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呂行 編輯丨杜海
來源丨正經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約為3900字)
【正經社「醫藥新動力」觀察之十】
國慶假期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諾誠健華(688428)A股股價大漲11.07%,報收12.94元/股。在大A這波「牛市」行情的助推下,悄然創出階段性新高。
此前的2024年9月23日,由於公告793.94萬股先發戰略配售股份將解禁上市,其股價一度大跌11.92%,跌至9.98元/股。
籠罩在兩位創始人之一,知名科學家、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光環之下的諾誠健華,自2013年創立伊始便頗受市場關註。2020年3月,其在港股完成IPO募集25.76億元,之後,又於2022年9月21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再度募集27.79億元,在證券市場賺足了眼球。
然而,三年內兩度IPO,卻無助於這家「明星醫藥公司」解決扭虧難題。2024年中報數據顯示,其歸母凈利潤為-2.62億元。或受此影響,其在港股的股價走勢萎靡,A股市場股價亦一度破發,將追捧其的諸多PE/VC機構深度套牢。
其中,粗略估算,「駐馬店老鄉」張磊的投資浮虧也應不低於50%。
1
施一公夫婦參與創立,其家族坐擁超18億財富
招股說明書介紹,2013年,施一公與嚴知愚聯合創立了InnoCare北京諾誠。四年後,一家名為「瑞年投資」的公司收購了InnoCare北京諾誠的100%股權。經過各種收購操作,InnoCare北京諾誠演變成如今的諾誠健華。
官網資料顯示,諾誠健華由崔霽松與施一公聯合創辦。崔霽松現任公司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這位享譽全球的醫藥研發界大佬,曾是默沙東(MRK.N)美國心血管疾病早期開發團隊的一把手,也曾出任PPD旗下的保諾科技CEO和首席科學家,並且是美中醫藥開發協會的第一位女性主席。
截至2024年9月末,以港股「18A」完成IPO的創新藥企已超過60家,諾誠健華能持續被置於聚光燈下,與施一公的明星科學家身份有關。
眾所周知,施一公是世界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曾經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等職,目前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EMBO)外籍成員、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席教授。
2018年2月,施一公聯合潘建偉、饒毅、陳十一、錢穎一等知名學者發起創辦了西湖大學,並擔任創始校長,其知名度更進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施一公之妻趙仁濱亦在諾誠健華任職。IFinD資料顯示,趙仁濱擔任公司董事,是核心技術人員,還曾在強生公司任職,擔任高級科學家、首席科學家,之後在保諾科技與崔霽松共事,為藥研生物學總監。2023年,趙仁濱從公司領取了337.73萬元報酬。
正經社分析師註意到,最新公布的2024年中報顯示,施一公、趙仁濱夫婦僅在董事會任職,未出現在管理層名單中,同時,也未直接出現在十大股東名列。施一公夫婦透過Sunny View Holdings Limited與Renbin Zhao家族信托公司間接持有諾誠健華8.2%股份。
按照2024年9月30日收盤的228.1億元市值計算,施一公夫婦所持市值約為18.7億元。
也就是說,身兼清華大學教授、西湖大學校長及中科院院士等多重職務的施一公,同時也是億萬富翁,已完成高級知識分子到企業家、投資人等多重角色的轉換。
在前述明星科學家之外,諾誠健華亦聚攏了一批來自葛蘭素史克、百時美施貴寶、輝瑞等國際知名藥企的技術骨幹。
2
上市四載未能扭虧,同行已借「出海」上岸
豪華的研發及管理隊伍,奠定了諾誠健華業務與資產規模迅猛增長的基礎。
2020年至2023年底,營業收入規模從0.01億元猛增至10.43億元,此後保持在6.25億元以上。2024年中期,營業收入規模為4.2億元。
與此同時,在A+H股融資上市之後,資產規模從45.41億元增至最高103.29億元,相當於三年再造了一個諾誠健華。
盡管如此,諾誠健華IPO至今四年以來,卻始終無力扭虧為盈。
正經社分析師梳理財務數據獲悉,2018-2024年中期,諾誠健華的歸母凈利潤均為負數,2022年度的-8.87億元為近年虧損最嚴重的一年,僅2021年度的歸母凈利潤-0.65億元最接近扭虧為盈,截至2024年中期,仍然虧損2.62億元。
一方面,創新藥企的新藥研發,周期動輒十年。尤其是創新藥上市前,還需要進行大規模的臨床試驗。這些,都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這一長周期、戰略性虧損模式之下,創新藥企連年虧損的現象頗為普遍。
另一方面,相較於同行,諾誠健華的扭虧周期仍然顯得較長。
2024年半年數據顯示,百濟神州(688235)、百利天恒(688506)、艾力斯(688578)、和黃醫藥(00013.HK)、信達生物(01801.HK)、科倫博泰(06990.HK)、亞盛醫藥(06855.HK)等藥企均已實作扭虧為盈。隨著研發投入增加,大單品正在成為創新藥企營收的突破點。
依靠借力「出海」策略,這些藥企已在頗為內卷的醫藥市場中脫穎而出,打了個翻身仗。
8月23日晚間,百利天恒(688506)正式釋出2024年半年報,今年1~6月,實作營業收入55.53億元,同比增長1685.19%;凈利潤達到46.66億元,實作扭虧為盈,去年同期則是虧損3.28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50.29億元,去年同期則為-3.23億元。
同行對比數據之下,各家藥企的資源配置效率,高下立分。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諾誠健華的經營管理效率還有待提升。
3
一邊IPO募資53.55億,一邊銀行理財30億
2024年6月26日,諾誠健華公告稱「在不影響正常經營及資金安全的情況下,擬使用閑置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單日最高余額不超過30億元」。
截至2024年9月30日收盤,A股(含滬深京)總計5361家上市公司中,有1544家總市值低於30億元——這也已超過了不少創新藥企的市值。
這不是諾誠健華首次使用閑置資金進行銀行理財。根據Wind公告,2022年至2024年,諾誠健華已3次利用閑置募集資金進行銀行理財,額度為8億元至10億元。
如前提及,諾誠健華在A+H股IPO中總計募資53.55億元,賬上的大額現金主要源自科創板和港股的兩次IPO募資所得。
兩次IPO之後,諾誠健華手握巨額現金,最低時也近40億元。最高之時,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一度超過90億元。2024年一季報顯示,諾誠健華貨幣資金高達82.02億元。中報顯示,賬上現金高達69.48億元。
也就是說,倘若不做兩次IPO,諾誠健華賬上仍有15.93億元現金。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3月港股上市,諾誠健華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24.16億港元,主要投入於產品開發及商業化,計劃於2023 年下半年全部使用完畢。
2021年,諾誠健華又進行了一次定向增發,募集了近30.42億港元。
前述兩次募資之後,截至2021年12月底,諾誠健華的貨幣資金余額達59.7億元,占公司同期資產總額的80.51%。其中,銀行存款就有59.2億元,當期的利息收入就有1.35億元。
也就是說,在2022年9月21日在科創板IPO再度募集27.79億元之前,諾誠健華已有近60億元的現金存款。
賬上趴著巨額現金,諾誠健華為什麽還要在A股市場又一次大舉募資?
正經社分析師認為,在近年創新藥企IPO艱難、募資寒冬的背景之下,諾誠健華現金流之寬裕可謂羨煞同行。IFinD數據顯示,已上市創新藥企中,諾誠健華當前所持現金流規模僅次於百濟神州的124.4億元。
客觀而言,在資本寒冬中,擁有大量的資金儲備,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公司具備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更具戰略主動性。
進一步說,這也折射出諾誠健華精準踩點資本市場的能力,資本運作水平可堪精湛。
4
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爆款之後無爆款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大量現金的閑置也反映出諾誠健華資源配置效率的低下。
這可從其「爆款產品之後無爆款」的困境中得以窺知。
公開資料顯示,諾誠健華在2018年至2021年的營收規模微乎其微,最高僅有161.7萬元,同時連年虧損。
2020年底,諾誠健華旗下一款用於治療多種B細胞淋巴瘤的口服藥產品——選擇性Bruton酪胺酸激酶(BTK)抑制劑奧布替尼(宜諾凱),獲得國家藥監局附條件批準上市。
進入2021年,該款產品奧布替尼的銷售勢如破竹,覆蓋260多個城市的1000多家醫院,當年12月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奧布替尼當年直接貢獻2.41億元銷售額,同時,其透過與渤健公司的一項授權合作獲得7.76億元技術授權收入,2021年,該公司獲得10.43億的收入。
依靠一個爆款產品,諾誠健華可謂完成了銷售的破局。
這一次收入猛增之後,諾誠健華的虧損也直接收窄至6670萬元,但仍未盈利。
公開資料顯示,盡管諾誠健華還手握ICP-192、ICP-723等多項在研產品,但截至目前尚未能再復制奧布替尼的爆款神話。
隨著時間的流逝,諾誠健華的營業收入規模現已跌落至7.4億元以下,最近三年,其尚未推進銷量貢獻巨大的新產品。
如何將巨額的現金轉化為產品與市場競爭力,諾誠健華管理層或需要直面這一項課題。
5
港股股價斷崖式下跌,高瓴資本被深度套牢
依靠一款爆款產品,諾誠健華在醫藥市場迅速謀得一席之地,同時,在諸多PE/VC機構的追捧之下,其在資本市場同樣勢不可擋。
招股說明書顯示,維梧資本於2018年領投完成了一項對諾誠健華的5500萬美元融資。2019年,三正健康、正心谷資本、益普資本等機構對諾誠健華進行了1.6億美元的投資。
2021年2月,張磊創立的高瓴資本與維梧資本聯合認購了諾誠健華增發的2.1億股新股。
同時,高瓴資本於2021年8月在二級市場上多番增持諾誠健華的股份,持股比例上升至13.3%,躍升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截至2024年中報,高瓴資本旗下HHLR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為11.83%,繼續坐穩第一大股東位置。
粗略來看,諾誠健華是施一公發起創立的一家創新藥企,IPO之後獲得了同為「駐馬店老鄉」張磊的投資,後者旗下的高瓴資本做了諾誠健華第一大股東。
正經社分析師註意到,有意思的是,由於諾誠健華最近三年的港股股價持續不振,作為第一大股東的高瓴資本已被深度套牢。
2020年3月,諾誠健華在港主機板IPO之後,股價一度漲超300%。而高瓴資本在二級市場增持之時,恰逢諾誠健華港股股價創下歷史巔峰,於2021年7月創下32.05港元/股的最高紀錄。
時間到了2024年9月30日,諾誠健華港股股價已經晃晃悠悠地只剩下了6.87元/股。
這意味著,諾誠健華的港股股價跌幅已經接近80%。
粗略估算,高瓴資本的投資浮虧也應不低於50%。
隨著近期港交所遞表的復蘇,新一批創新藥企在紮堆排隊IPO,醫藥資本盛宴已轟轟烈烈開啟。Choice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港股共有137家企業遞表申請IPO,其中第二季度數量高於第一季度,且在6月迎來了新一波高峰。
如今回頭看來,投資大名鼎鼎的駐馬店老鄉創立的公司,張磊是否有過悔意?接下來的行情中,他是否有望解套甚至轉盈?歡迎評論區留言,說出你的看法參與討論。 【【正經社】出品】
CEO·首席研究員|曹甲清·責編|唐衛平·編輯|杜海·百進·編務|安安·校對|然然
聲明:文中觀點僅供參考,勿作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喜歡文章的朋友請關註正經社,我們將持續進行價值發現與風險警示
轉載正經社任一原創文章,均須獲得授權並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權資訊,否則視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