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遷出「危險區」 四川大規模避險搬遷工作全面開工

2024-07-03三農

吊車高舉,鏟車開動,混凝土澆築到地基中……6月26日,巴中市恩陽區興隆鎮玉皇村黃家碥地災隱患點避險搬遷安置專案開工建設,12戶26名受地災威脅的群眾將在年內搬進新居。

這是四川推進山洪地災避險搬遷工作的生動一幕。今年,四川地災領域獲得增發國債資金69.5億元,其中特別支持保障2.6萬余戶受地災威脅的群眾避險搬遷。目前,所有專案全部開工,目標12月底前全面完工,幫助受地災威脅的群眾遷出「危險區」、搬進「幸福裏」。

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正充分整合最佳化搬遷安置政策措施,提高群眾避險搬遷的主動性、積極性,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如何搬得出、穩得住?

四川是典型的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多發區和生態環境脆弱區。自2007年以來,四川將避險搬遷作為「生命工程」「底板工程」持續推動。10余年來,透過實施地災避險搬遷,四川68萬余名群眾遠離地災威脅,年均因災傷亡人數大幅降低。

去年10月,四川印發【四川省受山洪地質災害威脅村(居)民避險搬遷總體規劃(2023—2027年)】,計劃用5年時間,搬遷約5.9萬余戶、22.6萬人。今年,正是實施規劃的關鍵之年,任務量是常年的三倍以上。

經過多年實踐,當前四川地災避險搬遷工作已進入「深水區」。

如何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摸清風險底數和群眾意願是開展工作的前提。在避險搬遷工程開始前,全省組織專業力量逐點逐區、逐村逐戶調查,基本查明全省地質災害「應搬」及「願搬」物件,首次查明全省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山洪地災極高、高風險區的避險搬遷底數,並按照「地震災區優先、緊迫優先、應搬優先」三個優先原則制定方案。

在綿陽市平武縣,透過「拉網式」摸排,排查出山洪地災隱患點527處,涉及搬遷群眾4881戶,其中緊迫、較緊迫1736戶。在阿壩州黑水縣,瓦缽梁子鄉透過「鄉包村、村包組、組包戶」的工作模式,因戶施策推進避險搬遷與拆舊復耕工作。

省級層面如何確保搬遷工作質效?「今年3月,省級國債專案線上監管平台上線,實作‘線上+線下’動態監管。」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分片督導、每月通報、季度約談、年度考核」制度同步建立,根據專案平台數據,按「每天排程、每周匯總、每月通報、片區督導、提醒約談」工作機制及時掌握督導全省推進情況,推動避險搬遷專案落實落地。

如何能發展、可致富?

「搬遷安置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安置、貨幣化安置、分散安置和其他安置相結合的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采用集中安置、貨幣化安置,以特色產業、鄉村旅遊業為支撐,引導群眾向縣城、集鎮、中心村、產業園集中安置。」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四川,各地推動避險搬遷新建安置區「三靠」(靠園區、靠景區、靠社區)和「三進」(進縣城、進集鎮、進中心村和聚居點),向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可延伸覆蓋區域集中,合理配建完善生活服務設施。

在雅安市石棉縣新民鄉馬廠村,安置新居鱗次櫛比,村民可以在房前屋後種瓜種菜,還可以到養殖小區養殖家畜。這個養殖小區可滿足32戶居民的養殖需求,還設有統一的糞汙處理設施,無害化處理後的糞汙還是灌溉黃果柑的肥料。

搬新居只是開始,如何做好避險搬遷的「後半篇」文章才是長遠之計。

總體規劃提出,整合一攬子政策,涵蓋就業創業、子女入學等多方面,包括優先支持避險搬遷中的脫貧戶發展到戶產業和庭院經濟、避險搬遷安置戶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等。

在綿陽市平武縣大橋鎮田壩村,一間名為「溪畔方田」的鄉宿主體已完工,這裏是9戶搬遷群眾的新家,也是村裏發展的避暑民宿。「平武成立產業發展指導組,與搬遷群眾共同規劃產業發展,‘一戶一策’發展農旅融合產業,助推搬遷群眾增收。」平武縣自然資源局局長趙晉介紹。

在阿壩州壤塘縣,受地質災害隱患威脅的97戶村民將在今年入冬前住進新家。為保障搬遷群眾的後續發展,當地還將提供產業、技術等相關培訓,協調保障就業機會,確保搬遷群眾享受同等醫療、養老等惠民保障政策。

截至6月底,已有2600多戶群眾搬入新居,1.3萬戶群眾已簽訂搬遷協定、正在選址建房,剩余9000余戶群眾的搬遷工作正在協調推進。(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珩 王若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