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金本位制與布雷頓森林體系:固定匯率制度的調整

2024-10-13財經

國際金本位制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國際貨幣體系。其時間範圍是在1880年至1914年,在這一制度下,實行的是固定匯率制度,黃金是當時主要的國際儲備資產,國際收支不平衡的調節存在「物價-現金流動機制」的自動調節機制。但隨著資本主義矛盾的深化,絕大部份黃金為少數強國占有,這就大大削弱了其他國家貨幣制度的基礎。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各參戰國均實行黃金禁運和紙幣停止兌換黃金的措施,國際金本位制暫時停止實行。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黃金數量對世界生產和國際貿易的比率低於戰前。這種情況下,傳統金本位制難以恢復,各國紛紛允許匯率浮動。國際貨幣體系的重建問題受到各國的普遍重視。

鑒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沒有建立起來一個統一的國際貨幣體系,匯率波動極其頻繁,經濟蕭條,國際金融秩序混亂。1941年由美英兩國進行策劃,並且醞釀了三年之久,最終於1944年7月,由44個國家在位於美國東北部的新罕布夏州的一個小鎮布雷頓森林召開了國際金融會議,討論了國際貨幣體系重建事宜,透過了【布雷頓森林協定】,從而建立起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是建立一個永久的國際金融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實行雙掛鉤的固定匯率制度,即以黃金為基礎,美元與黃金實行本位制,形成了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美國以外的國家需要承擔本國貨幣與美元匯率保持穩定的義務。

雖然布雷頓森林體系表面上完美無缺,但是在國際貨幣、匯率安排、調節機制方面要素的安排上均存在固有缺陷,稱為「泰瑞芬難題」。這一缺陷導致了後來70年代從「美元荒」到「美元災」的演變,各國國家逐漸對美元失去信心。於是該體系在1973年的一次投機風暴中,被各個國家徹底放棄。

金本位制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宣布了固定匯率制度時代的徹底結束,國際貨幣體系從而進入浮動匯率時代。1978年,牙買加協定的正式生效,使得國際貨幣體系邁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並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