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華為老員工:任正非提著鞋光腳到員工辦公室吹牛,走時找不著鞋了

2024-10-22科技

【風起堂原創 | 不編不傳,有源有據,分享商界創業傳奇,解讀大佬管理智慧。】

參考資料:

田濤著【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華為訪談錄】、【理念·制度·人】,吳春波著【華為沒有秘密】,余勝海著【商業思想家任正非】等。

01

提著鞋、光著腳串辦公室的任正非

這不是段子。

華為前高管葛才豐還記得,剛進華為時去食堂吃飯排隊,發現站自己後面的老頭, 光著腳丫子踩著一雙黃皮鞋,那皮鞋的後跟都被踩塌掉 了。

葛才豐以為這位形象邋遢的老頭是看門的,後來開會才知道,原來這就是華為的老板任正非。

或許是因為深圳的天氣,又或許是性格使然,任正非早期這種光著腳穿皮鞋的形象,並非偶然。

有華為老員工回憶,在華為創業早期,任正非經常光著腳在公司裏走來走去,從這間辦公室串到那間辦公室,給員工打氣、鼓勁,和大家一起吹牛。

有時候, 任正非手裏還提著鞋,但多數情形下會把鞋脫在某個辦公室門口,等他吹完牛離開時,偶爾會發現,找不到鞋子去哪裏了 。

類似的任正非不拘小節、無拘無束的形象,還有。

另一位華為前人力資源高管張建國,到華為應聘時, 不巧當天天氣格外悶熱。

滿頭大汗的任正非一聽說來面試,對張建國說了一句「我先沖個涼再說」,就出去了。

幾分鐘後, 沖好涼的任正非進來了,穿著褲頭,光著膀子,坐下來拿起簡歷瞅了幾眼,又簡單問了一下張建國的基本情況,就說:「下午來上班吧。 」

就這樣,張建國成了華為的一名研發工程師,同時兼管人事。

這也是他第一次從光著膀子、穿著褲頭的老板口中聽到這個新名詞——「人力資源」。

另一位華為前研發高管劉平回憶稱,任正非看上去就像一個老農民,並常以「農民」自居。有時候憨憨地一笑,滿臉的皺紋;罵起人來,滿嘴的「烏龜王八蛋」。

有一次, 劉平陪老板去見一批郵電局的客人,說到興起的時候,只見任正非脫下襪子,一邊摳腳丫子,一邊慷慨激昂地給客人」演講」……

或許,任正非這種草根創業,最終卻能一路趕超西方老牌電信巨頭,正是應了那句「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02

任正非的用人不拘一格

華為高級管理顧問田濤教授認為,任正非這一個個不羈卻又極富象征性的細節,生動地反映了任正非個性特質的主要方面:無拘無束,崇尚自由。

當然,任正非的這種自由開放的特質,也讓華為在用人管理上不拘一格、「英雄倍出」。

據田濤教授觀察,許多型別的華為人,用"三教九流"來形容並不為過, 有些專家性情乖張,有些管理者個性張揚,有些員工完全不懂人情世故,按常理,這些人在大多數公司都是無法被容忍的 。

比如,華為早期的工程師們,個個都是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有人寫程式碼還能把腳放到電腦桌上,還有女生在工作間隙靠著墻做倒立……

比如余承東,三十多年來應該算是華為內被任正非批評最多、批評得最嚴厲的高管之一,但他卻一邊被罵,一邊被重用,有時被降級降薪,有時又被破格晉升。

事實上, 余承東清華碩士畢業時,就曾被導師判定為性格一不適合做官,二不適合去企業,只適合在大學做研究 。但余承東不甘心,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走進了華為,結果"活下來了",一路打拼,20多年後成了統領幾萬人的終端公司董事長及消費者 BG (業務集團) CEO 。

但幾十年過去,余承東的個性依然很鮮明,時而鋒芒畢露。

任正非說過: 完美的人,就是沒用的人。華為需要的是不完美的戰士,不需要完美的幼童 。

這就是華為用人制度上的開放和灰度。

華為管理顧問吳春波教授是這樣闡釋「華為不需要完美奮鬥者」的:

「 奮鬥者並不完美,會有各種缺點或錯誤......應該寬容奮鬥者犯的錯誤,允許其持續地改進工作,不斷地挑戰高績效目標,接受奮鬥者本身就與挫折和錯誤相伴的事實。 "

所以,任正非要求華為的「幹部政策灰色一點,橋歸橋,路歸路……不要嫉惡如仇,黑白分明……幹部有些想法或存在一些問題很正常,沒有人沒有問題……」

其實,不需要完美的奮鬥者,這也是華為奮鬥者文化的內涵!

03

華為人才制度6要素

田濤教授認為,華為的人才制度包含了以下6個關鍵要素(摘編自田濤著【理念·制度·人】):

第一,結果導向論。

任正非強調,「將軍是上甘嶺上打出來的。」

雖然華為很重視對員工、幹部的培訓,但經過培訓上了前線,也只是離晉升近了一步,真正要被提拔、被破格提拔,還是主要依據結果和貢獻的大小。

向軍隊學習,「有沒有上過戰場,有沒有和敵人面對面拼殺過,有沒有在戰鬥中負過傷」,更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戰績,殺敵多少,俘敵多少,還有一支團隊的戰績對扭轉戰場態勢的貢獻。

任正非曾以徐直軍舉例稱:「徐直軍的優點是大包大攬,敢於擔責,他的官不是我們給的,是他自己爭取的。職級不是誰恩賜的,是打出來的。」

所以, 華為鼓勵大家掙錢去,立功去,當將軍去 。

第二,試錯論。

優秀與偉大無不是從錯誤的泥坑中一次次爬起來的,從挫折與苦難中崛起的。

任正非也沒有火眼金睛,也會識錯人、用錯人,但這並不影響其激進的用人觀。

華為一位高管說:「 在華為,所有坐在第一排的人都犯過無數的錯誤,領導力、創新力是用錢砸出來的……」 。

事實上,華為今天數千位的中高級幹部,無不在歷史上犯過很多錯,但他們畢竟在不斷地自我覺醒、自我修正和大浪淘沙中站立起來了,成為華為的寶貴財富。

第三,「換防制」與「之」字型成長論。

為了「削山頭」、「防板結」,保持組織活力,區域幹部、地方大員的換崗調崗是必要的。

華為在1996年的市場部大辭職變革中,形成了制度化的剛性規定:一個主管在一個代表處或部門履職三到五年,必須換防、輪崗。這既是啟用組織活力,也給幹部提供了成長空間。

此外,對於那些較為優秀的高管苗子,必須要做到: 首先是去基層歷練 ,沒有一線作戰經歷的幹部很難上升到高級幹部;其次,要到不同部門任職,甚至要讓外行管理內行 。

華為20級以上的幹部,大多數都在過去的10多年、20多年有過在三五個、七八個甚至10個以上不同崗位工作的經歷,比如現任董事長梁華,就是典型的「之」字型成長起來的幹部。

第四,鳳凰論。

「燒不死的鳥是鳳凰」,華為的幹部要能上能下,要耐得住委屈,受得了挫折 ,犯錯誤也並不可怕,要敢於冒險,敢於試錯;關鍵是要有自我批判精神,同時願意接受來自組織、同事、下級的批評。

第五,英雄論。

華為是一個崇尚英雄文化的組織, 任正非希望華為能「遍地英雄下夕煙,六億神州盡舜堯」,華為可以「英雄倍出」,而不是「輩出」 。

所以,在華為,只要是在最佳年齡、最佳時間裏做出最佳貢獻的員工,就是英雄;「假積極」的員工天天「假積極」就成了「真積極」,也是英雄;個人一時沖動下做了英雄,當然也是英雄!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在華為奮鬥者文化與制度的熏陶下,無數華為奮鬥者,形成了一種英雄氣質、英雄作派。

第六,天才論。

"什麽叫天才?在一點上有突破,才叫天才。" 任正非對特異人才尤其天才一直較為偏愛。

華為早期特別喜歡招少年班的天才,曾經招了十多個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的畢業生,比如李一男、聶建林等。

近年來,任正非在多個場合發出呼籲,華為要讓"天才成批來",要讓天才少年像泥鰍一樣"鉆活我們的組織,啟用我們的隊伍",期待這些天才成為華為的丙種球蛋白。

據悉,華為2019年引進的一批天才,大多數都有了合適的崗位,有些人很快做出了顯著貢獻。

任正非說:" 只要天才成批來,沒有攻不下的'城墻口'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