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中老鐵路延至泰國,沿線數碼化怎麽樣?我們實地探訪了四地……

2024-07-20三農

北起中國昆明,南達老撾萬象,1035公裏的中老鐵路如同一條「巨龍」,穿越山水,搭建起一條「黃金路線」。

自2021年12月3日開通以來,中老鐵路在促進區域人文交流和經濟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今年上半年,中老鐵路累計發送旅客達989.6萬人次,同比增長15.9%。其中,國內段發送812萬人次、國外段發送177.6萬人次。全線累計發送貨物1004.9萬噸。其中,國內段665.7萬噸,同比增長7.1%,國外段339.2萬噸,同比增長33.4%。

7月19日,中老鐵路再迎來重要事件。從泰國曼谷阿披瓦中央車站到老撾萬象坎薩瓦站的跨境鐵路客運列車正式執行。該路線將連線中老鐵路,促進泰國、老撾與中國的貿易、物流與人員往來。

中老鐵路正為區域發展註入強勁動力。兩國之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經貿往來更加密切,農產品、礦產資源、林業資源等運輸更為便利。本報記者近日奔赴中老鐵路沿線,選取雲南四站深入調研,看到了一幅數碼化發展與開放共贏交相輝映的時代新畫卷。

昆明:怪石嶙峋中的千裏沃野

濃密的枝葉被精心剪除,潔白如玉的果子暴露在熾烈的陽光下,幾天後就會被曬出特有的紫色紋路,成就賣相絕佳的人參果。昆明,是中老鐵路在中國境內的始發站,不久後,昆明市石林彜族自治縣西街口鎮糯衣村的這批人參果,將經由中老鐵路和公路被運送到全國各地並走出國門,為眾多食客帶去一絲清甜。

石林縣1992年引進人參果種植技術,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全縣人參果種植面積到2023年達到17.21萬畝,綜合產值34.5億元。石林如今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人參果產區,同時也是現代化種植的先鋒。

在農田裏,錯落分布著很多網絡器材。中國電信石林分公司經理郝明安告訴記者,這背後使用的是5G、物聯網、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布設在田裏的智能傳感器可以即時監測土壤和病蟲害情況,結合氣象數據提供精準種植指導,大幅提升人參果的產量和品質。同時,視聯網平台連線起了田間與市場,支持鄉村治理、科學種植、線上直播銷售等多元化套用。

糯衣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畢紅光家裏有15畝人參果田,他告訴記者:「自從裝上了最新的網絡器材,地裏的果子不怕被偷了,縣裏的農技專家還能遠端看到果苗生長情況,隨時指導我。」

中國電信石林分公司客戶經理劉遠鵬主要負責全縣農業、林業、水利相關電信技術運用推廣工作,為了解農戶的數碼化需求,他經常跟著泡在農田裏:「我小時候也在田間地頭幹農活,長大了做了電信員工,特別想透過自己的工作幫助農民做出改變,了解他們需要什麽,就透過我們的電信技術去改進什麽。」

據介紹,中國電信石林分公司已經與石林縣農業農村局合作開發了數碼賦能鄉村振興平台,目前,透過5G、光纖、物聯網和光伏技術,可實作對田裏的濕度、溫度、風力、光照、土壤導電率、土壤氮磷鉀含量、蟲情、氣象等進行監測,數據透過平台傳輸到農業農村局,相關農業專家能獲得深度數據分析報告,同時還可以透過平台的管理界面呼叫高畫質網絡攝影機,觀察作物細節,結合報告向農戶提供技術支撐,以提高人參果產量。

石林縣人參果基地已申報成為首批國家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示範試點基地、雲南省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基地。

如今,包含這一功能的數碼鄉村平台已經套用到石林縣46個村委會,為提升鄉村治理數碼化水平提供強大助力。未來,中國電信與石林縣農業農村局計劃利用大數據技術進一步幫助農戶調整種植結構,透過區塊鏈確保食品安全,借助電商平台拓展銷售渠道,讓石林人參果走向更廣大的市場。

這個有著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地區,因怪石嶙峋的石林景區而聞名。然而,對於農業發展來說卻曾是巨大的挑戰。石林縣有大量石漠化土地,土地十分貧瘠,一度無法種植經濟作物。如今,一片片原本荒廢的風化石土地裏長滿了人參果,也結出了當地民眾的「致富果」。正如土生土長的劉遠鵬所說:「我們希望以數碼賦能,以科技興農,雖然我們石林縣怪石嶙峋,但是有了數碼化手段,我們也可以變成千裏沃野。」

普洱:種出人人喝得起的科技有機茶

彜族大哥飛培海在雲南普洱市思茅區整碗村老董寨管理著700畝茶園,做茶農26年,他親身經歷了科技帶來的巨變:「以前每天都要去茶園看一眼,生怕錯過了采摘時間,影響茶葉品質和產量,700畝跑一圈下來累得跟驢一樣。」如今,茶園用上了中國電信的技術,實作了精準采摘,飛培海透過手機就能知道最佳采摘時間,他用節省下來的時間養雞、種菜,家裏又多了一筆收入。

飛培海的茶園就在普洱祖祥高山茶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祖祥茶園」)的茶基地。作為普洱茶最大的龍頭企業,祖祥茶園在全球已獲得4個有機認證,茶園總面積12000畝,年加工產能4500噸。

但在發展過程中,祖祥茶園發現三個痛點越來越突出:種植單產量低,加工技術滯後,缺乏標準工藝。為此,祖祥茶園找到了中國電信公司,雙方合作實施了「5G茶園+雲上工廠」專案。

中國電信思茅區分公司經理助理陶聯英介紹,中國電信設計了「1+1+N」的整體解決方案,即1張5G客製網、1個統一雲平台、N個數碼化套用場景,從種植、加工、管理三個維度全面套用5G、雲端運算、大數據技術。

在茶園,利用5G大頻寬特點,在12000畝茶園安裝120個高畫質網絡攝影機,安裝500個環境氣象傳感器,透過數采器材、高畫質監控,實作多維度數據的快速上傳和AI計算,管理人員透過電腦或手機精準掌握茶園情況,利用平台代替人工巡檢茶園,每50畝茶地減少1個工人,12000畝地可節約人工成本1200萬元,產量同比提升13%。

在工廠,普洱茶工藝復雜,技術難度高,在萎雕過程中,水分蒸發不夠,茶湯苦澀,蒸發過多,寡淡無味,以往多靠經驗制茶,產品質素難以控制。如今,工廠采用傳感器+大數據雲平台,精準掌握每一道工序需要多長時間、多大力度、什麽溫度,實作科學制茶,產品合格率由85%提升到96%,質素提升促使銷量同比增長17%。套用5G+PLC智能排產模式後,勞動生產率、工作效率提升了30%以上。

在標準建立方面,種植、加工、營運環節采集的數據透過5G網絡上傳到雲平台,結合雲端運算、區塊鏈、AI、大數據等技術形成三個維度標準:一是數碼化種植標準,雲平台根據種植環境數據,指導工人什麽時候施肥、采摘;二是鮮葉評價體系,根據茶葉生長數據,科學決策鮮葉適合加工紅茶還是綠茶;三是生產加工質素體系,記錄大師生產過程,復刻生產數據,實作普洱茶數碼化制茶,建立生產標準。

如今,技術元素在祖祥茶園越來越多,中老鐵路的開通也為茶園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祖祥茶園副總經理董天武17年前來到普洱的時候,交通極其不便,深刻體會到「邊陲」的感覺,如今中老鐵路的開通結束了普洱市不通鐵路的歷史,董天武預感公司也將獲益明顯:一是員工赴外地交流節省了大量時間和成本;二是商品物流成本將進一步降低;三是未來往東南亞拓展市場機會更多。

營商環境趨好,預見更好未來。主管技術的董天武希望,未來能進一步深化茶基地和工廠的數碼化套用,讓全鏈條溯源真正看得見,讓每片茶葉都達到大師制作水準,讓茶葉成本顯著下降,讓更多人喝得起有機茶,讓更多茶企業借助數碼化技術實作跨越式發展。

西雙版納:邊境傣寨的親密互通

一排排幹欄式傣族木屋,綠樹環繞、繁花盛開、街道整潔、瓜果飄香……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猛臘縣猛滿鎮猛滿村曼烈村小組,位於中老邊境一線,屬於傳統傣族村寨,與老撾猛新縣距離僅有5公裏。

6月21日,猛臘縣首屆「熱帶雨林文化旅遊節」中老邊民「老庚」大趕擺在曼烈村舉行。當地各族群眾以及來自老撾的商販擺攤賣貨,產品「傣味」十足,「邊」色濃郁,趕擺場熱鬧非凡。

猛滿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巖臘麽龍告訴記者,曼烈村和老撾南塔省猛新縣曼納坎村是友好村寨,兩村之間有很多交流互訪。來到村裏的老撾客人都贊嘆村子建設得好,各種先進技術讓他們尤其羨慕。

中國電信猛臘分公司副經理張潔介紹,中國電信為猛滿村公共區域安裝了77個AI網絡攝影機,其中曼烈村裝配10個,網絡攝影機具備區域入侵警報、人臉辨識、車牌辨識、防溺水警報、智能播報等功能,相配套的數碼鄉村平台也已在猛滿村使用一年多,在平安鄉村、智慧黨建以及村務公開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在曼烈村,多數人家都用上了中國電信的高速寬頻,開通了天翼看家業務,人們在外也能時刻看到家裏的情況。

「以前家家戶戶都有圍墻,還偶爾有偷盜事件發生。現在裝了高科技網絡攝影機,寨子裏把圍墻打掉了,偷盜情況也沒有了。老百姓都覺得現在的開放式傣樓又好看又安全。」說起現在的好日子,巖臘麽龍不停誇贊科技手段帶來的幫助。如今,這個邊境寨子家家戶戶沒有圍墻,在高科技的加持下,真正實作了夜不閉戶。

「親戚們來了都羨慕我們。」說起親戚,巖臘麽龍再三提到中老鐵路的便利。猛滿村共有78戶涉外婚姻,全部是和老撾人結親。兩國之間走親戚是常態。「以前,我們去老撾都是自駕,那邊路況不好,時不時就被堵在路上,有一次因為碰上山體滑坡,等待救援隊打通道路,足足被困了兩天。現在好了,中老鐵路開通之後太方便了,今年我就坐火車去老撾串了三次親戚。」

巖臘麽龍在老撾南部城市巴色有幾位親戚,由於來往路途遙遠,車程太長,親戚們已經多年未曾見面。今年4月,親戚們坐著高鐵來看望巖臘麽龍,不停地稱贊中老鐵路給兩國民眾互訪帶來的便利。

不久前,在玉溪經營鋼廠的朋友也拉著巖臘麽龍一起坐著高鐵去老撾考察采購鐵礦石的事宜。「這條鐵路開通了,朋友覺得物流價格也會因此降低,好多朋友都跟我說打算再去老撾幾次,看看有沒有好的發展機會。」

寨子賴恩居樂業,周邊設施日趨完善,巖臘麽龍和他的「老庚」(傣語:親戚朋友)對未來充滿希望。

磨憨:邊陲小鎮發展跑出「加速度」

雲南省最南端的邊陲小鎮磨憨,毗鄰老撾。1993年,中國老撾兩國磨憨—磨丁國際口岸正式開通,磨憨口岸成為中國通往老撾唯一的國家級陸路口岸。隨著中老鐵路的開通,磨憨成為中老鐵路的「國門第一站」,也跑出了發展「加速度」。

中老鐵路開通後大量中小企業落地磨憨,對資訊化提出了較高要求,磨憨鑠沃機動車檢測管理有限公司就是典型例子。該公司經營業務包括機動車安全技術檢測、機動車綜合效能檢測、機動車環保檢測、摩托車檢測等。6月22日,一輛輛貨車正在這家公司排隊等候檢測。公司車間主任高添禮告訴記者,從公司開始籌備裝修時,中國電信西雙版納分公司就及時跟進,詳細對接需求,幫助其快速設計了端到端資訊化建設方案,采用小微ICT全服務方式,提供一站式服務,搭建磨憨至昆明的環保專線、車管所專線、檢測專線,實作廠區Wi-Fi全覆蓋、安防監控、機房建設、互聯網組網、資訊保安等,讓企業得以快速投入營運。

借助完備的網絡,公司檢測過程實作了自動化,開業至今業務快速發展。

中老鐵路(國內段)沿線隧道占比約78%,配套公網需克服橋隧占比高、安全管控嚴、電聯協調難、工期緊張等困難。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發揮共建共享集約優勢,充分整合網絡優勢資源,建設方式以「隧道雙流漏纜+場坪天線」的覆蓋方案,透過數百天的奮鬥,積極解決中老鐵路沿線施工環境復雜等難題,實作中老鐵路全線4G/5G高品質行動通訊網絡覆蓋。

如今,中老鐵路全線通訊覆蓋情況良好,可實作4G/5G高畫質語音通話,以及影片影音、線上遊戲、辦公聊天等高速上網需求,為乘客提供了良好的流動網絡體驗。同時,中老鐵路流動網絡的良好覆蓋有效提升了周邊城市形象,同步推動沿線資訊科技產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鏈條的完善和升級,促進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經濟結構。

中老鐵路也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磨憨所在的猛臘縣近年來外籍人員流動顯著增加。為方便管理,中國電信西雙版納分公司參與建設了猛臘縣外籍人員入境就業服務管理平台,其功能主要包括就業服務、人員管理、證件服務、務工管理等,以達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目的,最終實作全縣外籍人員務工(就業)「一網通辦、一網查詢」。據悉,該平台主要服務於猛臘縣各勞務公司,同時向猛臘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供監管服務。目前平台已順利完成測試上線,預計7月底投入使用。

作為連線中國與老撾的重要通道,中老鐵路正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註入新活力,鐵路沿線的數碼化套用也日漸完善和豐富,為中老鐵路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增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