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7日訊息(記者秉文 鄭國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報道,今年初,OpenAI公司釋出了旗下的文生視訊大模型Sora,距離去年初ChatGPT的橫空出世,也僅僅過去了一年。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科學技術迅速叠代,人們一次次被科技驚艷,也不禁感嘆,我們是否離科技革命的「奇異點」越來越近了?
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多場分論壇的議題都涉及「人工智慧」。當前,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套用快速發展。接下來還會出現哪些突破性的進展?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由此發生了哪些變革,可能面臨哪些風險?專題報道【博鰲第一線】,本期推出:「奇異點」臨近,人類與人工智慧應「共同前進演化」。
「奇異點的意思就是顛覆點。人工智慧變得比人更智慧、更聰明,這個就是奇異點。我覺得五年之後它就會出現。」
這番表述來自南韓國立首爾大學電子與電腦工程系教授Kyoung Mu Lee。在博鰲亞洲論壇一場名為「科技革命‘奇異點’離我們有多遠?」的分論壇上,這位從事人工智慧研究四十多年的科學家對「奇異點」到來的時間作出了這樣一個大膽的判斷。
Kyoung Mu Lee說:「2012年之前,我們還是有非常大的挑戰的,很多研究人員還是使用傳統的數學方式去解決機器視覺的問題。在2012年開始,突然有新的方式去研究了,深度學習突然開始大發展。到現在又過了十二三年了,研究的成果和帶來的改變讓人印象非常深刻。」
我們是否離科技革命的「奇異點」越來越近了?
對於這個問題,小i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袁輝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奇異點」正加速到來。
「人類這麽多年的發展,科技確實是在不斷幫我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善生活,今天人工智慧在第一個階段一定是這樣的。弱人工智慧輔助一點人類的基本工作,強人工智慧可以生成視訊、生成音樂甚至生成程式碼。在最近這三年,我所面對的場景是超出我的想象的,大家普遍感覺這個時間來得越來越快了。」袁輝表示。
ChatGPT、Sora的橫空出世,引發人工智慧領域新一輪加速布局。從國外的微軟、谷歌,到國內的華為、百度、科大訊飛,科技企業的人工智慧、大模型工具等相繼推出。
當前,中國正在加快推動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慧賦能制造業發展。國家數據局釋出的資訊顯示,中國10億參數規模以上的大模型數量已超100個,行業大模型深度賦能電子資訊、醫療、交通等領域,形成上百種套用模式,賦能千行百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人工智慧接下來還會出現哪些突破性的進展呢?1950年,英國科學家艾倫·圖靈提出了一項思想實驗,目的是測試機器能否表現出與人一樣的智力水準,這項實驗被稱為圖靈測試。在清華大學智慧產業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亞勤看來,ChatGPT在文字對話方面已經透過了圖靈測試。在一場名為「AIGC改變世界」的分論壇上,張亞勤預測,未來15年內,將有更多領域透過圖靈測試,我們將進入資訊、物理、生物世界數位化的新時代。
張亞勤說:「在未來的2年-5年之中,在多模態,也就是影像、視訊、語音方面,我認為會透過圖靈測試。在物理世界,我認為還需要5年,比如機器人,這裏最快的可能是無人駕駛。再加5年的話,我認為我們會透過生物世界的圖靈測試,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腦機介面,新的生命體、生物體和大模型去連線。」
Kyoung Mu Lee也認為,在機器人領域將引發巨大的科技變革。
Kyoung Mu Lee說:「之前ChatGPT只是說話,它是一個說話的機器人,真正的變革來自多模態、多測試、嵌入式的人工智慧,這個AI可以和任何機器結合在一起,汽車、機器人等,所以我覺得真正的變革將會從機器人開始,也就是通用AI。機器學習目前可延伸性受限,我們需要大量的數據、大量的算力、大量的能源去實作,而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電子計算是可能的,我們就能夠用有限的資源來發展更強大的人工智慧。反之而言,人工智慧的能力會幫助我們來開發和發展量子計算,也能夠找到更好的新材料和新的環境。」
面對飛速發展的人工智慧,人類不禁思考,我們最終將成為與人工智慧和諧相處的受益者,還是成為人工智慧無法馴服下的犧牲品?人類如何在面對比自身更強大的機器時,保持掌控權?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腦科學系教授、【人工智慧:現代方法】作者史超活·羅素認為,人類需要對人工智慧重新進行一番思考。
「這需要我們重新思考AI,證明AI的行為是能夠使人類受益的。當前我們所擴充套件的大語言模型好像黑匣子,它們是看不透的,它們能夠滿足的目標是我們現在不清楚的,這是錯誤的方向,我們不應該朝這個方向走。我們不能夠自信地作出陳述說這些系統能夠實作什麽。在醫學領域,比如你要在市場賣一種藥,你要非常自信地表明這種藥在市場上是有效的。為了改變,我們需要國際合作,在研究領域使得我們能夠有高層面的陳述,同時在監管方面讓這些開發者能夠展示他們的產品是安全的。」圖爾特·羅素表示。
不過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聯合國人工智慧高層顧問機構專家曾毅看來,真正意義的人工智慧還沒有到來。面對它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要提前研究,但很多問題在幾十年之內都不一定能夠找到答案。曾毅認為,人類與人工智慧應該「共同前進演化」。未來人類需要作出的改變不僅僅是把人工智慧做得安全,更應該從歷史、自然中學習、反思。否則,給人類帶來災難性風險的不是人工智慧,而是人類自己。
「因為人類沒有在數億年的演化當中學會如何跟生態相處,當生態當中出現了智慧水平比人高的智慧,那才是人類最大的風險。但我對未來仍然是樂觀的,因為一個超級智慧的人工智慧也應該是超級利他的,所以我相信那個時候我們也許還有機會,但問題是我們現在構造的是不是一個超級利他的人工智慧,我們是不是能把大自然演化的規律嵌入到人工智慧當中,讓它成為自然演化的延伸,讓它去關註其他的生命,而不是給其他生命和世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我認為這是人工智慧的技術研究以及未來人類演化都需要共同前進演化的方向。」曾毅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套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透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email protected],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