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年入2500億!他靠加工費成為首富,曾取代馬雲問鼎

2024-10-06財經

年入2500億!他靠加工費成為首富,曾取代馬雲問鼎

年入2500億,憑借加工費盈利的馮海良,曾一度被視為替代馬雲的首富。他是海亮集團的掌門人,這家企業的足跡從銅材起步,逐漸擴充套件至教育、房地產和農業等多個領域,成為了一個多元化的巨頭。馮海良的商業生涯充滿傳奇色彩,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海亮集團的未來能否持續繁榮,仍是個未知數。

盡管馮海良的名字對許多人來說可能不太熟悉,但海亮集團的名號卻廣為人知。這是一家位於浙江的民營企業,以「銅業王國」而聞名。馮海良的商業旅程始於1985年,他選擇了銅材這一領域,恰逢改革開放初期,創業氛圍濃厚。他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快速掌握了行業動態。

1989年,國家實施緊縮政策,銅價暴跌。許多人選擇觀望,但馮海良卻逆勢而行,認為這是抄底的好機會。他投身銅加工行業,開啟了自己的銅材廠。隨著國內經濟的復蘇,馮海良的企業也迅速崛起,直到1996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再度沖擊市場。此時,他果斷擴張銅管生產線,盡管同行們對此表示質疑,馮海良卻洞察到國內空調市場需求的激增,布局得當。

1998年,金融風波過後,銅材市場供不應求,海亮的產品成為搶手貨,迅速崛起為中國銅管銷量第一的民營企業。馮海良曾言:「當危險來臨時,漁夫是興奮的。」這一智慧展現了他在商海中超凡的洞察力。

2003年,海亮開始開拓國際市場,到了2016年更是加速布局,進軍新能源領域,尤其是在鋰電銅箔的生產上。如今,海亮已成功進入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知名企業的供應鏈,展現了其雄心壯誌,目標是在2027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銅箔生產企業。

談及成功的秘訣,馮海良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推出的「凈庫存制度」顯得尤為重要。這一策略雖讓他錯失短期利潤,卻在後來的危機中為海亮集團贏得了寶貴的生存機會,許多同行因此破產,而海亮則反而獲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

2011年,為應對融資困難,浙江許多企業開始相互擔保,但馮海良很快意識到其中的風險,主動將「不予對外擔保」寫入公司章程。這一決策使海亮成功規避了隨後的融資危機,顯示了他卓越的前瞻性和判斷力。

在房地產方面,馮海良以「快進快出」的策略實作了營收的飛躍,但在2016年他卻果斷結束,避免了後來的市場風暴。盡管2020年宣布退休,他依然選擇職業經理人管理公司,顯示出他對人才的重視。

2017年8月10日,海亮教育在美股上市,股價短暫上漲超20000倍,馮海良一度成為世界首富,但因市場波動僅維持8分鐘。他對此事件表示無奈,稱其為「國際玩笑」。盡管如此,馮海良依然連續7年蟬聯紹興首富,海亮集團也穩居浙江第二大民營企業,並屢次進入全球500強。

盡管海亮集團取得了諸多成就,但也面臨挑戰。公司內部曾有高管表示,銅加工利潤不高,教育和農業則表現平平,未來的持續增長亟需關註。

在網路上,圍繞馮海良和海亮的討論層出不窮,評論各異。有人稱贊他的「凈庫存」策略,認為這是成功的關鍵;也有人質疑僅靠加工費能走多遠,強調了市場的變化和風險。此外,馮海良成為世界首富的烏龍事件則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馮海良的商業傳奇,無疑是現代中國企業發展的縮影。從小規模的銅材生意到如今的年入2500億,海亮集團的成長歷程反映了民營經濟的飛速發展。馮海良不僅以敏銳的商業嗅覺逆勢而行,更憑借智慧與膽略,平衡風險與機遇。這種經營哲學成為了企業家的寶貴財富。

然而,商場如戰場,成功從不屬於永恒。海亮集團的未來發展還需應對多重挑戰,只有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尋找創新與突破,才能持續立於不敗之地。馮海良的故事,為每一位企業家提供了思考的契機,是否應穩紮穩打,還是敢於冒險求變,或許是每個決策者都必須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