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大學,最重要的是選一所適合的大學。這裏的適合,不僅僅是分數,更重要的是這所大學的歷史基因、專業水準、辦學特色和文化氛圍。
北京的高校無疑是很多學習的向往之地,現在都講雙一流大學,可985大學還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值,北京的985高校共8所,分別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
從以上高校的名氣中可以看出,這些高校的錄取分數線都很高,相對惡言,中央民族大學的分數最低、性價比較高,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報考機會。
中央民族大學,簡稱「民大」,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重點大學,是全國唯一進入「985工程」,「一流高校和一流學科」高校行列的民族類高校。
「民大」之大,在於校園的位置。北京高校都有自己的位置,可民大不一樣。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學院在北京國子監院內舉行開學典禮,這裏就是「民大」最初校舍。當時,烏蘭夫任首任院長。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央民族學院選址海澱區魏公村。新校舍由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主持,按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設計,灰磚青瓦,磨磚對縫,整個校園典雅雋秀,錯落有致,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至今為北京兄弟學校所羨慕。
魏公村形成於元代,明清時稱「畏兀村」, 自古以來這裏就曾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曾用名有「葦狐村」「魏吾村」「衛伍村」等等,上世紀二十年代改為魏公村的,後來一度更名為「為公村」,至今還保留著一座叫「為公橋」的高架橋名。「民大」現在是魏公村的最大文化教育亮點。
今年9月,民大坐落於青龍湖畔的豐台校區正式啟用,也是具有中式經典、山水校園風貌特點。
1952年,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師生、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藏、維吾爾專業師生及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相關學科的教師調整到中央民族學院,當時費孝通擔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為高起點辦學奠定了基礎。
「民大」之大,在於擁有若幹個名列前茅、甚至排名第一的強勢學科、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民族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圖書文獻資料藏量居國內高校前列。早在1978年,民族學院就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高等學校,1993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
「民大」之大,在於擁有一批造詣精深、海內外知名的學術領軍人物。早有翦伯贊、吳澤霖、潘光旦、吳文藻、陳振鐸、翁獨健、林耀華、傅懋勣等一批著名的社會學家、民族學家、民族語言學家曾在校工作,人才濟濟,聲名大震。現有戴慶廈、牟鐘鑒、劉秉江、馬躍、金炳鎬、班班多傑等知名專家學者。
「民大」之大,在於薈萃了56個民族的優秀學子,這裏曾產生各個民族的第一個學士、第一個碩士和第一個博士,被稱為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生動縮影。走在民大的校園,隨處可見民族學生的身影,花花綠綠的服裝非常養眼。
民大現有1個學部、23個學院、67個本科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2個,城市民族學、民族藝術學、質譜成像與代謝組學為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