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人類的科技,可能已經接近宇宙極限!星際旅行只不過是幻想

2024-10-10科學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我們能夠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簡單生物前進演化而來的,由最初的單細胞生物前進演化為多細胞生物,由多細胞生物前進演化為海洋生物,由海洋生物前進演化為兩棲生物,由兩棲生物前進演化為陸地生物,人類就是由陸地生物猿類前進演化而來的,智人是人類最近的祖先,早期智人出現於距今20萬年前,它們的腦容量較大,大約在1300毫升以上,手、腦等部位和現代人相似,但依然保留了一些原始特質,比如說前額低而傾斜,眉骨突出等,晚期智人大約在5萬年前,這一階段的智人外部形態已經和現代人沒有太大的區別,腦量也達到了現代人的變異範圍,它們制造工具的技術更加的多樣和專門化,關於智人的起源在科學界存在多種理論,一種是單一地起源論,其中多偏向非洲論,英國古人類學家斯特林格認為智人源於非洲的海德堡人。

美國分子生物學家坎恩等人透過DNA基因研究認為,智人源於非洲,約20萬年前至4萬年前,早期智人分布於亞歐大陸和非洲。其主要代表有歐洲的尼安德特人、中國的長陽人、丁村人和馬壩人等。約4萬年前至今,晚期智人分布範圍更加廣泛,遍及歐、亞、非洲,還有大洋洲和美洲。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人類從誕生以後就開始不斷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奧秘,到現在為止,人類的科技發展速度很快,人類最早使用簡單打制的石器作為工具,用於狩獵、采集和自衛等,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新石器時代,石器的制作更加精細,出現了磨制石器,人類從開始從事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這是人類生產方式的重大變革,在16世紀到18世紀,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挑戰了長期以來的地心說,動搖了宗教神學的理論基礎,引發了人們對宇宙觀的深刻思考。

在物理學領域,牛頓於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提出了萬有重力定律和牛頓力學三定律,建立了經典力學體系,這是近代物理學的重要裏程碑,為後來的科學技術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在19世紀到20世紀,電力作為新能源的出現,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愛迪生發明了電燈等眾多電器產品,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拉瓦節用定量化學實驗闡述了燃燒的氧化學說,開創了定量化學時代,達爾文發表了【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對生物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20世紀以後,電子電腦的誕生是資訊科技革命的重要標誌,從最初的大型電腦到個人電腦,電腦的效能在不斷的提升,體積也在不斷的縮小,價格不斷降低,套用於多個領域。

對於很多人來說,覺得這幾十年來科技有了很大的進步,我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其實細細思考就會發覺這只是表面上的,現在看上去什麽很厲害的發明,大多數本質上只是套用科學的進步,而不是基礎科學的進步。比如說超級電腦,雖然它的執行非常強大,但是離真正的通用量子電腦還差很多,可控核聚變,核聚變幾十年前人類就利用它做出了氫彈,但是可控核聚變到現在還沒實作;本世紀的海空陸航母坦克戰鬥機和上世紀差別不大,幾乎沒有什麽區別,只不過電子化資訊化了而已,一些發展中國家甚至還在用上世紀60年代水平的艦艇坦克和戰鬥機,未來繼續用。現在的智能機和十幾年前相比,基本結構沒什麽變化,所有的進步只是量上的變化:容量、速度、尺寸、螢幕分辨率等方面的增強,還有套用軟件層面的大振幅進步,沒有根本性的變化。

縱觀人類科學發展史,從17世紀到19世紀,人類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偉大的科學家,這些科學家對人類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到今天為止,人類的科學還在吃老本,過去200多年的時間裏,是人類進步最大、最為顛覆的時代,在2017年的時候,人們開啟了一批50多年前的時間信封,裏面記載了人類50多年前樸實而美好的願望:我們現在已經踏入宇宙,你們肯定已經可以非常方便的前往其它星球了吧,對於多變的天體是不是也能夠完美的控制,可能很多人看到這些話之後都難以相信,畢竟我們現在根本無法做到這些,而且想要實作這些願望對於我們來說還非常遙遠,既然如此,那麽為什麽當時的人們會說出這些話呢?其實這也不能夠怪他們。

要知道在上個世界,人類從第一次飛到藍天到飛出地球,僅僅用了50年的時間,在他們的眼中,50年後的人們應該已經征服了太陽系,但是現在看來,我們和50年前的科學相比,幾乎沒有太大的進步,雖然現在人類發明了很多高科技,比如說電腦、手機、人工智能等等,這些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之前的物理學上,如果沒有前人的理論,人類還無法發明出這些東西來,從本質上來說,人類離實作星際旅行還差的很遠,星際旅行至少要飛出太陽系,現在人類連太陽系都沒有辦法飛出去,曾經在47年前,科學家發射了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發射這兩個探測器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它們飛出太陽系,探索太陽系之外的奧秘,不過這麽多年過去了,旅行者1號和2號還沒有完全飛出太陽系,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得出,如果按照它們的飛行速度來看,想要飛出太陽系還需要上萬年的時間。

對於人類來說,這個時間太漫長了,所以人類還需要想其它辦法,那麽如何才能夠提高人類科技的發展速度?首先我們要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和交流,引進各國先進的技術和經驗,拓展科技發展的國際視野,大力發展科學研究等相關專案,而且想要實作星際旅行,我們必須將月球作為中轉站,因為這樣我們能夠有更多的優勢,比如說燃料生產和補給: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在月球上存在一些用於制造燃料的資源,比如說氦-3,土壤中的氧元素等等,這些原料我們能夠制造成燃料,這樣一來,航天器在進行太空探索的時候,就能夠在月球進行燃燒補給,減少從地球攜帶大量燃料的需求,從而降低發射成本,月球上的礦物質資源豐富,如矽、鋁、鐵等。這些原材料可以用於制造建築材料、零部件等,為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維修航天器以及制造其他器材提供物質支持。

航天發射優勢方面: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約1/6,這意味著在月球上發射航天器所需的能量和推力要比在地球上小得多。從月球發射航天器到地月重力平衡點所需的能量和成本與從地球發射相比差距達到3個數量級。而且月球沒有大氣幹擾,地球有大氣層,航天器在發射過程中會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並且在穿越大氣層時還會面臨高溫等問題。而月球沒有大氣層,航天器發射時不會受到空氣阻力的幹擾,也不存在大氣層對航天器的摩擦和熱效應,發射過程更加順暢,減少了對航天器防護結構的要求。雖然現在人類已經能夠登陸月球,並且還能夠將月球土壤帶回地球,但是這只是對月球的初步探索,並不能夠真正的利用月球,想要在月球上面開采資源,或者說在月球上面建立秘密基地。

人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想要實作星際旅行,需要更加漫長的時間,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我們能夠知道,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是比鄰星,大約有4.2光年左右,一光年大約是9.46萬以公裏,這樣的距離對於人類來說是巨大的挑戰,如果光是依靠飛船燃料作為推動力的話,實作星際旅行是不可能的,所以科學家正在像其它辦法,比如說利用接近光速的飛行,透過相對論效應縮短旅行時間,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挑戰傳統觀念的想法,即時間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可以被「膨脹」或「壓縮」的。在提出這一觀念之前,人們普遍認為時間是絕對的,即它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時候都是相同的。但愛因斯坦的特殊相對論改變了這一看法。他認為,當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與之相對的觀察者所感受到的時間會比實際發生的時間慢。

為了更直觀地解釋這一概念,愛因斯坦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雙胞胎悖論」。假設有兩個雙胞胎,一個留在地球,另一個乘坐接近光速的宇宙飛船出發。當飛船返回地球後,宇宙中的雙胞胎會發現他比留在地球的兄弟年輕得多!這一發現震撼了整個科學界。時間,這個我們認為是恒定不變的東西,竟然可以受到速度的影響!愛因斯坦的這一理論為我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宇宙視角,挑戰了我們對時間的傳統認識,並為後來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駕駛一輛亞光速飛船在宇宙中飛行,飛船上的時間將會流逝的非常緩慢,也許地球上已經過去了幾萬年,但是飛船上僅僅過去了幾分鐘,這樣一來,人類實作星際旅行也是可以的,不過想要使得飛船實作亞光速飛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要知道現在人類的飛船速度連光速的百分之一都達不到,更別說接近光速了,所以科學家也在想辦法提升飛船的飛行速度,除了這個辦法之外,還有的科學家認為,我們可以利用蟲洞等時空結構進行穿梭,「蟲洞」也叫「時空洞」,學名叫「愛因斯坦-羅森橋」,簡單的說,蟲洞就是連線宇宙遙遠區域之間的一根時空細管,它也可能是連線黑洞和白洞之間的時空隧道,物質從黑洞進去,經過蟲洞,再從白洞輻射出來,因此蟲洞也叫「灰洞」,這是目前的一個較為流行的假說。如果我們有辦法進入蟲洞,就可以實作「瞬間移動」,從太陽系,移動到其它的星系之中,當然,也可能離開銀河系,去往宇宙中的各個地方。還有研究者認為,蟲洞還可以讓人類去往過去和未來,說白了就是蟲洞打破了時間的執行規律,我們可以在進入時空裂縫後,去往不同的時空。

有一些人認為,黑洞可能就是蟲洞的入口,因為黑洞的性質是不斷的吞噬物質,這些被黑洞吞噬的物質去了哪裏?目前科學家也在積極的研究當中,科學家認為,黑洞吞噬的物質會由白洞噴發出來,黑洞和白洞連線在一起就形成了蟲洞,蟲洞就是能夠穿越時空的隧道,不過目前科學家在宇宙中只發現了黑洞,並沒有發現蟲洞和白洞,蟲洞是不是真的存在宇宙當中, 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或許人類真的能夠找到蟲洞,小編認為,人類作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類的科技在不斷的進步和發展,只要人類能夠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來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希望人類能夠早日實作自己的夢想,對此,大家有什麽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