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新書推薦||【中國古代錢幣鑄造術語圖解】中國錢幣博物館叢書

2024-08-06收藏

作者 古泉文庫

【中國古代錢幣鑄造術語圖解】

著者:楊君、周衛榮

中國錢幣學會 中國錢幣博物館叢書

出版發行:科學出版社

版次:2024年6月第1版

印次:2024年6月第1次印刷

字數:295千字 定價:198.00元

本書的顯著特點: 利用高清晰度的專業圖片來直觀展示鑄幣術語,實作了圖文結合、清晰易懂的效果,極大地促進了鑄幣術語的普及和套用。本書是考古專家、博物館工作人員、大學研究人員、錢幣學會員及收藏家們的理想參考資料。

本書針對中國古代錢幣鑄造領域專業用詞混亂的現狀,結合古代文獻、文物和現代鑄造術語,對中國古代錢幣鑄造領域術語進行了整理和規範。按照國家標準,進行了中英文術語對照和術語名詞解釋。同時收錄了作者在模印範豎式直澆鑄錢、疊鑄法鑄錢歷程,以錢範考證更始五銖、梁五銖,以及翻砂鑄錢起源等具體鑄錢領域的重點研究成果,既是鑄錢術語的具體學術套用範例,也是錢幣鑄造學分支學科長足發展的體現。最後還附錄了石範鑄錢、疊鑄法鑄錢、翻砂鑄錢的具體流程。

作者簡介:

楊君:

男,博士,副研究員。2004年研究生畢業,2009年獲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技考古博士學位。現任中國錢幣博物館錢幣學會秘書部主任、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錢幣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錢幣】雜誌編委。主要研究領域:錢幣學、貨幣史、錢幣鑒定等。主要學術成果:【中國歷史貨幣】(科學出版社,2022年版,第一作者);【中國古代銀錠科學研究】(科學出版社,2016年版和2017年全彩版,第二作者);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承擔的「中國古代銀錠鑄造工藝研究」專案,獲全國銀行科技發展獎一等獎。

周衛榮:

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4年大學畢業,1987年研究生畢業,1987~1993年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工作,現任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國錢幣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原中國錢幣博物館館長(2014—2024年)。主要研究領域:錢幣學與貨幣史、青銅器與冶鑄史、黃銅與煉鋅史。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20余篇。主要學術著作:【錢幣學與冶鑄史論叢】【中國古代錢幣合金成分研究】【錢幣學與冶鑄史】(二)、【中國古代銀錠科學研究】(科學出版社,2016年版和2017年全彩版,第一作者)、【中國古代錢幣鑄造工藝研究】(科學出版社,2022年版,第一作者)。主持的「中國古代銀錠鑄造工藝研究」專案,獲全國銀行科技發展獎一等獎。

鑄錢術語例舉:

鑄錢( coin casting ) : 熔煉金屬,制造錢範、砂型,將熔融金屬澆入

錢範、砂型,凝固後獲得具有一定形狀、尺寸和效能錢幣鑄件的成形方法。

鑄錢工藝( coin casting process , coin casting technology ) : 套用鑄錢的有關經驗和知識生產錢幣的技術和方法。包括典範材料制備、制範造型、金屬熔煉、澆註和凝固控制等。廣義上的鑄錢工藝包括毛坯錢幣的修整加工工藝。

鑄錢工【鑄錢匠】( coin caster , coin founder ) : 歷史上從事錢幣鑄造的手工業者。

鑄錢作坊( coin foundry ) : 歷史上鑄造錢幣的場所。

模( pattern , model )( mold ) : "模"在歷史上演變出兩個讀音,即 mo 和 mu ,分別指不同性質的模範關系。

其一,模讀 mo 時,指模樣( pattern , model ),是模最初的含義,即擬鑄造錢幣的樣子。在範鑄法時代,多指用來模印的祖模、母模、範母,用來翻制錢範,再用錢範鑄錢;在翻砂法時代,多指祖錢(雕母)、母錢,用來翻制鑄型,再用鑄型鑄錢。錢模工作流程中不接觸熔融金屬液,錢範、錢型則要承接熔融金屬液來鑄錢。模不一定都是陽文,金屬範鑄錢的石質祖模就是陰文。

其二,模讀 mu 時,指鑄範、鑄型( mold ),直接用來鑄造錢幣。模 mu 的讀音晚於模 mo 的讀音,是後世模範關系淆亂的產物。

範( mold ): 刻制或模印出用來鑄造錢幣的空腔和澆註系統的鑄造材料,用來承接熔融金屬液,凝固後開範可獲取錢幣鑄件。範是直接接觸熔融金屬來鑄錢的鑄造器具。歷史上的錢範按材質可分為陶範、石範、金屬範(銅範、鐵範)等。範是範鑄法鑄錢的核心詞。範不一定都是陰文,鑄造金屬範的陶母範就是陽文。正確的模範關系即模是範之母,範是錢幣鑄件之母。

型( mold ): 古時"型"與"範"意義相近,是承接熔融金屬液制造鑄件鑄範。因其土字部首,最初的字義應是陶範。近現代翻砂鑄造中,稱模印型砂制成的鑄型為砂型,即"型"的含又由指古代硬質陶範,變成了指反復打碎使用的軟質砂型。古代的模範關系,變成了近現代的模型關系。

镕【容】( metal mold ): 古代鑄錢的金屬範,按材質主要有青銅範和鐵範類。

範鑄法鑄錢( coin casting with hard molds ): 用錢範等材料工具鑄造錢幣的方法和過程。中國古代鑄錢分為範鑄法鑄錢和翻砂法鑄錢兩個階段。範鑄法鑄錢起源於中國古代青銅器範鑄,是中國古代鑄錢前期階段的代表性工藝,到南北朝時期被翻砂法鑄錢取代。

翻砂法鑄錢( coin casting with sand molds ): 用型砂、母錢、澆道模等材料工具制造砂型,來鑄造錢幣的方法和過程。翻砂法鑄錢的核心是母錢翻砂。翻砂法鑄錢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鑄錢後期階段的主要鑄錢工藝。

錢幣鑄件【毛坯錢幣】( rough coin casting ): 帶有完整澆註系統和鑄錢的錢樹,或是從錢樹上掰離,帶有明顯的鑄柄茬口和飛翅的鑄坯錢幣。

翻砂【造型】(molding): 用型砂、模樣等材料工具制造砂型的方法和過程。

母錢翻砂(molding with pattern coins): 用型砂、母錢、澆道模等材料工具制造鑄錢砂型的方法和過程。翻砂法鑄錢的核心就是母錢翻砂。

錢樣(coin sample): 鑄造錢幣之前,刻制出擬鑄錢幣的樣子,供主管官員稽核。清朝鑄錢局的錢樣是用潔凈細膩的象牙刻制的,由錢法堂侍郎鑒定。

祖錢【雕母】(grandfather coin, carved coin as pattern): 明清鑄錢,錢樣被選定後,便依樣用精煉銅雕刻成祖錢,錢幣收藏界多稱為「雕母」。祖錢未被采用前,其中間方形或圓形穿口沒有完全鑿開,俗稱「金口未開」(圖2);祖錢一旦被采用,便由鑄錢局指定專門工匠鑿開,俗稱「開金口」,用來制作母錢。

母錢(coin as pattern): 用開金口的祖錢經過精細翻砂鑄造而成。母錢形制規整、地章光潔、字口清晰。母錢(圖 3)是翻砂鑄錢的母模,用來翻砂鑄造大量的流通錢幣。

樣錢(sample coin): 中央政府給各地鑄錢機構發放的標準鑄錢,作為各地鑄錢的標準樣式,雖然【大錢圖錄】記載翻鑄頒發各省的銅錢也稱為母錢,其情況較為復雜,要具體辨析頒發錢幣的工藝特點和性質,再確定其為母錢或樣錢。通常情況下,中央頒發各省鑄錢數量少,多是示範意圖,各省不可能依此組織大量翻砂鑄錢,其本質仍是樣錢。各地鑄造銅錢要定期進呈中央以備稽核,各地進呈的鑄錢稱為樣錢。在京鑄錢局還要定期鑄行銅錢供奉內廷,也稱樣錢。

流通錢(coin): 歷朝鑄行的用於流通的普通銅錢,以區別於祖錢、母錢和樣錢等。明清時期稱官鑄流通錢為制錢。

制錢(official coin): 明清時期官府鑄行的銅錢的稱謂,以區別於前朝留下的舊錢和本朝私鑄錢。

直澆道模(sprue pattern): 與母錢一起放置在平整的砂型表面,用來翻印出直澆道。

型砂(molding sand): 母錢翻砂法鑄錢的典範材料,與傳統範鑄法中的陶範、石範、金屬範等硬範相比,屬於軟範、軟型,可以打碎重復使用,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鑄錢效率。型砂分天然型砂和混合型砂,天然型砂是天然沈積的含有適量黏土的矽砂;混合型砂是按一定比例混合的造型材料,經過混制,符合造型要求的混合料。

砂型【鑄型】(sand mold): 用型砂制成的鑄型。砂型用砂箱支撐時,砂箱也是鑄型的組成部份。不可將鑄型稱為「鑄模」或「模型」。

砂箱(flask, molding box): 容納和支承砂型的硬框,是構成鑄型的一部份。

合型【合箱】[mold assembling, closing (sand molding)]: 將鑄型的各個組元如上型(上箱)、下型(下箱)等合成一個完整鑄型的操作。

開箱(opening): 砂型澆註後,待錢幣鑄件冷卻至落砂溫度時,將上下砂箱開啟的操作。

錢樹(coins tree): 翻砂法鑄錢中,澆鑄完成後開箱取錢,得到的樹枝狀的錢幣鑄件。錢樹保留了完整的澆道鑄柄和毛坯錢幣。

銼邊【剉邊】(file the edge of the coin): 銼掉錢幣邊緣殘余的鑄柄和飛翅的操作。

滾邊【鏇邊】(grind the edge of the coin): 用金屬方棍(【工部廠庫須知】稱「鐵車鐧」)將錢幣串在一起,整體旋轉打磨錢幣邊側的操作。古代負責滾邊和銼邊工序的匠人稱「滾銼匠」。

磨錢【磨面】(grind the surface of the coin): 打磨錢幣正面和背面的操作。在範鑄法鑄錢時期,因陶質、石質、青銅質、鐵質等範面相對平整,所鑄錢幣正面和背面都相對平整光潔,不需要磨錢工序。在翻砂法鑄錢時期,由於砂型表面密布顆粒砂眼,所鑄造錢幣表面也呈現顆粒狀形態,再加上錢幣形制演變中外緣逐漸加寬,更凸顯了翻砂鑄錢砂痕的粗糙,為了錢幣美觀,需要打磨錢幣表面。磨面工序是翻砂鑄錢時期才出現的錢幣加工環節。

洗眼(file the square hole of the coin ) : 銼磨修整錢幣方形穿口的操作。古代負責磨錢和洗眼工序的匠人稱「磨洗匠」。

刷灰【清砂】(cleaning): 刷除清洗粘附在錢幣地章表面上殘灰和細砂的操作。古代負責刷灰工序的匠人稱「刷灰匠」。

前言:中國錢幣鑄造學發展歷程概述

錢幣鑄造學是錢幣學的分支學科,是現代錢幣學學科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

一般說來,錢幣學可按時間和空間維度,分為對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國家、地域的歷史貨幣的研究。就具體錢幣而言,從研究方面和角度出發,錢幣學可分為錢幣類別(版式)學、錢幣形制學(即錢幣美學)、錢幣文字學、錢幣鑄造學、錢幣鑒定(辨偽)學、錢幣學史等分支學科。其中,廣義的錢幣鑄造學還包括錢幣鑄造工藝研究、錢幣鑄造材料(合金)研究、錢幣鑄造器具研究、錢幣加工工藝研究等層面。

中國古代錢幣學屬於傳統金石學的分支,一般稱「古泉(錢)學」。中國錢幣學發端於六朝時期,顧烜【錢譜】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錢幣學作品,有輯佚本存世。宋朝洪遵【泉誌】是現存最早的保存完整的錢幣學著作,書中將收錄的錢幣分類為正用品、偽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國品、奇品、神品、壓勝品等九類,是現今可以清楚了解的最早的錢幣分類研究法,其中基本沒有談及錢幣鑄造方面的內容。中國早期錢幣學的關註點僅在錢幣品種的收集和梳理,還處於較為表面和原始的階段,還沒有確切的錢幣鑄造學的內容。

中國錢幣鑄造學的萌芽大致可以追溯到清朝乾嘉時期。乾嘉金石學興起,古泉學作為傳統金石學的組成部份得到了新的發展,該時期代表性的古泉學著作是翁樹培(1765-1811)的【古泉匯考】。翁樹培對存世疊鑄銅範母進行了細致的探究,並嘗試推演疊鑄工藝鑄錢的大致工藝流程。翁氏的這一開創性探索也得到了稍晚些的古泉學者鮑康(1810-1881)的關註。鮑康指出:「範有陽文,有陰文,而陽文者居其九,每泉必一面一背,其冶鑄之法,不外乎模蠟合土,翁氏【(古泉)匯考】言之最詳。」"鮑康將翁樹培相關論述錄入【觀古閣泉說】:「翁氏【匯考】雲:樹培按:泉範之制,就今所見者,諦審之,中大圜凸星如紐者,紐外或四出或六出,如枝之接花,每出必連一泉也,其上下左右又有小星,或長或圜或尖,凸凹牝牡相間,然其凸凹之高深,不過分許耳,其每泉之穿內亦各有小凸凹圜星(亦有無小星者),其高亦止與泉之輪郭平耳,而當中之大紐獨高,與四邊之高相等,因思譬有範二於此,兩範相合,而此面當彼背,此牝當彼牡,此凸當彼凹矣。中紐既與邊平,則兩範相合處,四邊相對,兩紐相對,間不容發矣!然其內之小凸凹,其高深不及分許,雖相值而仍不能相合也。於是,先以蠟劑和勻,或用白芨水和黃土,置於此範之上而以彼範合之。俟蠟幹解視,則泉文正者反,凸者凹矣,兩紐相對則成透空圜孔矣,外四出六出之凸文亦成凹文矣,於是置此銅範不用而用此蠟模矣。然使僅此一蠟模也,尚不可以鑄泉,蓋一模雖具兩面,而每面之泉只算作半面,而無背面以合之也。因思此模也,其上下左右之小牝牡處,亦既牝成牡,凸成凹矣。當蠟模之就範也,則有外邊以限之,中紐以穿之,迨蠟模解下,則中為透孔,上下左右更無外邊,全賴此小牝牡凸凹為之對筍(通‘榫’) 合縫矣,故必須再印一蠟模與此蠟模相合,則小牝牡凸凹處相合適,均而無欹側之虞,其中大紐相對,則仍一透孔也,其四出六出相合皆成凹文而中空矣,其泉之背面相對亦中空矣。如此之蠟模印出者,不知凡幾,率皆兩兩比附,疊相配合,疊至數十模而其中穿孔之透空如故也,其四出六出中空者,直達於泉,泉之穿內又有小星限之,乃以銅汁自中穿孔灌入,而泉成矣。……培又疑者,今所見古泉範皆六朝以前泉耳,何以唐宋以後之泉範絕無一遇者?!蓋不用此範制矣。」(21此段文字使翁樹培成為錢幣學發展史上第一位詳盡推究疊鑄工藝鑄錢的學者。翁氏根據存世疊鑄銅範母,大致勾勒出了古代疊鑄工藝鑄錢的過程,基本符合古人鑄錢的實際。不過文中所說的「蠟模」是不對的,思之,蓋因當時出土疊鑄遺物太少,翁氏未能具體有所見,再加乾嘉以來,古玩界流行「蠟模」法(失蠟工藝)鑄器(復制古器物),故翁氏會有此說法。此外,翁氏沒有談到模印好的範片兩兩相對疊置起來後要糊草拌泥,做成整體的「範包」,因為,如若缺少此步驟,「範包」經受不住高溫銅液的沖擊,不僅範片會移位,澆註的銅液還會從範片間的縫隙中溢位「跑火」,而難以鑄造成功。再者,泥質範包在澆鑄前要有陰幹焙燒去除水分變為陶質範包之過程,才可實作澆鑄。但客觀地說,翁樹培推導的疊鑄工藝鑄錢的大致過程和步驟還是正確的,是古泉學者對中國古代鑄錢工藝非常可貴的探索。翁氏該段疊鑄法鑄錢的文字可視為中國古代錢幣鑄造學的濫觴之作!

清代中後期湧現了一大批古泉學者,許多學者在其著作中收錄鑄錢模範,這是錢幣鑄造學萌芽發展的重要標誌。模範是最重要的錢幣鑄造器具,「模」是「範」之母,也稱「範母」;古代的「範」有直接鑄錢的鑄範,也有鑄造金屬範或金屬範母的「陶母範」。古代遺留下來的鑄錢模範是了解揭示古代錢幣鑄造工藝的重要物證和線索。李佐賢(1807-1876)的【古泉匯】【續泉匯】是當時古泉學的集大成之作,收錄有眾多鑄錢模範。「【續泉匯】補載泉範至百十七枚,合前編(【古泉匯】)計之近二百許,從來無此巨觀!」3鮑康則對所見鑄錢模範進行了梳理和思考:「余所見陰文泉範,有銅有鐵有石,其制率如版,多者數十泉,少亦不下十余泉,字皆反文,以鑄就則正文也。陽文銅範,其制率如盤,少或一泉,多或四泉,皆一面一背;惟半兩背平無郭,不用背範,有多至八九泉及三十余泉者,字皆正文,以尚須模蠟合土故也。新莽泉制最精,其範多用陽文,不憚模蠟合土之勞;陰文大泉範僅一見,亦復不致,疑已非莽初制矣!道光壬寅、癸卯間(1842一1843),長安城西掘得五銖泥範甚多,惜殘缺無復全者。余收得八九枚,制有若磚,皆正文凸起而無背文,惟泥質弗堅,字畫不無剝蝕,縱橫羅列多或至四五十泉。其為陽文也同,其為用也應亦同,而泉乃逾之十倍,視如盤小銅範勞逸殆迥殊!泉之穿上輒作一橫文。復得小五銖泥範一角,亦正文凸起,穿上作一橫文,應系一朝之制。」4鮑康所言「五銖泥範」,由於清晰地記載了出土時間、出土地點、「泥範」的錢文形制特點及布局等資訊,可以明確地認定這些五銖泥範的性質為「鑄金屬範之陶範」,即是用來鑄造金屬範的陶母範。這批長安城西五銖泥範「泉之穿上輒作一橫文」,所鑄錢幣應為「穿上橫郭」標記的五銖錢,這種「穿上橫郭」類別的五銖錢自西漢鑄「郡國五銖」時就已出現,並成為上林三官五銖的主流版式之一,主要由上林三官中的「技巧」官鑄造,鑄行於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漢元帝(漢成帝初年裁撤三官,僅保留鐘官鑄錢)等時期。需要指出的是,鮑康認為的這種陶母範與疊鑄銅範母同為陽文,推測「其為用也應亦同,而泉乃逾之十倍,視如盤小銅範勞逸殆迥殊」,卻是錯誤的。該陶母範對應的是金屬範鑄錢工藝,圓盤狀銅範母對應的是疊鑄法鑄錢工藝,兩種工藝的「勞逸」已有定論,疊鑄法鑄錢是古代範鑄法鑄錢後期的主流工藝,鑄錢效率優於金屬範鑄錢,鮑康卻因為陶母範上錢幣多十倍,而想當然認為此種鑄錢應更有效率。這主要是因為彼時人們對疊鑄工藝的具體過程還缺乏了解之故,這種認知的局限也是由於中國古代錢幣鑄造學處於萌芽期的特點決定的。鮑康此段文字還記錄了一種「小五銖泥範」的資訊,並判斷與大五銖泥範「應系一朝之制」,其相關記載極具史料價值,其觀點則顯示出極高的史識。原來,這種「小五銖」雖精整,卻極小,過去的古錢學者多將其認定為六朝的「雞目五銖」,直至新中國考古工作者在漢宣帝杜陵發掘出的小陶俑身上圍裹著這種小五銖,才知道此種錢原來是西漢時期的冥幣。

鮑康還列舉了其稍前的古泉學者對銅範鑄錢的不同認識:「而張叔未(張廷濟,號叔未,1768-1848)、戴醇士(戴熙,字醇士,1801一1860)又以陰文者不可用,若镕銅入範,則範必銷,至雲二者可以聚訟,不知皆昔人鼓鑄之所需也。」指出張廷濟和戴熙都認為陰文銅範不能鑄錢,而鮑康則堅稱古人肯定使用過陰文銅範鑄錢。我們在欣賞鮑康識見的同時,對張、戴二氏的觀點要做進一步的分析。張、戴二人認為,高溫銅液若澆註到銅範上,銅範必然遭到毀壞而不能鑄錢。從這種表述來看,他們是見過或者做過這種嘗試的,應該說也是具有相當的探索求知意識的,但是,「行百裏者半九十」,他們沒有看到事情的全部,問題的關鍵在於銅範在澆註前要做好隔離層,若沒有隔離層,銅液澆在裸露的銅範上必然使得澆註部位合金化,銅範與銅液熔結在一起,並毀壞銅範。中國錢幣博物館、中國科學院大學和鄂州市博物館等單位曾聯合做過銅範鑄錢的模擬實驗,也遇到過同樣的問題,直到用動植物油脂炭化作銅範的隔離層,才成功完成了模擬實驗,課題組【研究簡報】總結:「銅範可以直接鑄錢。銅範鑄錢的關鍵是銅水不能與範體直接接觸,要有隔離層;隔離層必須超薄、堅固、耐高溫。」

鮑康對當時藏家的某些錢範的真偽判斷也出現過失誤:「余作【範說】謂:列國布暨秦半兩獨無範,故字型鮮有復者,壽卿(陳介祺,字壽卿,1813一1884)藏範至百有二十,拓寄則有秦半兩土範二」,皆只陰文一泉,殊精好,但秦中所出五銖土範,率皆陽文,若陰文土範尤易作偽,胡石查(胡義贊,字叔襄,號石查,1831一?)即曾戲為之(見所做秦半兩土範甚致)。四銖半兩雖有銅範而字型亦百出不窮,孫春山最留意於是,拓示所藏,析及一點一畫,多至數十種,或當時銅範初行,仍不免畫沙摶泥所鑄,至五銖專用銅範,遂截然成一律矣。」18對陳介祺所藏只有一枚陰文錢腔的秦半兩土範叫好。其實,此類錢範並不合鑄造原理,應系贗品,鮑氏稍後的古泉學者饒登秩在其【古歡齋泉說】中就明確指出其偽:「又有秦半兩磚镕一枚,僅列一錢,無流道,不能鑄也,磚镕最易作偽,必好事者偶爾遊戲,非真镕也,此皆陳壽卿藏器,或壽卿先生老眼偶花,為其所眩,而【泉匯】不加細考,僅據拓本載之。」9饒登秩從鑄錢原理來分析鑒定錢範真偽,的確是抓住了錢範等鑄造器具辨偽的關鍵,顯示了獨到的見識。更值得稱道的是,饒氏依據鑄造原理,對當時收藏界追捧的齊大刀銅範母提出了質疑:「【泉匯】又載齊刀镕一品,其流道居正中,銅由上入,如半兩大泉貨泉小镕之制,按齊刀皆由環下進銅,今之存刀可驗,如銅由中間輸入,流道既不暢,則行汁遲滯,必有不滿之弊,斷難成刀,是則此镕之可疑也。」"指出存世齊大刀實物都是澆口在刀環上,【古泉匯】所載齊大刀銅範母雖與存世的半兩錢、大泉五十和貨泉銅範母的設計布局相似,但由於齊大刀刀體過長,反而難以鑄成。饒登秩大致是錢幣學界第一個明確對齊大刀銅範母說不的人,僅此一點,便足讓人欽服!可惜,饒登秩和他的【古歡齋泉說】似乎沒有得到更多的重視,古錢學界仍約定俗成般地認定齊大刀銅範母為真品,且為最早的疊鑄工藝鑄錢遺物,直到21世紀初,周衛榮撰【齊刀銅範母與疊鑄工藝】",以現代科學的視角和論證,才比較徹底地將齊大刀銅範母論定為贗品。

民國時期,古泉學開始逐步脫離傳統金石學的藩籬,向科學的錢幣學演進。丁福保主持編纂的【古錢大辭典】是民國錢幣學的扛鼎之作。該時期,錢幣學大興,出現了學術社團並出版錢幣雜誌,以「中國古泉學會」及其會刊【古泉學】、「泉幣學社」及其會刊【泉幣】為代表。其中,1936年成立的中國古泉學會【本會簡章】稱「本會以闡明古泉學識,研究古泉制作,鑒定真贗、辨別時代,啟人好尚之心為宗旨」2,明確以古錢幣的制造工藝作為研究物件。1940年,張絅伯在泉幣學社【泉幣】雜誌【發刊辭】中指出:「往昔泉幣,視同小道,列諸金石之旁門。跡涉荒誕,不脫舊譜之陋習。忽略制作,偏重文字,斤斤於色澤肉好,戚戚於珍常多寡,範圍狹隘,學識疏陋,無多取焉。方今泉幣一門,成為獨立專門科學,應作有系統之推討,謀劃時代之進步,因知泉幣莫非歷代日用通貨,物之平凡通常,無過於此,而性質之神妙玄奧,原理之錯綜復雜,種類之繁富夥頤,變化之萬緒千端,亦未有過於泉幣者也。」3在此,張絅伯振聾發聵地喊出:民國時期的錢幣研究正在成為獨立的學科門類,錢幣學「要在詳稽實物,參證史誌,按諸貨幣原理,以究其制作沿革,變遷源流,利病得失之所在,治亂興替之所系」。此中,張氏也清晰地指出研究錢幣制造工藝及其演變是錢幣學學科的重要內容,即錢幣鑄造學是錢幣學的重要分支學科。張絅伯是近現代最早呼籲建設科學的錢幣學學科的錢幣學者。

1935年,南京通濟門外出土了一批南朝蕭梁時期的鑄造鐵五銖的疊鑄陶範,錢幣學者鄭家相敏銳地購藏了大量的疊鑄陶範,「計先後所獲,未分者八十余段,已分者八百余片……得百十六種」"4。因為意義重大,鄭家相題自己齋號為「梁範館」。根據發現的出土遺物,鄭家相當時就考證出是蕭梁鑄造五銖鐵錢的陶範。該批陶範後被鄭家相和其家人先後捐贈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機構,得以留存至今。鄭家相保存和研究該批古代鑄錢遺物,厥功至偉!

1949 年後,彭信威出版【中國貨幣史】,是新中國貨幣史、錢幣學領域的代表性著作。該書側重貨幣史,對錢幣鑄造學關註較少。鄭家相發表【歷代銅質貨幣冶鑄法簡說】5,對陶範鑄錢、石範鑄錢、銅範鑄錢、疊鑄法鑄錢、母錢翻砂法鑄錢等中國古代的主要鑄錢工藝類別大致進行了梳理,雖不免有缺漏和錯誤,但仍不失為一篇現代科學意義上的錢幣鑄造學論文,該論文是新中國前三十年錢幣鑄造學研究最高成就的代表。

改革開放後,中國錢幣學蔚然興起。1982年,中國錢幣學會成立;1983年,中國錢幣學會創辦會刊【中國錢幣】,是該時期錢幣學發展的標誌性事件。中國錢幣學各個分支學科蓬勃發展,錢幣鑄造學的突飛猛進尤其引人關註。

中國古代錢幣的合金成分分析一度成為顯學。周衛榮著【中國古代錢幣合金成分研究】,科學地揭示了中國歷代古錢幣的合金成分,構建了中國古錢幣的合金成分數據庫,並就黃銅鑄錢的技術演變進行了重點考證,該成果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錢幣學會、中國錢幣博物館以科技考古理念,采用模擬實驗的方法對中國古代石範鑄錢、銅範鑄錢、陶範鑄錢、蕭梁疊鑄法鑄錢、蟻鼻錢鑄造工藝、翻砂法鑄錢等主要鑄錢工藝進行驗證,摸清了中國古代主要鑄錢工藝的技術細節,極大地推動了中國錢幣鑄造學的發展。相關成果匯整合專著一【中國古代錢幣鑄造工藝研究】,該書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錢幣鑄造學的代表性著作。

在中國錢幣鑄造學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鑄錢術語混亂的歷史遺留問題依然嚴峻,編纂出版【中國古代錢幣鑄造術語圖解】,以高畫質圖片圖解鑄錢術語,有圖有真相,以期圖文並茂,雅俗共賞,庶幾有裨益於鑄錢術語之規範。在該書行將付梓之際,撰寫【中國錢幣鑄造學發展歷程概述】,詳古略今,代為前言,求證於方家。

周衛榮 楊君

2024 年新春於北京西交民巷17號

目 錄:

古泉文庫系列叢書

●古泉文庫成立宣言

●第一種【壽泉集拓】

●第二種【古泉大全】

●第三種【足齋泉拓】

●第四種【古泉雜誌】

●第五種【絲路創會精品集拓】

●第六種【海上絲綢之路古國錢幣要覽 】

●第七種【沐園百廿泉拓】

●第八種【沐園日記】

●第九種【故宮清錢譜】

●第十種【山陰道上集】

●第十一種【戴門弟子藏泉選】

●第十二種【董遹錢譜】

●第十三種【開元通寶精品集拓 】

●第十四種【衡門百泉拓存】

●第十五種【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紀念泉譜】

●第十六種【首屆元明錢幣研討會紀念拓集】

●第十七種【西夏錢幣集】

●第十八種【北韓王朝古錢譜】

●第十九種【越南歷史古錢】中文版

●第二十種【金匱論古合刊·金石編】

●第廿一種【昭和泉譜】中文版(即將面世)

●第廿二種【中國甘寧青金銀錠】

●第廿三種【益泉齋藏泉】

●第廿四種【思古樓泉集·唐錢圖錄】

●第廿五種【新訂乾元重寶錢譜】

●第廿六種【讀史譚泉文存 中國歷代古錢幣精品輯要】

●第廿七種【中國貨貝圖集】

●第廿八種【清代四川州縣銀錠略考】

●第廿九種【天壤閣雜記·王懿榮泉拓精選】

●第三十種【梁五銖土範圖說】

●第卅一種【幣緣堂館藏精品圖鑒】全五卷

●第卅二種【戶部鐵錢局錢法章程】

●第卅三種【鑄錢述略】

●第卅四種【中國近代貨幣集拓】

●第卅五種【丁氏古泉叢書】十五種

●第卅六種【觀雲軒藏泉】

●第卅七種【清錢編年譜】中文版

●第卅八種【先秦貨幣組譯】

●第卅九種【新編華夏古泉圖錄】

●第卌種【輯古泉從一】

●第卌一種【珍泉集拓】

古泉文庫出品書目

【讀泉記】||【無為七秩壽泉集拓】||【淳豐堂七旬壽泉集拓】||【百福堂七十自選集】(原拓本)||【館藏錢幣圖錄】江西農商銀行錢幣博物館||【平冠集】||【龍泉齋七秩善泉拓集】||【傳承與革新】泉幣研究的探索與實踐||【三國兩晉南北朝隋錢幣圖述】||【福善先生耄耋輯拓】||【戎畋松七秩壽泉集拓】||【戎畋松七十自選集】(原拓本)||【話說青蚨】||【聽泉·鹹豐大錢蠡測】||【清代牙雕呈部樣錢】原拓本||【豐齋四十泉拓】||【儲建國 錢卓兩翁古稀壽泉集拓】||【杜維善先生追思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