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萬字重磅!30年投資老將的方法論,汪忠遠的72個問答!

2024-03-26財經

中國基金報記者 劉明

前段時間,電視劇【繁花】火遍大江南北。經歷過【繁花】時代的汪忠遠說,現實比電視劇還精彩。發生在1995年的「327」國債事件,他還清楚地記得,當天在君安證券武漢營業部的自營室內盯盤,「激動地站到了椅子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同事反復確認。」

70後的汪忠遠是湖北人,1993年就進入資本市場,經歷過「繁花」般的大起大落,在券商、公募等機構都做過投資,也管過超百億元的公募基金,如今的他希望更為平穩地投資和生活。創立私募深圳資瑞興投資已有8年多,過了「知天命」的年齡,他說還想再做四五十年投資,產品的凈值曲線就像他的生命曲線,「資管行業只有一條命,出現一次或幾次大的回撤,可能就再也爬不起來了。」

2015年底開始運作私募產品,經過「熔斷」、多輪牛熊起伏,汪忠遠和他的資瑞興投資旗下產品取得很不錯的投資業績,回撤也得到較好控制。汪忠遠個人和公司產品近兩年也獲評中國基金報英華獎「投資經理獎」和「產品獎」。如何投資選股、怎樣控制回撤、對當前市場作何研判,近期中國基金報記者專訪了汪忠遠。

對於選股與擇時,汪忠遠表示,他屬於從中觀行業景氣出發進行基本面選股,對行業進行廣覆蓋、「沒有行業偏見」。他認為「每一條狗都有叫的時候(every dog has his day)」,不論是傳統的消費、周期,還是TMT科技、新能源,每個行業都可能有景氣的機會。他舉例說,既有在六七年前投資煤炭股,也有最近兩年投資遊戲股。

他認為,行業的廣覆蓋比拼的是認知和理解力。廣覆蓋後的分散化投資,是防範非系統性風險的有效手段,而預防系統性風險則需要進行倉位控制,即所謂的擇時。但並不是短期頻繁買賣,而是在大的市場風險可能來臨時進行的操作,比如2018年和2022年。在他的統計中,A股過去30多年,大概有9次擇時的機會。

對於當下的市場,汪忠遠認為,這一兩年可以稱之為復蘇和轉型的交織:復蘇部份,就像2009年的宏觀經濟的大復蘇一樣;轉型部份,就像2013年景氣行業的轉型。經過最近三年的回呼,中國資本市場估值處於低位,A股和港股都不斷有正面訊號顯現,對未來抱有比較樂觀的預期,對一些在興起的行業已經在進行布局。具體操作上,會左側布局、右側加倉。

方向上,汪忠遠目前在關註和布局四個方面:第一是高股息的紅利股,他看好電信、港口、公路、公用事業等行業;第二是出海的方向,包括制造業、家電、物流等;第三是消費平替的方向;第四是底部反轉方向,包括醫藥、電子等。

(點選視訊檢視精彩直播回看)

訪談金句



1、這兩年是復蘇和轉型的交織。去年就有一部份的復蘇,就像2009年宏觀經濟的大復蘇一樣;又有一部份轉型,像2013年景氣行業的轉型。

2、傾向於「左側布局、右側加倉」,以這樣的方式,相對比較好地處理收益和回撤的關系。目前倉位偏中性,等景氣訊號啟動,就會把倉位加到比較滿的狀態。

3、初步看好四大方向,高股息、出海、消費平替、底部反轉。

4、有朋友說,10年前阿裏巴巴在美股上市,當時候風頭正盛,當時買阿裏的股票,持有至今,並沒什麽收益。當時如果買一家煤炭公司,現在可能漲10倍。

5、從系統性風險角度,確實會做擇時,將倉位降到非常低,過去30年,大概有9次可以擇時的機會。

6、投資是70%的科學、30%的藝術。藝術裏面有很多人性的方面,投資中很多的事,是和自己相處的藝術。

7、做資產管理有三種「死法」,第一是合法合規的問題;第二是出現身心崩潰;第三是有一次甚至幾次凈值的巨大回撤。

8、關註灰馬,與從基本面出發做組合投資、分散化投資,是一脈相承的,因為 灰馬 總體兼顧了賠率和勝率。白馬的勝率高,但賠率低;黑馬的賠率很高,但勝率低。

9、我們很少去買剛IPO的新股,通常是觀察兩三年再說,巴菲特是在可口可樂上市70年之後再買的。

10、在成熟行業,我更傾向於供給側格局非常穩定的、價效比好的行業和公司,就是說那些需求側特別絢麗的,比如巴菲特投資蘋果。

11、對行業不能有偏見,中國是一個行業門類很全的國家。我們希望投資再做四五十年,從長期角度,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周期波動,「每一條狗都有它叫的時候」(every dog has his day)。

12、我們傾向於「中觀選股」,不是自上而下的宏觀驅動,也不是自下而上的選股。

13、基金經理的投資體系、投資風格的形成,和個人性格、成長經歷、資金性質有很大關系。

14、高股息公司的三條標準:第一,競爭結構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第二,商業模式比較成熟,不容易被人輕易顛覆;第三,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也比較完善。

15、關註醫藥行業中消費內容強的公司,開始考慮左側投資。

16、我覺得個人投資風格是類似約翰·涅夫和安東尼·波頓的結合,總體來說,就是偏價值一些,偏景氣一些,然後又偏輪動一些。

訪談記錄



對國內資本市場有很強信心
抱有樂觀的預期

問1:能否簡單談談你對當前市場的看法?

汪忠遠: 2021年以來,A股市場的風格、板塊、個股都有很大變化,可以說是「滄海桑田」,目前市場估值已經到相對底部,也有部份正面訊號出來。我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有很強的信心,抱有樂觀的預期。

我們從去年年初開始,就認為這兩年是復蘇和轉型的交織。去年就有一部份的復蘇,就像2009年宏觀經濟的大復蘇一樣;又有一部份轉型,像2013年景氣行業的轉型。

問2:公司產品目前倉位如何,後面可能會怎麽調整?

汪忠遠: 我們目前倉位總體偏中性,我們傾向於左側布局、右側加倉,也是以這樣的方式,相對比較好地處理收益和回撤的關系。

今年開始,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興起的行業和方向,等到景氣啟動、上市公司數據好轉、下遊價格提升等積極因素出現,就會把倉位加到比較滿的狀態。

看好四大方向:
高股息、出海、消費平替、底部反轉

問3:能否講講布局的方向?

汪忠遠: 我們初步看好四個大方向。首先是高股息的紅利股,這個仍是投資組合裏的壓艙石資產,尤其是在當前利率往下的大環境中。

第二是出海的方向,即未來能夠在全球經濟裏表現出色的中國公司。制造業仍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份,包括機械裝置產業,也有家電等偏下遊消費的;並且不僅有制造業,也有比方電商平台,還有一部份服務業,包括跨境的物流。

第三是消費平替的方向,能夠進一步下沈到更多老百姓能購買並且符合他們的消費習慣的市場。比方說像20多年前的優衣庫一樣。

最後是底部反轉的機會。比如醫藥和電子,經過長時間的下跌,能找到一些未來能夠長大的公司,可以在相對的低位去淘金。

問4:電子板塊有科技內容,你對科技股怎麽看?比如這兩年火熱的AI人工智慧?

汪忠遠: AI大概是海外的科技對映,我們也比較看好長遠的發展,比如機器人。但可能要睜開眼睛好好選擇,很多其實是類似主題投資,真正掙到錢的可能並不多。

不用在意在哪個行業賺錢

回頭看,10年前買阿裏不如買煤炭股

問5:大浪潮下為何賺錢的人不多?

汪忠遠: 我們也看好技術浪潮,但是最終要找到好的公司,才能享受浪潮。目前國內真正能實際產生收益的公司可能並不多。

反過來說,做投資並不用在意在哪個行業獲取收益。比如有朋友說,10年前阿裏巴巴在美股上市,當時正是「雙11」風頭很盛的時候,當時如果買阿裏的股票,持有10年至今,並沒什麽收益。但當時如果買一家煤炭公司,現在可能漲10倍,而當時煤炭行業被認為是夕陽行業。

分散化防非系統風險,擇時防系統性風險

問6:能否談談你對回撤的理解?

汪忠遠: 投資要復利。復利首先是要重復,然後是要有利潤,不賠錢且重復,才能實作好的長期收益。因而我們很註重對回撤的控制,但作為主觀投資的股票多頭私募,是不可能沒有回撤的。

問7:那要如何盡量控制回撤?

汪忠遠: 根據我們的投資體系,第一,從非系統性風險控制的角度, 優選行業和個股 ,進行分散化投資,基本從不押單一賽道「賭博」 ,回避高估值資產,同時對回撤有風控紀律。

問8:你們單一的行業或者賽道,最高倉位占比會有多少?

汪忠遠:通常一個行業,持倉很少超過40%。

問9:個股呢?

汪忠遠: 個股持倉很少超過20%。在核心資產年代,大概從2016年至2020年,我們持股數量在15只左右。過去3年,持股數量通常在30只左右。

問10:為何後面數量變多了?

汪忠遠: 因為過去3年,中小盤股的景氣更占主導,在一個細分行業裏,不像大盤股只買1~2只就行,可能會買3~4只股票以規避個股風險。

對我們來說,不管是管理1億元還是100億元,防範非系統性風險是一樣的。

問11:透過分散化來防範非系統風險,那系統性風險呢?

汪忠遠: 從系統性風險角度,我們確實會做擇時,我們所定義的擇時,是指將倉位降到非常低,比如凈多頭倉位在20%以內。時間上,也不是一會兒全倉、一會兒清倉那樣頻繁買賣。

過去30年,大概有9次可以擇時的機會

問12:就是風險敞口很低。

汪忠遠: 比較低,這樣在大熊市,才能規避凈值的巨大回撤或資產的永久損失。擇時也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過去30年,大概有9次擇時的機會。

問13:也就是過去30年,可能平均三四年,可以做一次擇時操作?

汪忠遠: 對。

過去8年多擇時3次

不要擔心「踏空」,要與焦慮和解

問14:做私募這8年多,你在什麽時候做了擇時,當時是基於什麽考慮?

汪忠遠: 我們的私募產品成立至今,8年多的時間,倉位比較低或者做擇時,也就三次。2015年底那次,是產品剛成立沒有「安全墊」,也沒找到什麽機會,2016年初就碰到「熔斷」,當時也有運氣成分。

第二次是2018年,我們是把倉位控得比較低,當時因為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壓力,內部是去杠桿,外部是貿易摩擦、地緣局勢緊張。這次可以說是有認知的兌現。

第三次,在2022年又做了一次擇時,這次有一部份是認知,也有部份可能是運氣,當時認為2019年至2021年漲得比較多,就有所謹慎,然後又碰上Omicron肆虐,就降低了倉位。

問15:擇時會否焦慮,擔心市場突然漲起來?

汪忠遠: 做主觀投資,打引號的焦慮是如影隨形的,嚴重的時候,都有不滿意。就算你滿倉,漲的不是你的股票也焦慮;哪怕只有三成倉位,漲時嫌少,跌時嫌多。

針對焦慮這個事,我這麽多年,經常會推薦人看一部電影叫【美麗心靈】,原型是約翰·奈許。

問16:數學家。

汪忠遠: 他做經濟學研究,是賽局論的創始人。他其實是有妄想癥的,一輩子跟疾病鬥爭,很難痊愈,直到他最終跟那幾個虛幻的物件和解,也忽視它們了,然後他的妄想癥就好了。

我也一直是這個想法,和自己所謂的焦慮去和解。

問17:就要去接受它。

汪忠遠: 我覺得,投資是70%的科學、30%的藝術。藝術裏面有很多人性的方面,投資中很多的事,是和自己相處的藝術。

問18:要接受一些不完美。

汪忠遠: 回到剛才說的,比方說踏空了怎麽辦?我們做擇時,一定會有犯錯的時候,但我更是要有底線思維的。

資管行業有三種「死法」

巨大的凈值回撤後可能就爬不起來

問19:你們的底線思維是什麽?

汪忠遠: 回溯底層的邏輯,資管行業只有一條命。做資產管理有三種「死法」,或者說是有三種比較糟糕的狀態。

第一個,不用解釋,要合法合規。

第二個,你自己的身體和心理的崩潰也是一種「死法」,有很多人最後堅持不下去了,身心崩潰。

第三個,有一次甚至幾次凈值的巨大回撤,會毀掉你的凈值曲線甚至職業生涯。在巨大的凈值或資產的永久損失之後,有很多人會爬不起來,客戶很難接受巨大損失。

問20:他可能就不會再回來了。

汪忠遠: 這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

問21:這個就如芒格所說,如果你知道在哪裏會死,就不要去那裏。

汪忠遠: 對。你提到這句,我正好想起來,我在年輕的時候,甚至很長一段時間,經常總結和反思,「為什麽那裏沒扛住,剁了;為什麽這個地方要去追。」

後來看到芒格說的這個,我就想,自己有短板,有可能會在那個地方「死掉」,就不要去、避開它們!

選灰馬要有長期跟蹤

剛IPO的新股得先觀察兩三年再說

問21:你說投資要選灰馬,什麽樣的公司屬於灰馬呢?

汪忠遠: 我們所說的灰馬,是介於白馬和黑馬之間的,白馬通常是行業龍頭的大公司,可能只有兩三家,市值通常是千億元甚至幾千億元。黑馬則一般是行業新進入者,或者說一直是在參與競爭的小公司,通常市值不超過兩百億元。黑馬所在的行業,通常產業鏈比較短,存續的時間也不長,尤其很多是新興行業。

灰馬是介於白馬和黑馬之間,通常有幾個特征,市值可能是兩三百億元,在千億元以內,屬於從一堆黑馬利暫時跑出來的。在一個行業的形成過程中,黑馬可能有好幾十家,灰馬可能只有10家左右,最後可能有兩三家變成白馬。

之所以更多的關註灰馬,與從基本面出發做組合投資、分散化投資是一脈相承的,因為灰馬總體兼顧了賠率和勝率。白馬的勝率高,但賠率低;黑馬的賠率很高,但勝率低。

問22:如何判斷灰馬會否成為白馬?

汪忠遠: 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就是看它的戰略和執行力,看它的可追蹤記錄。「看以前吹過的牛實作沒有」。

問22 :需要有一個比較長的跟蹤。

汪忠遠: 對。所以我們很少去買剛IPO的新股,通常是觀察兩三年再說,甚至有些企業上市了10年、15年之後,我們再去重點配置。

問22 :會不會錯過上市初期的投資機會?

汪忠遠: 其實這一點不妨礙掙錢,我老說像巴菲特是在可口可樂上市70年之後再買的,蘋果上市了35年之後他才去買的。

灰馬通常都是經過了一兩輪甚至更多輪的行業周期生存下來的,這個非常重要。

「灰馬股所在的行業,通常是新興或在景氣過程中」

問23:你說巴菲特投資蘋果、可口可樂,他買的時候,是不是它們已經是白馬了,很多人說,多數行業可能就一兩家或幾家白馬可以生存得好。

汪忠遠: 這個問得很好,我補充一下,通常的灰馬產生的領域,不一定完全是新興的行業,但至少是在行業景氣的過程中。這些行業在國內或全世界,可能剛誕生不久。

問24:意思是行業的白馬還沒形成,還沒確定下來?

汪忠遠: 對的。從選股的角度,我們更多是傾向於投資這些新興行業的灰馬。

問25:成熟行業的格局可能已經定了。

汪忠遠: 是的,應該分成兩部份。

成熟行業中,傾向於供給側比較穩定的

問26:意思就是偏新興的行業,傾向於灰馬;成熟行業可能是選白馬?

汪忠遠: 對,在成熟行業,我更傾向於供給側格局非常穩定的,價效比好的行業和公司,就是說那些需求側特別絢麗的,比如巴菲特投資蘋果。

問27 :已經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消費股?

汪忠遠: 它本質上來說是消費股,或者說是全球經濟的代表,並不是一個新興行業。我也傾向於做一些這種穩定行業的龍頭投資。

問28 :供給側穩定,或需求增加?

汪忠遠: 供給比較穩定,甚至供給減少。我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比較成熟的白酒行業,我本人在20年前也是白酒研究員,那個時候全國白酒的年均消費量是1200萬噸,現在是800萬噸不到了。

問29 :需求減少了。

汪忠遠: 對,但現在頭部白酒公司的市值、營收、利潤,和20年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問30 :因為集中度提高了。

汪忠遠: 集中度大幅提高。所以我們看很多的行業,都是希望看它的需求 增長 如果穩定下來,也沒有新的更多人加入戰局,競爭格局穩定下來,然後在裏面找一些好公司。

另外說一下安防行業,只剩兩家大公司之後,那兩個大公司的利潤和成長都是很不錯的,股價在2021年都創新高。

將全市場分四到五個大類

每個行業都有周期機會

問31 :可否談談如何從中觀行業出發,尋找景氣機會?

汪忠遠: 對,我們更多還是沖著未來的景氣行業去尋找,並不管它是周期行業還是消費,是新興的TMT還是新能源。

類似科研企業,比方說它要推出一代、成熟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我們的組合裏面,總體上也是這麽一個狀態。

我們組合裏的股票,有的是正處於非常景氣的過程中,股價在不斷上漲,肯定也有一部份,可能是在行業衰退的末端,未來一段時間會進入景氣初端。

問32 :就是說圍繞景氣周期變化布局。

汪忠遠: 這些產業並不一定是周期產業,我們的投資體系,是將全市場的股票,分成4~5個大門類。

比如周期行業,包括上遊煤炭、有色、建築、建材以及金融和房地產;大消費主要包括食品飲料、醫藥和農林牧漁;科技板塊包括TMT、新能源這些。

每個行業都有周期,這個周期有可能是10年,也可能只有一兩年。也不是一定要抓住每個行業的每次周期機會。

舉個例子,上遊的煤炭、有色、黑色金屬這些行業,我們在2017年、2018年就開始關註,在這之前,這些行業其實已經是被稱為「僵屍化」很多年了。

問33 :就是已經沒什麽人關註了。

汪忠遠: 2011年之後,不太有人關註。但是其實在2019年之後,這些行業發生了很大變化。

問34 :供給側改革?

汪忠遠: 不光是供給側改革,也包括價格,全球的供給和需求都有比較大的變化,造成這個行業非常景氣。所以過去3年,買煤炭股是非常好的投資。

我們在非常長的生命周期裏,並不是只看眼前。比如類似現在的科技,兩三年前的新能源,還有再往前的核心資產,我們希望做廣覆蓋。

「行業上廣覆蓋,每個行業都有機會」

問35 :如何與大的資管機構比拼覆蓋廣度?

汪忠遠: 我們原來也是從公募出來,大的投資機構,投研團隊通常都有幾十個甚至幾百個研究員。

我們說的廣覆蓋,並不是說要在單一時點,去和人家競爭資訊的深度和廣度,那是一個拼人頭的工作,做投資不是說人頭多就做得好。

問36 :核心還是比理解的深度,穿透本質的能力。

汪忠遠: 我們提出的廣覆蓋,指的第一條,是不能對行業有偏見。

問37 :對行業既沒有偏見,也沒有特別偏好?

汪忠遠: 我們是希望投資再做四五十年,從一個很長期的角度,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周期波動。就像那句俗語,每一條狗都有它叫的時候 (every dog has his day) 。另外,中國是一個行業門類很全的國家。

問38 :聯合國行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

汪忠遠: 即使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也都沒有咱們這麽豐富的門類,我們有的行業和公司,美國市場可能沒有。全市場股票分四五個大類,有30個一級行業,二三級行業更多,都可能找到好的公司和投資機會。

風格輪動行業輪動

可能三四年才做一次輪動

問39 :能否談談你們從中觀出發做行業輪動、風格輪動,是否要緊密跟蹤市場變化?

汪忠遠: 說起輪動,無論是風格輪動還是行業輪動,其實並不是跟著市場短期的風格和主題輪動,我們說的輪動是很長時間的選擇。先說風格輪動,有可能我們三四年才做一次。

問40 :大小盤或者說周期跟成長?

汪忠遠: 主要是大小盤風格。我們2015年底開始做私募時,就判斷未來可能是大盤藍籌風格。

問41 :為什麽?

汪忠遠: 因為當時不論經濟,還是市場環境、監管導向等,都傾向於大盤藍籌股,後來大家就叫核心資產。當時,我們就開始全面布局低估值的大盤藍籌股。

問42 :不會說按月或季度這樣短期判斷風格?

汪忠遠: 回頭去看,從2016年至2020年都是核心資產的天下。當然也有比如2019年前幾個月,或者某幾個月,又是小盤股占優。我們不會這麽短期隨市場變動,幾個月搞小盤股,然後再過幾個月,又去做大盤股。

問43 :那行業輪動呢?

汪忠遠: 我們定義的行業輪動,本質還是對行業沒有偏見。觀察行業的景氣變化,尋找較長的投資機會。不是說就盯著幾個行業,成天在那裏面做交易,並不是這樣的。

問4 4 :持股周期一般怎麽樣?

汪忠遠: 有些核心持倉,通常會拿個3、5年。

問45 :還是一個相對長周期。

汪忠遠: 對,但也並不是說盲目buy and hold(買入並長期持有) ,我們重倉的個股,可能也就持倉10%多一點,有的只有幾個點,會根據它的行業景氣,不斷進行動態調整。

給自己貼標簽「中觀選股」

此前在遊戲行業、有色行業底部布局

問46 :如果簡單貼標簽的話,比如說價值或成長,你會給自己貼什麽樣的標簽?

汪忠遠: 嚴格來說,我不是所謂的深度價值,雖然也持有很多深度價值的股票。

問47 :比如說高股息的公司?

汪忠遠: 高股息也算是深度價值吧。我們傾向於「中觀選股」,不是宏觀驅動,也不是自下而上。

問48 :能否講講,從中觀出發景氣選股的案例。

汪忠遠: 先舉個近一點例子,比方TMT裏面遊戲行業,我們是2022年下半年開始布局投資,後面漲了很多。

問49 :當時為何投資?

汪忠遠: 當時覺得有三個方面,第一,政策上開始友好了,甚至央媒都說遊戲行業也是戰略新興行業,是有技術含量的;第二,基本面上,2023年慢慢要發版號,行業在低位有反轉預期;第三,估值非常便宜,感覺下行空間非常有限。

因而在底部布局了一些遊戲股,但當時看好的人很少。後面搭上AI快車,漲了很多,也是沒想到。

問50 :也有運氣。

汪忠遠: 但我們就是掙了一波錢就賣了,沒想到股價翻了幾倍。

問51 :但後面又跌下來。

汪忠遠: 是,在我們的體系裏面,必須承認和面對的一點就是,我們很多行業和公司有可能賣早了,沒有享受到泡沫。

問52 :賺能力圈內的錢。

汪忠遠: 再舉個早一點的例子,對於上遊有色板塊,2011年之後很少有人關註,我們2017年再度關註,我自己出差和出國的時候,也看到行業龍頭在國外的一些礦山。

以銅為例,我們當時就意識到,雖然行業需求沒太大變化,但在過去很多年,全球供給卻有很大變化,銅的品位大幅下降,銅價也在低位。但包括電動車在內的新能源發展,以及東南亞、印度的需求,甚至美國的再工業化,可能會有需求的反轉。

所以基於供給和需求的雙重認知,我們覺得以銅為代表的有色行業,未來會有比較長時間的景氣,當時就進行左側布局。一開始甚至賠錢,但到2020年,我記得很清楚是疫情之後,銅價開始大漲、企業數據也好轉,趨勢顯現,我們開始大幅加倉。煤炭和石油等,情況也都類似。

投資風格和三個因素相關:

性格、成長經歷、資金性質

問53 :中觀選股、景氣度投資、風格輪動、行業輪動,可否談談你們的投資風格、投資體系是怎麽形成的?

汪忠遠: 我認為基金經理的投資體系、投資風格的形成,和個人性格、成長經歷、資金性質有很大關系。

性格包括基金經理個人的性格、團隊的性格;成長經歷方面,比方說新入行的基金經理,和20年以上的基金經理,可能做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喜歡自上而下做宏觀驅動的基金經理,和成長過程中始終在自下而上的基金經理,做法也是不一樣的。

投資風格和公司資金的性質也有關系。這三個方面,形成了我們這套投資體系。

談個人性格:

性格更偏內斂,偏向閱讀獲取資訊

問54 :你覺得自己是什麽樣的性格?

汪忠遠: 我覺得,性格上比較務實一些,可能反應會比較慢一些,變化會比較小一些。在思考問題時,可能不太輕易下結論;但在鄭重決定後,會一直走下去。

問55 :就是說做決策比較慎重。

汪忠遠: 對,但一旦做了決定,我不輕易改變。和外界的關系方面,我可能更偏內向一些,偏向透過自己的閱讀來獲取資訊。性格外向的人,可能更多的去跟人接觸。

問56 :外向的人可能比較social(社交)一些。

汪忠遠: 對,我可能更偏內斂。

經歷過大起大落的時代

掙的錢只有真正裝進口袋才是真的掙到

問57 :投資和成長經歷呢?

汪忠遠: 從成長經歷到形成這套體系,我覺得確實經過了一些比較重要的事件,30年的從業經歷,包括上世紀90年代的經歷。

問5 8 :你的履歷,從原來君安證券,然後到私募投資,再到公募基金公司,2015年自己創立私募。

汪忠遠: 其實,怎麽說呢,我經歷過大起大落的時代。

問59 :比如上世紀90年代?

汪忠遠: 對。無論是自己的資產,還是整個公司的業績,都經歷過劇烈的大起大落,都是過山車式的。比方說一年翻幾十倍,然後又經歷過兩個月損失掉80%、90%甚至更多。

比方在公募期間,碰上極度的繁華,指數從1000點漲到6000點的大牛市;之後是巨大的跌落,從6100點到1600點的大熊市。

問60:對,2005年到2007年,又到2008年底。

汪忠遠: 你經過這樣很多的迴圈之後,就知道掙的錢,最終裝在口袋裏面,才是你掙的。

像電視劇【繁花】裏的那些人、那些事件,確實都是我們經歷過的那些年代,那些人的一個集合,有些事情可能比電視劇裏更驚悚、更精彩。

經歷過大起大落,從更長期的角度,我們打算再做四五十年,希望是靈活、均衡、分散化、能較好控制回撤,也就形成這樣的一些投資風格。

篩選紅利股三條標準

不是所有低估值的都是

問61 :現在很多資金追捧高股息股,能否談談你的理解,以及怎麽選股?

汪忠遠: 我覺得,不是所有低估值的股票,都是紅利股或者高股息股票。市場上所說的高股息股,包括很多行業分類,比如說金融地產。

問6 2 :對,地產股息看起來也很高。

汪忠遠: 金融地產行業的發展得靠資產的膨脹,這類尤其是杠桿比較高的公司,我個人並不把它定義為高股息的公司。

我們定義的高股息公司,第一是競爭格局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第二,商業模式比較成熟,不容易被人輕易顛覆;第三,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比較完善。這三條非常重要。

按上面三條篩選,我們尋找的高股息公司可能集中在電信、港口、鐵路、高速公路、公用事業等行業。

港口、高速和鐵路這些公司,如果說一直處於極大的資本開支的周期裏,也是分不了紅的。只有已經成熟穩定下來,不再需要大的新的投入,才成為高股息資產。

問63 :煤炭、石油等能源股呢?

汪忠遠: 煤炭、石油股的上漲,確實有很多資金在追求股息,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是它們代表的實物資產的價值有上漲。

中國一些行業有「出海」優勢

消費品牌形成需要長期過程

問64 :第二個方向,出海的資產,也不單純是機械,比如制造業的還有偏消費的家電,還有跨境物流,能否具體談談?

汪忠遠: 舉幾個行業例子,比如電力裝置,中國的特高壓技術很先進,小到變壓器,大到一些成套裝置,還有很多甚至一些大計畫,都可以出海。做家電的企業,不論是大家電還是小家電,如果能夠形成自己的品牌,能夠 在國外 找到很好的市場空間,同樣也有機會。物流、化工行業也是如此。

問65 :消費平替又該如何理解呢?

汪忠遠: 消費平替,可能周期會更長一些。因為消費品公司不像科技公司,從小到真正長大需要長期積累,也需要有更長時間的觀察和跟蹤。

問66 :消費品牌在大眾的認知形成,需要一個過程。

汪忠遠: 是的,其實我們現在對於消費平替的方向,或者最終的形成,比方說5年、8年、10年後的格局,也不是特別清晰。現在是供給創造需求的時代了,要能夠找到市場的空白點、新生的需求。

比如像優衣庫,作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全球服裝品牌,它不是追求奢侈品牌。其實它也是一家科技公司,開發了很多面料,滿足了大家各種不同需求,包括運動、休閑、保暖等等。它絕對不只是價廉,實際上也在升級,只有這樣,才能幾十年長盛不衰。

關註醫藥行業中消費內容強的公司

開始考慮左側投資

問67 :你所說的底部反轉的醫藥,對集采的影響怎麽看?醫藥是個非常大的行業,裏面各個子板塊機會如何?

汪忠遠: 我們在行業研究上有些能力不足的地方,比方說醫藥裏面的創新藥,確實是門檻特別高,商業模式我們不太熟悉,跟蹤的成本也特別高。所以類似像創新藥這樣的行業,我們目前基本是放棄的狀態。

醫藥醫療大板塊裏,我們可能分6~8個大門類,創新藥、原料藥、醫療服務、醫療器械,還有連鎖藥店、中藥等。從我們團隊的知識能力角度,還是更多尋找消費內容比較強的領域作為重點跟蹤和投資物件。

問68 :那是不是中藥、醫藥連鎖、醫療服務等消費內容強一點。

汪忠遠: 我們跟蹤和關註的醫療服務、醫療器械可能會多一些。因為政策變化, 這些行業 經過幾年洗禮和沈澱,估值已經很低,我們覺得可以去觀察,甚至開始考慮左側投資。

很多行業我們都在觀察,通俗說就是要「吃著碗裏的,看著鍋裏的」。醫藥行業就是如此,此外還包括電子。

電子行業還有些機會

關註供給側出清的細分領域

問69 :電子帶有科技內容,研究是不是也會復雜一點?

汪忠遠: 電子其實開始分化了一些。以前主要是消費電子,過去尤其是2011年到2017年,因為智慧型手機普及,進入行動網際網路的時代,消費電子大爆發。因為產業轉移到中國來了,實際是中國的消費電子大爆發。

現在看電子板塊的構成,和以前變化很大,大概有一半的市值來自於半導體行業。

問70 :這幾年半導體公司上市很多。

汪忠遠: 其他的,無論是終端,還是光電、元器件等,合計市值只占一半,現在半導體成了電子行業的定海神針。

電子很多細分行業,有的沒有稀缺性,小公司的股價可能長期下跌。但有的可能還有機會,我們希望找一些遺落的明珠。

比如有的競爭格局已經穩定下來,升級慢下來甚至不怎麽升級了,新進入者少了甚至結束了,只剩下幾個比較主要的玩家,供給側出清。可能又有一些好公司可以投資。

傾向於約翰·涅夫和安東尼·波頓的結合

希望和持有人、員工一起走下去

問71 :如果和國外知名基金經理對比,你覺得和誰的風格比較像?

汪忠遠: 我覺得是約翰·涅夫和安東尼·波頓的結合,約翰·涅夫是威林頓管理公司的,安東尼·波頓是富達的。總體來說,就是偏價值一些,偏景氣一些,然後又偏輪動一些。

安東尼·波頓可能更偏一些景氣的成長,約翰·聶夫可能價值角度會更多一些。類似兩個人的風格結合。

問72 :你希望資瑞興投資未來是個什麽樣的公司?

汪忠遠: 回歸初心。我出來做私募時,是希望和社會有個連線,當然首先要在市場上生存下去,並且對社會有貢獻。

如果在理念上對標,我傾向於美國的Capital公司(資本集團)和英國的Baillie Gifford公司(柏基投資,簡稱BG)。

BG最近幾年比較火,因為投資了特斯拉,他們都不是所謂的平台型資管公司。BG有100多年歷史, Capital公司 也有七八十年歷史,他們一直在做主動投資,發掘好的公司,把凈值曲線畫好,和員工、客戶一起成長。

我們希望長期做好業績,和持有人、公司員工一起成長,一直走下去!

往期訪談文章:

免責聲明:嘉賓言論系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意見。為保護版權,文章中的嘉賓言論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或參照,也不得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截取、刪節或修改。文章所述觀點均為當時觀點,不代表對未來的預測,如因為釋出日後的各種因素變化而不再準確或失效,平台及嘉賓所在機構均不承擔更新義務。內容資訊來源於公開資料,平台及嘉賓所在機構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投資者應自行承擔投資行為的風險與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