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一片玻璃,如何不斷擴大全球「朋友圈」

2024-07-16科技
藍思科技/供圖

證券時報記者 周春媚

經過開料、CNC(數控機床)加工、絲印、清洗、拋光、鍍膜等上百道精細加工及檢測程式後,一片普通的玻璃最終「搖身一變」,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手機螢幕面板和流光溢彩的手機背板。

「一部藍思發展史,也是半部全球手機發展史!」在藍思科技展廳參觀後,曾有投資者忍不住發出這樣的贊嘆。作為視窗防護玻璃領域的開創者和引領者,藍思科技三十余年前以一片玻璃起家,如今已成為近千億市值的創業板代表公司,「朋友」遍布天下。從海外的摩托羅拉、諾基亞、蘋果、特斯拉,到國內的華為、小米、榮耀、OPPO、vivo,開啟藍思科技的客戶名單,一家家明星企業位列其中,共同組成了公司龐大的「朋友圈」。

技術的浪潮不斷向前奔湧,行業的潮水始終不停變遷。然而,無論是在手機狂飆突進的年代,還是智慧終端蓬勃發展的時期,抑或是智慧汽車與智慧穿戴方興未艾的現在,藍思科技始終以玻璃為原點,堅持創新深耕技術;同時以玻璃為支點,不斷開拓新領域、新市場,踏著時代浪潮不斷前行。近日,證券時報記者走進藍思科技,探尋這塊「中國玻璃」走向全球的奧秘。

深耕技術,贏得客戶青睞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年3月,藍思科技的「老朋友」——蘋果公司執行長提姆·庫克現身上海蘋果中國總部,並與藍思科技在內的三家供應商會面。

作為「果鏈」龍頭,藍思科技從2006年就成為了蘋果供應商。從為初代蘋果iPhone生產玻璃防護屏,到為其平板電腦、膝上型電腦、手表等多條產品線生產玻璃、金屬、藍寶石、陶瓷、塑膠等零配件,再到為蘋果最新的智慧頭顯Vision Pro供應顯示玻璃面板,在十余年的合作中,藍思科技參與了蘋果每一款產品的設計和生產。

「這是我從業35年以來最難做的一款產品。」在談及公司為蘋果Vision Pro生產的玻璃面板時,藍思科技董事長周群飛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據了解,該前蓋玻璃不僅在外觀上要曲線優雅,在光線透射、折射及反射控制等方面也需滿足嚴苛的標準,采用3D成型、壓層等方式制造,涉及熱彎工藝、精密磨削、拋光及鍍膜等復雜工藝和步驟,技術含量非常高。

事實上,縱觀藍思科技的發展史,敢於啃技術「硬骨頭」、把「難做的產品」做出來,這樣的案例上演過許多次。

2003年,國際知名手機廠商摩托羅拉準備推出旗艦機V3。彼時,摩托羅拉的原供應商無法解決螢幕印刷油墨易脫落和玻璃易碎的問題,希望藍思科技提供解決方案。周群飛回憶,當時她帶著團隊三天三夜未離開工廠,經過在不同溫度、濃度等參數下的反復試驗,攻克了油墨、鍍膜、離子交換等技術難關,並透過了抗沖擊檢測,最終成為摩托羅拉在中國內地的第一批正式供應商,也成就了當年銷量過億的摩托羅拉V3手機。

2006年,蘋果計劃推出智慧型手機,並設計出了「消滅」手機鍵盤的全面屏。這對螢幕透光率等參數要求極高,蘋果此前合作的廠商都做不出來。藍思科技率先采用CNC加工玻璃,獨創超音波鉆孔技術,並獨家開發油墨,從此和蘋果建立起十余年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離子交換化學鋼化工藝大幅提升了玻璃強度;防指紋鍍膜的發明專利讓全球消費者使用的手機螢幕有了防汙防汗功能;漸變工藝助推了手機多彩外觀的發展方向……透過一次次的研發創新與技術攻關,藍思科技創造了多個業內第一,將許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正是因為深耕玻璃技術,做到別人所不能做的,藍思科技才能贏得眾多客戶的青睞,拿下一個又一個大訂單。

持續的技術突破,離不開持續的創新與科研投入。藍思科技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自2015年上市以來,公司累計投入研發金額超過150億元,累計獲得授權專利2200多件,居行業前列。去年10月,公司在原有研發體系上成立了藍思創新研究院,聚集了300名以上全球高層次科研人才、3000名以上研發工程師,重點針對行業領域關鍵技術、共性問題,進行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讓藍思科技的研發創新能力「更上層樓」。

開拓市場,打造第二曲線

過去幾年,消費電子經歷了一段頗令行業煎熬的低迷期。然而,財報顯示,藍思科技在「逆風」的環境下跑出了穩健的增長曲線,實作了良好的業績表現。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藍思科技的營收連續五年保持正增長。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4.98億元和3.0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達57.52%和379.02%。強勁的增長態勢與領先行業的盈利能力,彰顯了藍思科技穿越行業周期的韌性。

回首三十余載的發展歷程,周群飛表示做玻璃是自己不改的初心和終身的追求。對於一家想要「長青」的科技公司而言,除了要在技術上持續深耕,還需要不斷為技術尋覓有前景的市場,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從很早開始,藍思科技就以玻璃作為支點,進行戰略產業與產線的提前布局。一方面,垂直整合產業鏈上下遊環節,具備了ODM一站式服務能力;另一方面,積極布局可穿戴裝置、新能源汽車、光伏新能源、智慧家居等新興領域。

這一「跳躍」,不僅讓藍思科技降低了對單一消費電子行業的依賴程度,也開辟了第二增長曲線。藍思科技向記者表示,公司早在2015年就開始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是早期切入汽車業務的手機零部件廠商之一。2017年,公司開始供貨新能源汽車頭部品牌特斯拉,並成為該品牌全球一級供應商;2022年,公司又成為國內一些新能源汽車的一級供應商。截至目前,保時捷、奔馳、蔚來、理想、小米等全球30多家頭部車企已成為藍思科技長期合作的客戶。

「新能源汽車業務已成為藍思科技‘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雙輪驅動戰略中的‘一極’。」藍思科技表示。據了解,藍思科技已經打入汽車玻璃產品,包括車載中控屏(零部件及組裝)、儀表盤元件、大尺寸汽車玻璃、B柱元件、車載裝飾件、反光鏡、後視鏡等。藍思科技還拓展了車窗、天幕與擋風等汽車外觀玻璃領域,並且實作減薄增透,在減輕重量的同時賦予更多的功能性,符合汽車輕量化趨勢。

有消費電子領域的「老朋友」,也廣交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新朋友」,多年耕耘換來的是豐碩的果實。財報顯示,藍思科技去年新能源汽車與智慧座艙類業務實作營業收入49.98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9.17%,同比增長39.47%。民生證券研報分析,藍思科技汽車業務營收維持高速增長,占公司業務比重逐步提高,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為公司未來的發展開拓第二增長曲線。

搶抓風口,開啟未來空間

「不能等客人來了再建酒店,也不能因為風險而排斥創新。」對於未來的發展,周群飛始終保持著開放與探索的心態。在她看來,只有不斷研發創新加強技術儲備,同時積極向上下遊產業鏈延伸,擴充套件業務層面,才能持續提升企業競爭力。

藍思科技正在建的這家「酒店」,就是AI(人工智慧)。在AI加持下,智慧裝置將再次迎來新的風口,所有的智慧終端裝置都值得重做一遍。當下,隨著大模型技術的不斷突破,智慧型手機和個人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正在AI技術的驅動下經歷著硬體升級和功能革新。不僅蘋果、微軟、三星、榮耀等廠商推出了AI手機及AI PC,英特爾、高通、AMD等公司也釋出了支持AI服務的芯片。

周群飛表示,AI除了將帶來「換機潮」外,還將讓藍思科技產品的套用場景和市場空間得到很大的延伸與擴張。「不再局限於手機一個終端,將來很多智慧終端都可以用我們的產品,這將是藍思科技新的業績增長點。」周群飛說。

這意味著,必須未雨綢繆,搶抓AI風口,為未來迎接更多的客人做好準備。據悉,藍思科技一直與全球客戶就AI需求帶來的硬體升級和整機組裝業務進行探討,助力眾多品牌釋出多款整合AI功能的AI手機和AI PC電腦。例如,藍思科技為頭部電腦品牌的AI PC提供了硬體支持,向其提供金屬件、鍵盤、玻璃防護屏等零部件,中國首款AI手機也是由藍思科技提供組裝。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計,2024年AI手機出貨量將達1.7億部,滲透率達15%,AI PC新機出貨滲透率將超過50%。在廣闊而誘人的巨大市場面前,藍思科技作為提前布局了新材料套用、結構件、模組和組裝的企業,也將吸引更多「新朋友」,讓全球「朋友圈」進一步擴大。

一方面死磕技術,另一方面靈活地應對市場變化,藍思科技憑借著前瞻性的眼光和敏銳的嗅覺,精準捕捉行業趨勢,應對每一次變革浪潮,展現出了強大的適應能力。這正是其「朋友」遍天下的原因,也是其穿越周期、穩居潮頭的踏浪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