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有個院士是日本人,叫野依良治。
中國網友一得知這個訊息,立馬就不淡定了。咱們中科院以前也有外籍院士,可這次不太一樣,野依良治是個日本人呢。
所以,當時野依良治當選為中國院士這事兒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不過,都說「科學無國界」嘛,野依良治在中科院工作的時候,不但推動了咱們國家科研方面的發展,還為咱們國家培養了13個人才呢。
那麽,野依良治到底特別在哪呢?中國為啥要聘請他當中科院院士呢?
【拼命三郎,善於觀察】
1938年9月3日,野依良治在蘆屋這個農村出生了。野依良治打小就是家裏的淘氣鬼。
野依良治說,他小學和初中時成績不算特別好,也就馬馬虎虎。野依良治選擇化學,這跟他父親是有關系的。
野依良治記得很清楚,那時候他爸爸正在一家工廠做化學工程師呢。有一回,他爸爸帶著野依良治去參加了一個關於尼龍的化學研討會。
在研討會上,發言人一提到尼龍,就滿臉自豪地說:「尼龍這種新材料,制作起來特簡單,只要煤炭、木料和空氣這幾樣東西就行。」
而且,得註意啊,尼龍看起來好像比絲綢都薄,可實際上呢,它比鋼絲繩都結實。
當時野依良治聽了發言人所說的話,特別震驚,他壓根兒沒想到這麽薄的尼龍會有這麽大的威力。
從那以後,野依良治就被化學的魅力深深吸引住了。研討會一結束,他就暗自決定:必須要當一名化學家。
野依良治定下成為化學家的目標後,就一門心思撲到學習上了。老話說得好:「皇天不負有心人。」1957年,成績很棒的野依良治考進了日本著名學府京都大學去學化學。
野依良治上大學的時候,很幸運地碰到了一位嚴厲的老師野崎一。野崎一跟野依良治相處的過程中,也察覺到野依良治就是個特別拼命的人。
大學四年間,他差不多天天都待在實驗室裏。有一回,野依良治做實驗時不小心爆炸了。野依良治離實驗台近,直接被炸成重傷,脖子上縫了好多針。
那時同學們都覺得野依良治或許得休息一陣子才會再去做實驗。可誰能想到呢,爆炸才過了沒幾天,野依良治就又在實驗室現身了,像平常一樣做實驗。
大學畢業以後,野依良治因為成績優秀,就決定留在學校當助教。在留校期間,野依良治「拼命三郎」這個稱號也被更多人知道了。
據說,野依良治忙起來的時候,平均每周都得熬上好幾個通宵。可讓同學們覺得奇怪的是,每次見到他,根本瞧不出他有疲憊的樣子。
於是,有幾個同學又給野依良治起了個「鬼軍曹」的名號,這綽號的意思就相當於「猛張飛」。
1968年,野依良治到名古屋大學擔任副教授。那時候,野依良治一邊教化學,一邊也沒落下自己的學業。1969年,野依良治前往美國哈佛大學留學去了。
野依良治從哈佛大學畢業之後,就打算回國了。他的一些同學和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都過來勸他留在美國。為啥呢?因為當時日本特別窮,要是留在美國的話,以後的發展說不定會更好。
但最後,野依良治還是打算回日本去,畢竟美國再好,那也是美國啊。
1972年,野依良治再次回到名古屋大學當教授。在這個時期,野依良治發覺自然界裏有不少光學異構體,這些光學異構體就跟實物和映像的關系差不多。
雖然看著、結構都是對稱的,可是兩邊的氣味、味道還有作用差得可遠了,要是一邊是有益的,那另一邊就有害了。
野依良治在研究的時候還發現,有些藥物也有這種情況。就像有些藥,它的成分裏只有一部份能治病,其他部份不但沒藥效,說不定還有副作用呢。
野依良治的這個發現對世界很有好處。以前啊,人們就因為對這方面缺乏認識,弄出了一些沒辦法挽回的損害。
比如說,20世紀50年代的時候,德國有一家制藥公司試著生產了一種用來治療孕婦早期不適的藥。那時候,這個產品一投入市場,就特別受孕婦的歡迎。
可誰都沒想到啊,孕婦吃了這款產品後,生出來的孩子大多都是畸形兒。
後來,制藥公司經過調查才發現,這款產品裏有一種物質能致畸,而與之對應的另一種物質不會致畸。
人們透過這個教訓,完全認識到拆分異構體有多重要了。1968年,美國有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手性催化劑,後來這種催化劑被用在治療帕金森氏癥的藥物上了。
野依良治呢,就在這位美國科學家研究的基礎上,做了深入又廣泛的研究,還開發出了效能更好的手性催化劑。
他研發的催化劑不但讓反應過程更省錢,而且極大地削減了有害廢棄物的產生,這對環保有好處。
另外,在後來的研究裏,他把自有化學合成開始之後的所有化學合成方法都給改變了,這對有機化學發展來說有著革命性的意義。
野依良治的這個發現非常重要。2001年10月10日的時候,他接到了一個從瑞典打來的電話,電話裏說他得了200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野依良治聽到這個訊息可激動了。
你得明白,諾貝爾獎可是世界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呢。現在他得了這個獎,這就表明他的研究成果被認可了,得到了該有的評價。
不止如此,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野依良治的科研成果就在日本被大量運用了,其中香料和香味薄荷腦是套用最多的。
聽說野依良治跟高砂香料工業公司合作了之後,就一直用左手性薄荷腦的制造方法。
現在,高砂公司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薄荷腦的廠家了,每年的產量能達到全世界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成為中國院士,培養人才】
野依良治得了諾貝爾獎之後,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接著搞研究,不斷改進自己的研究成果。
美國的論文評價結果顯示:野依良治的研究論文論著是被參照次數最多的一流學者的成果之一,他也是影響力最大的論文發表者。
相關數據統計顯示,他發表的論文有500多篇,得到的專利達150多件。
野依良治治學態度嚴謹,中國也看中了這一點。2007年,西安交通大學聘請野依良治當名譽教授。
野依良治接到邀請的時候,心裏特別激動。為啥呢?之前就有中國科學家老是給他介紹中國的美景,現在西安交通大學給了他去中國的機會,他肯定不會放過啊。
於是,野依良治馬上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行李,來到了中國。他先在西安交通大學當了兩年教授,之後又前往大連理工大學就職,帶著學生搞研究,有了不少突出的成果。
這時候,中國的科學院也發覺野依良治是非常難得的人才。所以,在2011年時,中科院向野依良治發出了邀請,想讓他到中國科學院來工作。
野依良治收到邀請後覺得特別榮幸,馬上就加入了中國科學院,跟很多科學家一塊研究化學計畫。
一位曾和野依良治共事過一陣子的教授說:「野依良治啊,從周一到周六,每天早上九點就開始工作,一直幹到晚上十一點,中間都不帶停的。」
野依良治到了中國後,除了搞科學研究,還一直特別重視人才的培養。他覺得,中國的大學生很積極,也特別有膽量。
在日本很少見這樣的情況,學生要是有不同看法或者遇到問題,就會直接找他探討。
野依良治跟學生探討問題的時候,特別看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而且,野依良治為了讓學生之間能多交流,還老是組織一些學術交流活動呢。
在中國的時候,他老往全國各地的高校跑,去做演講,還跟各校學生探討問題。生活裏,野依良治也盡量把學生照顧得無微不至。
而且,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顯示,野依良治在做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的時候,培養了13個中國留學生。
如今,這些留學生都已經回國了,正在為中國的化學事業貢獻力量呢。野依良治除了培養中國留學生之外,還親自邀請了不少中國學者,跟他們合作交流。
並且,因為野依良治的努力,每年都有一批中國科學院的學生以不同形式到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去研究學習。
野依良治在中國生活了好些年,他特別推崇中國文化。他在一篇文章裏寫過:「中國有好多其他國家沒有的特色。中國真正搞高水平科學研究也就20年上下的歷史,不過只要一直保持現在的發展勁頭,早晚會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
【結語】
野依良治被稱為「拼命三郎」,他獻身化學事業的精神特別讓我們欽佩,這種執著與追求也正體現了諾貝爾精神。
我是中科院的院士,當然得擔起自己的責任。在中國的這個時候,野依良治也像他書裏寫的那樣做到了。都說「科學無國界」,我們也堅信咱們國家的化學事業以後會發展得越來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