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鐘正生丨改革續航: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解讀

2024-07-20三農

作者:鐘正生、張璐、常藝馨、範城愷 (鐘正生系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核心觀點

2024年7月18日,新華社受權釋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

詞頻:備受關註的改革議題。 縱觀會議通稿,「改革」出現53次,成為第一熱詞,為三中全會定下積極變革的總體基調;「中國式現代化」出現22次,各領域的改革任務圍繞這一目標展開。作為首要任務的「發展」出現42次,較十八屆三中全會增加5次。「經濟」、「市場」則分別出現22次和13次,分別較十八屆三中全會減少12次和9次。可見,新階段的發展不再僅是外延式「量」的擴張,而要轉變為內涵式「質」的提升。這也體現在,「科技創新」和「保障民生」兩方面相關詞頻明顯增長。

對比:重點任務的調整進階。 十八屆三中全會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並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體現出更強的改革決心。教育、科技、人才,在本次會議中被放置於靠前位置,緊跟「高質素發展」,而十八屆會議並未單獨強調三者的關系。宏觀調控和政府治理方面,十八屆會議分兩段、比較詳細地從政府職能和財政兩個角度進行具體部署;而本次會議的部署站位更高,提出「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城鄉發展方面,十八屆會議具體部署如何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本次會議進一步將城鄉視為有機的整體進行部署,提出「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等。

訊號:對經濟政策的啟示。 按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未來五年宏觀調控思路可能將體現四大特點: 一是,更加註重「治理」。 新提出「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糊長期執政能力」,這涉及如何具體落實黨對科技、金融、財政等重大經濟事項的領導,需要從機構改革、戰略規劃、統籌協調上形成明確機制,在此基礎上切實做到「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二是,更加註重「公平」。 一方面,「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強調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政府的作用。另一方面,強調城鄉之間、各種所有制經濟之間的要素平等、司法平等,明確提出「縮小城鄉差別」,共同富裕仍是經濟發展側重點。 三是,更加註重「安全」。 其一,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角度,可能需要保持適度的產能冗余,對物價水平有一定壓制作用。其二,從重點領域防風險的角度,宏觀調控政策或將避免大開大合,大力度政策刺激需要內外部更嚴峻的觸發條件。其三,從應對外部風險的角度,強調「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上逐漸對齊國際標準。透過主動融入全球經濟,應對中美經貿逆風。 四是,更加註重「質素」。 黨的二十大提出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的遠景目標,這單純依靠經濟增速提升難以達到,還必須依托於價格和匯率的擡升。而經濟的高質素發展、科技創新的突圍,則是人民幣走向長期升值的根基。

風險提示:對政策學習理解不到位,海外經濟金融風險超預期,國際地緣政治局勢不確定等。

2024年7月18日,新華社受權釋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從這份簡報中可以一窺本次三中全會的主要精神。

詞頻:備受關註的改革議題

會議指出,「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縱觀會議通稿,「 改革 」出現53次,成為第一熱詞,為三中全會定下積極變革的總體基調;「 中國式現代化 」出現22次,各領域的改革任務圍繞這一目標展開。

會議強調,「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 」、「 高質素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本次會議通稿中,作為首要任務的「發展」出現42次,較十八屆三中全會增加5次,均為「高質素發展」的表述。「經濟」、「市場」則分別出現22次和13次,分別較十八屆三中全會減少12次和9次。可見,新階段的發展不再僅是外延式「量」的擴張,而要轉變為內涵式「質」的提升。

發展的「質」體現在兩個方面:1)以科技創新為基礎,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與之相關的詞匯在通稿中被21次提及,較十八屆三中全會增加5次,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 2)以改善民生和城鄉均衡為要求 ,「 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 」、「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通稿中17次提及「民生」和「保障」,較十八屆三中全會增加11次;「城鄉」和「公平」分別被提及6次和4次,分別較十八屆三中全會減少1次和7次。

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在於黨的領導,行穩致遠的前提是國家安全。 黨的領導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圍繞這一大局,會議通稿35次提及「黨」,14次提及「治理」,分別較十八屆三中全會增加3次和5次,將黨領導下各領域治理機制的完善,放在更突出的位置。「 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 」,會議通稿16次提及「安全」,10次提及「軍隊」和國防,分別較十八屆三中全會增加10次和3次。

對比:重點任務的調整進階

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是「全面深化改革」,並具體部署了14個方面的任務;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主題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部署了13個方面的新任務,並提出 「到二〇二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八十周年時,完成本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體現出更強的改革決心。

  • 經濟體制方面, 十八屆會議聚焦於兩大問題, 一是 厘清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系, 二是 強調市場體系的公平有序。本次會議更加全面地進行部署,目標是「 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在此前基礎上,進一步提到市場機制、市場環境、市場秩序等,同時特別強調「 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
  • 高質素發展, 是本次會議特別提出的一項部署。報告多次提及 「機制」 ,以期建立更加科學完善的機制,在中長期助力經濟高質素發展,其中特別提到「新質生產力」。
  • 教育、科技、人才 ,在本次會議中被放置於靠前位置,而十八屆會議並未單獨強調三者的關系。本次報告提出「 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該部份緊跟「高質素發展」,科教體系對於高質素發展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宏觀調控和政府治理方面 ,十八屆會議分兩段、比較詳細地從政府職能和財政兩個角度進行部署。本次會議部署站位更高,提出「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 國家戰略規劃體系和政策統籌協調 」,提及「財稅、金融」兩個重點領域的改革。
  • 城鄉發展方面, 十八屆會議具體部署如何消除「城鄉二元結構」。本次會議進一步將城鄉視為有機的整體進行部署,更加強調「振興」、「發展」,提出「 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 」等,也提及「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
  • 對外開放方面, 十八屆會議強調開放的「程度」,譬如「 放寬市場準入 」、「 加快自由貿易區建設 」等。本屆會議更強調開放的「水平」以及相關機制的完善和改革,譬如「 擴大制度型開放 」、「 深化外貿體制改革 」、「 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 」等。
  • 本屆會議在非經濟議題方面的表述也值得關註。 例如,在民主和法治方面,提到「 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 」;在文化方面,提出「 適應資訊科技迅猛發展新形勢 」、「 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 」等;在民生與社會治理方面,提出「 完善就業優先政策 」、「 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 」等;在生態方面,比較具體地提到「 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 」、「 積極應對氣候變遷 」等。
  • 值得註意的是,不同於十八屆會議公報,本次公報更為具體地介紹了會議對於「當前形勢」的分析。一方面, 會議強調「 堅定不移實作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同時提到「 落實好宏觀政策,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意味著今年下半年政策落實有望加快,努力實作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 另一方面 ,會議強調「 落實好防範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的各項舉措 」,體現會議對當前經濟金融風險仍保持高度重視。

    訊號:對經濟政策的啟示

    按照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未來五年宏觀調控思路可能體現四大特點:

    一是,更加註重「治理」。 本輪改革繼續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體目標,在具體目標中新提出了「 聚焦提高黨的領導水平糊長期執政能力 」,「 提高黨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領導水平 」。這涉及如何具體落實黨對科技、金融、財政等重大經濟事項的領導,需要從機構改革、戰略規劃、統籌協調上形成明確機制,在此基礎上切實做到「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避免宏觀調控中收縮性政策疊加的問題。

    二是,更加註重「公平」。 本輪改革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方面, 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對比十八屆三中全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強調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 另一方面 ,強調城鄉之間、各種所有制經濟之間、人與人之間的要素平等、司法平等,明確提出「 縮小城鄉差別 」,共同富裕仍是經濟發展側重點。

    三是,更加註重「安全」。 本輪改革明確強調「 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 」,安全內涵包括:防範化解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防範化解意識形態風險,有效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等。對宏觀經濟可能有三方面含義:

  • 其一, 從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角度,考慮到技術路線更叠加快,可能需要保持適度的產能冗余,因而對物價水平有一定壓制作用。
  • 其二, 從重點領域防風險的角度,宏觀調控政策或將避免大開大合,出台大力度政策需要內外部更嚴峻的觸發條件。譬如本輪改革在民生方面強調「 盡力而為、量力而 行」,「 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 」,就側面體現了財政政策對防風險的兼顧。
  • 其三, 從應對外部風險的角度,本輪改革強調「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包括在規則、規制、管理、標準四個方面,逐漸對齊國際標準。透過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經濟,應對中美經貿逆風。
  • 四是,更加註重「質素」。 黨的二十大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遠景目標是到2035年「人均GDP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

  • 根據我們測算,按照聯合國對中國人口趨勢的中性估計,要達到十四五規劃中「人均收入翻一番」目標,2024-2035年間的平均實際GDP增速需要達到約4.24%,如此,中國可邁入已開發國家門檻(對應人均GDP 2-2.5萬美元)。
  • 但要實作「中等已開發國家」的目標,人均GDP需達到3-4萬美元,這是單純依靠實際經濟增速提升難以達到的,還必須依托於價格和匯率的擡升。考慮到中國勞動年齡人口趨勢減少、資本投入趨於放緩,完成GDP中長期增長目標尤需借助於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而經濟的高質素發展、科技創新的突圍,則是人民幣走向長期升值的根基。
  • 圖表3 二十屆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比較

    資料來源:新華社,中國政府網,平安證券研究所

    風險提示: 對政策學習理解不到位,海外經濟金融風險超預期,國際地緣政治局勢不確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