】

  • https://academic.oup.com/pnasnexus/article/3/7/pgae264/7703205?login=true

  • https://www.tohoku.ac.jp/en/press/see_less_to_move_better_dynamic_schooling_of_fish_by_visual_selection_and_focus.html

  •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4/07/240724123106.htm

  • 海濕·合集
    點選存取往期主題文章

    1

    海濕 主題合集

    海洋 海洋生物多樣性 海洋保護區 BBNJ 海洋科學 生物多樣性 深海采礦與生物多樣性 藍碳 公海 島嶼 地中海 珊瑚礁 海鳥 鯨豚 地中海 海藻林 紅樹林 海草床 海龜 海獺 海象 儒艮 鹽沼 潮間帶 海洋生態系恢復 藻類 漁業 水產養殖 海洋經濟 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 海洋生物多樣性 濕地 國際重要濕地 濕地采風 濕地恢復 生態環通度 生態恢復 荒野 昆蒙框架 世界遺產 自然保育地 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OECMs) 國家生物多樣性戰略和行動計劃 (NBSAP) 鳥 候鳥 企鵝 大鴇 北京雨燕 崖沙燕 猛禽 森林 草原 無人機 遙感監測 遷徙物種 野生動物 蝙蝠 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IWT) 環境法 環境影響評價 綠色犯罪學 環境訴訟 植物科學 動物 真菌 病毒 分類學 遺傳學 昆蟲 蜜蜂 授粉者 螞蟻 兩棲動物 瀕危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 滅絕 全球環境治理 極地科學 冰川 水 水資源 地下水 土壤 糧食安全 生態農業 生物防治 生態系 氣候變遷 甲烷 野火 新能源 風光電與生物多樣性 深海采礦 礦業 化學品 塑膠汙染 減塑撿塑 微塑膠 新型汙染物 生物多樣性資訊學 合成生物學 基因科學 eDNA 遺傳資源數碼序列(DSI) 遺傳資源惠益分享(ABS) 同一健康 生物多樣性資訊學 綠色發展 ESG 負責任旅遊 海濕公開課 世界濕地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世界海洋日 世界環境日 世界候鳥日 標準 人物 青年 人才 能力建設 好書薦讀 讀者來信 生物多樣性小課堂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生態文明 可持續發展

    海洋與濕地

    專門報道海洋與濕地、全球環境治理等前沿動態, 為學術研討活動提供公益支持。服務中國廣大海洋與濕地科技工作者和環境保護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