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每當聽到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的訊息,投資者就會感到恐慌。如果釋出的解禁限售股多,市場還會出現一定的波動,甚至比較大的下跌。
正常情況下,限售股解禁是不應當出現市場波動現象的,投資者也沒有必要心理恐慌。 那麽,為什麽A股市場面對限售股解禁會那麽敏感、那麽緊張、那麽不安呢?限售股解禁不是十分正常的現象嗎?而且,限售股解禁也是在企業上市時都非常明確地表達的,投資者也是知曉的,對知曉的事感到恐慌,原因是什麽呢?
很顯然,問題不在投資者,而在可以限售解禁的大股東。這些所謂的大股東,大多數在限售股解禁後,都會匆忙減持套現,且減持套現獲得的資金,鮮有回饋股市、回饋企業的。也就是說, 減持套現成為了股市的嚴重失血點,減持套現的資金越多,股市失血就越嚴重。 年年數千億,甚至上萬億的減持套現,再好的市場,也是無力承受的,再多的投資者,也是無法給市場源源不斷地輸血的。
那麽,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原因就在於,中國的股市,扮演的只是融資功能,而不是企業發展功能,更不是投資功能,融資者也沒有按照資本市場的規律辦事,沒有將從市場獲得的資金回饋給市場、回饋給企業,而是轉移或挪作他用了,以至於上市公司也出現了被嚴重掏空的現象,無法給投資者足夠的回報。
而大股東所以不能回饋股市、回饋企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相當一部份上市公司不是沖著企業發展而上市,而是在資本的裹挾和綁架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牟利而上市。所謂A輪、B輪等一輪一輪的融資,說到底,沒有幾家企業是真正做企業的,而是想透過這樣的資本運作,以最快速度把企業推向股市,然後再以最快的速度減持套現。 那些真正做實業、做企業者,卻因為無法在瞬間爆發出高利潤、高增長、高業績,往往很難進入資本市場。
從近年來進入股市的企業看,有多少是完全依靠做實業、做企業、做技術、做產品而進入市場的,即便是某些實體企業,背後也都有無數資本的影子,成為資本牟利的工具和平台。更重要的,資本過度介入到企業上市之中,也讓許多從事實體產業的企業家成為了資本的奴隸,出現輕實重虛現象,把該重視的實業放在一邊,卻搞所謂的資本運作,最終導致實業水平不斷下降,創新能力不斷減弱。
股市已經完全成為了資本的牟利平台,而不是企業的融資和發展平台。尤其是發展,在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心裏已經嚴重淡化。 為什麽華為、娃哈哈、老幹媽等不願上市,說到底,就是不想被資本綁架,不想到市場去傷害投資者。 但凡上市公司有點良心,但凡上市公司不被資本綁架,而是一心一意辦企業,中國的股市就不會出現今天這樣的現象,投資者就不會信心受到嚴重挫傷。
中國的股市,要想從持續的低迷中走出來,就必須糾正目前上市公司被資本綁架,股市成為資本牟利工具的現象,讓股市回歸企業和投資者,讓企業上市獲得的資金和大股東減持套現取得的資金,絕大多數能夠回饋股市、回饋企業,讓股市不再失血,讓企業不再斷奶。那麽,對企業上市過程中大股東的要求就要提高。那些完全依靠資本運作支撐起來的企業,原則上不允許上市。 企業還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做,要能夠給投資者帶來穩定的回報,而不是只有索取、沒有回報 ,這樣的不平衡格局,是無法讓股市出現穩定、健康、有序狀態的。
企業上市需要資本的支持,尤其是成長型企業,在銀行融資等難度較大的情況下,依靠引進資本投資者,是能夠理解的,也是現代金融、現代資本市場比較普遍的現象。 前提是,必須有強大的技術、產品、市場和業態做支撐,而不是完全的資本運作。 就像前些年的共享單車一樣,根本沒有生存的空間。而有的企業,依靠幾個概念,就在資本的運作下獲得上市機會,這樣的企業,怎麽可能給市場帶來積極因素呢,當然應當嚴格控制了。
所以,管理層應當出台相關規定,對資本元素超過一定比例的企業, 堅決限制其上市,防止企業被資本綁架,而把重心放到做企業、做實業、做新型服務、做新型業態方面來。 也只有這樣,股市才不會成為資本的牟利工具,而是企業的融資和發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