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這個大家庭中,地球獨樹一幟,是唯一一個表面遍布著潺潺流水與波光粼粼的海洋的星球。據測算,藍色星球表面約有71%的面積被厚厚的水體覆蓋,而余下的29%才是崎嶇不平的陸地。
若從宇宙深處俯瞰地球,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平均深度達到4500米的海洋使得地球看起來更像一顆璀璨的水珠。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和火星,它們的地表卻滴水不見。那麽,地球上這豐富的水資源究竟來自何方?
若要探尋這個疑問的答案,我們得追溯到地球的誕生之時。如同其他天體的成長歷程,地球的孕育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無數星辰的匯聚和撞擊。
在遙遠的太古時期,地球本是一顆微不足道的小行星,透過不斷融合其他小天體,逐漸壯大為如今的模樣。而在這一過程中,水的存在早已是悄無聲息地融入了地球體內。
水的構成並不復雜,僅由兩個氫原子與一個氧原子結合而成,在宇宙間廣泛分布。在太陽系早期歷史中,諸多含水的小行星隨處可見,它們攜帶著豐富的水資源。當這些小行星與地球相撞時,一部份水得以在地球內部保全,一部份則蒸發進入大氣層,還有一部份則遺憾地逸散至無垠的宇宙空間。因此,自地球形成伊始,水便伴隨其左右,並在適宜的條件下現身,如今在水星和火星的寒冷地帶,我們仍能發現固態的水冰。
約45億年前,地球的輪廓已大致成型,隨著地表溫度的逐步降低,液態水得以在地表安家落戶。此時,地球大氣層中的水蒸氣開始以降雨的形式滋潤大地。然而,地球表面的水大多源於小行星和彗星的恩賜。在恰當的溫度條件下,這些天體撞擊所帶來的水得以在地球表面匯聚成海。此外,地球大氣層中的水蒸氣迴圈往復,形成降雨,進而催生了河流、湖泊等水體,為地球生物多樣性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至於這些攜帶水資源的小行星與彗星,它們多數源自小行星帶的邊緣地帶,以及凱伯帶和奧爾特星雲。這些區域的小行星由於可以形成冰晶,從而成為富含水的小天體。尤其是彗星,有的含有超過一半的水量,被戲稱為「骯臟的雪球」。這些攜帶著水資源的天體,從數億乃至數十億公裏之外的地方跋涉而來,為地球帶來了生命之源,也催生了地球上生命的繁衍與昌盛。因此,我們有理由宣稱,地球的生態環境以及其中的生靈,都是太陽系大家族共同創作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