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如果你不放棄,我也不會放棄

2024-03-18三農

●我已經跟蜂農在山裏跑了十多年,最快樂的事就是認識了他們

●我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養過蜜蜂,但根本沒見過那麽刺激、那麽了不起的養法

●我告訴他們,我特別愛熊,你們不能報仇。他們就把電線架到樹上,再把蜂桶和蜂箱搬到線上,真的站在上面,在懸空的線上養蜜蜂

●那年的貨賣完後,我們有一個蜂農賺了20萬

●既然我們已經發展到這裏,你們已經那麽辛苦,不能白忙一場,我不想這個事情不成功。算了,那我就不離開了

KatrinaKlett,養蜂人,ElevatedHoneyCo.雲上蜜緣創始人,來自美國的一個養蜂家庭,從小在養蜂的環境裏長大。在她的記憶裏,從小到大的生活都與蜜蜂緊密相連:「夏天我們在北方產蜂蜜,秋天搬到南部的加州授粉,冬天再搬到德克薩斯州培育有抗體能力的蜂王……」

除了養蜂,Katrina最大的愛好就是學外國語言。高中畢業以後,她去了很多不同國家找短期的養蜂工作,一方面可以了解世界上各種養蜂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習每個地方的語言。

2008年,Katrina的爸爸和她談起:「如果我是一個喜歡學外語的年輕人,那我會去中國。將來不管你住在哪裏,中文肯定會特別重要。」Katrina想:「好,那我就去看一下。」

這一來,Katrina就和中國結下了十多年的不解之緣,在雲南深山裏找到了熱愛。

鉆進雲南深山,就不想走了

剛到北京,Katrina在中國農科院的一個蛋白質組學實驗室實習。她的老師李建科教授除了實驗室的工作以外,還在全國各地做養蜂的扶貧計畫。有一天,李教授跟Katrina說起:「有個地方在雲南的迪慶州,叫維西縣,環境特別棒,但是經濟條件比較有限。我暫時沒有時間去那裏做扶貧,你要不要代我去考察?」

Katrina當時本來正計劃回美國老家,但聽老師這麽說,她決定:「不管了,先過去考察再說。」於是,她2009年就到了雲南的維西。

在維西一下車,Katrina就知道,這個地方肯定是個養蜂天堂,「因為它植被非常豐富,到處都有各種昆蟲,是個非常美的地方。」後來Katrina在資料中知道,維西可能是世界上溫帶地區植被最豐富的地方之一。

不只是環境,這裏的養蜂傳統也讓Katrina印象很深。維西的少數民族特別多,有納西族、傈僳族、彜族、藏族、瑪麗瑪薩族……特別是彜族和傈僳族,他們歷史上就有養蜂的文化。「有一天我去了一個小村子格花箐,那裏有十四個傈僳族家庭。我發現每個家庭都在養蜜蜂,以前我從沒見過這種情況。」

看到這裏的環境和養蜂文化,Katrina打電話給李老師說:「這個地方非常適合養蜂,我就先不回美國了,在這裏待一陣子。」

從那天起,Katrina就開始跟著維西的養蜂人們鉆進大山,在那裏的原始森林中尋找野生的中華蜜蜂。

沒有見過那麽刺激、了不起的養法

維西的養蜂人們很快就成了Katrina眼中的「英雄」。「他們進山以後可以待三四天,不需要帶吃的和裝置,所有野外生存所需的物資,他們完全可以在山裏面找到。除了這些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跟著中華蜜蜂找到它們的樹洞。在原始森林裏有很多樹洞,中華蜜蜂會鉆進去,我的傈僳族朋友們可以爬到很高的樹上,抓了蜜蜂後就放在籠子裏面帶回家裏……我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養過蜂,但我根本沒有見過那麽刺激、那麽了不起的養法!」說到這裏,Katrina興奮地開啟視訊:「我想給你們看蜂農們是怎麽爬樹的。這是我們的向岑,他可能五六歲就開始爬樹了,什麽樹都可以爬得很高,非常了不起。他們會從樹洞裏面把蜜蜂拿出來,裝到自己編的籠子裏,帶回家後放在木桶裏面養,到時候會取蜂蜜。」

剛見到Katrina這個年輕的外國女孩時,維西的養蜂人們以為所有的養蜂人都可以爬樹,所以,有一天他們也叫Katrina一起爬一棵很高很老的樹。Katrina說當時自己確實覺得很刺激,就一口答應:「可以可以」,也真的就跟著他們爬上了很高的樹枝。抓好蜜蜂、取好蜂蜜,維西養蜂人們開始下樹,而此時的Katrina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在一個特別、特別高的地方,往下一看,整個身體開始止不住地發抖。「我說,我下不來了,你們幫我找一個梯子吧。他們說沒有梯子啊,你就下來,沒有問題的。他們安慰了我半天,我就慢慢往下蹭,最後終於跳下去了,他們抱住了我,沒讓我掉到地上。」從那天以後,沒有人再叫Katrina一起爬樹了,每次出去他們都囑咐Katrina在地上等著,Katrina也會乖乖答:「OK,OK。」

剛開始,大部份維西養蜂人都不相信Katrina

見識到維西養蜂人的知識和能力以後,Katrina就特別想繼續跟他們合作,「看看怎麽把傳統的養蜂文化變成一個創業計畫,讓他們可以掙錢照顧好家裏」。

那是2009年、2010年的時候,村裏沒有人為了賺錢而養蜂。Katrina也發現,如果要發展這個事情,當地人的裝置和方法有一些缺陷:「蜜蜂會把巢脾修在維西人的蜂桶裏,但你不知道蜜蜂健不健康?有沒有蜂王?蜂蜜多不多?空間夠不夠?蜜蜂在就在,不在就不在,所有的條件都不能調整,也就沒辦法很好地管理。但蜂箱裏有一個木框,可以讓你檢視裏面的情況,看看有沒有蜂王,蜂蜜有多少,有什麽需要調整。如果要擴大規模、增加產量,我想也授權以用一些現代化的方法跟他們的傳統融在一起,看效果怎麽樣。」

但維西養蜂家庭的大部份人不相信Katrina,「他們覺得我瘋了。因為那時候村裏沒有人賣過蜂蜜,他們不覺得這是一個可靠的發展方向。」在不斷的溝通下,最後有五個人相信了Katrina,願意跟著她想辦法繼續發展。於是,那之後的每個星期,Katrina都會為這五個人做培訓,教他們怎麽做蜂箱,怎麽管理蜜蜂,怎麽一手一手把蜜蜂從木桶轉移到蜂箱裏面。

基本的知識當地人學得非常快,因為他們有那麽多年的經驗,已經懂蜜蜂是怎麽回事了。於是Katrina開始教他們更難的技術。比如,培育蜂王。「這是最難的一個技術,但是在維西的第二年、第三年,我就已經開始培訓怎麽育王。然後我們就可以人工分蜂,不一定每次都跑到山裏面找。」

另一個問題是取蜂蜜的方式。維西養蜂人們沒有買過蜂蜜,根本不清楚外面的消費者想要什麽樣的產品。所以他們就把割出來的所有巢脾放在一個桶中,存在倉柯瑞。但是這樣的蜂蜜裏面會有很多雜質,包括幼蟲和花粉。Katrina就教他們用一個隔王板把蜂蜜分開到繼箱,這樣取蜜的時候,蜂蜜就會很純凈。Katrina記得:「剛開始他們不相信我,覺得我的方式浪費特別大,沒必要,但是最後他們發現還是有用。」

那一年,有一位蜂農竟賺了20萬

但是,Katrina也非常清醒和感恩:「從一開始,所有我想做的概念,他們都會適當地調整,讓它們更適合原生的情況。說實話,這些方法如果沒有他們幫我按照原生的情況來執行,我們不會成功。」

比如拿到蜂箱的設計後,維西人告訴Katrina:「你的蜂箱挺好,但在我們的山裏面,可能修改一下會更有效。」比方說由於缺現金,制作或購買很多蜂箱對他們來說比較困難,於是他們會利用森林裏已經死掉的樹根做成蜂箱,不需要從外面買。

再比如,大山裏產蜂蜜的季節很短,只有一兩個流蜜的時間,維西養蜂人們跟Katrina談起,如果有兩個蜂王,蜂群不是會更強大、產更多蜂蜜嗎?Katrina告訴他們:「兩個蜂王確實有可能產出更多蜂蜜,但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會遇到問題——每只蜂王都有它自己的蜂王資訊素,如果不把兩個蜂王隔開,它們肯定會打架。」於是,他們就研究Katrina教他們的設計蜂箱的方法,搞出了雙王蜂群。「更有意思的是,他們會接著自己搞實驗,一部份雙王、一部份單王,取完蜜後,他們來告訴我:‘我們的雙王蜂群成功了。’我說,好,那就按照你們的做法去做!」

Katrina認真地說,「我一直很羨慕他們會用創意的做法,融合他們已有的資源、傳統和我帶進來的概念,去解決在本地遇到的問題。」她回憶,當時維西所在的保護區裏,熊特別多。「熊非常愛吃蜂蜜和幼蟲,我們的損失特別大。但是我告訴他們,我特別愛熊,你們不能報仇。他們就去一個發電公司拿了兩條不要的電線,把線架到樹上,再把蜂桶和蜂箱搬到線上。他們隨便就可以順著樹枝爬上去,因為他們什麽都可以爬,最後他們真的會站在上面,在懸空的線上養蜜蜂!我把這些照片給我爸爸看,他說,哇!沒有想到,還可以這樣養蜜蜂!」Katrina的笑裏,帶著一份欽佩,也有一份自豪。

每當我堅持不下去時,就看看他們的照片

三四年過去,Katrina與蜂農們的事業已經發展得很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蜂場,有的人有三四個蜂場,產量也越來越大。

「你們可能以為這只是一個甜蜜的故事,但那時我意識到,自己原來想得有點單純。」Katrina說,自己原來以為,培訓後,維西人可以辦自己的企業賣蜂蜜了,她就可以回家了。但她很快發現,語言不通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村裏只有一個人可以說普通話,與外界交流很難,「我們在一起,很多時候也都是我動手比劃,他們點頭。」Katrina知道,語言的障礙,直接導致維西養蜂人很難去上海、北京那些大城市尋找客戶。

「另一個問題是,他們家裏的責任很多,有家人要照顧,還有其他農活,不太可能去發展自己的品牌,銷售自己的蜂蜜。我想,既然我們已經發展到這裏,你們已經那麽辛苦,不能白忙一場,我不想這個事情不成功。算了,那我就不離開了。」於是,為了把他們的蜂蜜賣出去,Katrina和她的維西養蜂人夥伴們就在維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ElevatedHoneyCo.雲上蜜緣。

大部份人可能會以為養蜜蜂和賣蜂蜜是同一件事,但事實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事情。Katrina坦率地說:「我雖然養蜜蜂的經驗很多,但那個時候我沒有銷售蜂蜜的經驗。我連在自己國家怎麽賣蜂蜜都不知道,更不用說在中國市場怎麽賣了。但為了他們我必須堅持。」於是第一年Katrina就批發地賣,能賣給誰就賣給誰,「連價格我都定不清楚,只知道我要給蜂農一個他們覺得公平的價格」。

Katrina的第一個客戶是一個酒店老板,「當他說要從我們這兒買蜂蜜時,我特別興奮。當時我在外面,趕緊打電話回維西,讓蜂農們準備一下蜂蜜。結果從外面回來後,我發現他們把準備賣給那位酒店老板的蜂蜜,裝在一個雪碧瓶裏。我意識到,銷售方面他們可能還沒有概念。」

幸運的是,第一年Katrina就幫夥伴們把所有的產品都賣完了。2014年以後,Katrina也開始認識其他夥伴,做出了維西自己的品牌,開始有自己的代理。「那年的貨賣完後,有一個蜂農賺了20萬,是非常非常大的進步。」Katrina回憶。

那以後,Katrina和維西的養蜂人們都更有希望了,在當地,已經沒有人不相信這是一條可以穩定走下去的路。「我們也有了更團結的隊伍。」Katrina說。

然而,Katrina也知道,在深山裏小規模地與蜂農合作產蜂蜜,並在城市找到大規模的市場,還是有很多挑戰和問題,不是一兩年就可以解決的,「我們一輩子都會做這件事」。

他們是我生活中最豐富、最有意義的方面

目前,雲上蜜緣和當地其他蜂農的合作方式是,「每年我們都會收他們的蜂蜜,提供穩定的市場,也幫他們過濾和包裝。如果你找到了比我更好的價格,歡迎你拿回去賣給別人;如果你找不到客戶,我會幫你一直找。如果你不放棄,我也不會放棄。」Katrina強調。

講到這裏,Katrina提出想專門和大家說一說中華蜜蜂。「大家在市場上常見的蜂蜜,除了來自中華蜜蜂,還有來自義大利蜂的。中華蜜蜂的圈養繁殖成本更高,產量更低。因為我們的蜜蜂要靠蜂農背到山裏的蜂場,大部份蜂場都沒有路。相比之下,比如我父母在美國的養蜂公司,當地不僅有很寬的路,還有叉車,所以一個家庭管理三千個蜂箱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在維西永遠不可能這樣。」那麽為什麽還要堅持養中華蜜蜂?Katrina說:「中華蜜蜂是和大山裏的本地野生植物一起前進演化過來的,如果養義大利蜂就很不適合。這些原生的花靠中華蜜蜂授粉,如果中華蜜蜂滅絕,那大概四分之一的花也會滅絕。野蜂會在原始森林中自然地發展,它們分蜂的時候我們帶一部份回來放在自己的蜂箱養,而蜂箱裏的蜜蜂也會有一部份飛回去,所以這種模式才可以是流動的、永續的。因此,雖然現在的方法發展得有點慢,還有一定的成本,但我們覺得它是最健康、最環保的。」

Katrina這些年從沒停止過思考如何做得更好,為此她專門去明尼蘇達大學讀博士,想更深刻地了解環境怎麽影響中華蜜蜂,同時中華蜜蜂的授粉在環境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大部份人可能一輩子都不會來這個山谷,不會認識這些蜂農,也不會自己養蜜蜂,但我們和蜜蜂關系很近,比如大家吃的食物中有30%都是靠蜜蜂授粉的。所以我們需要保護蜜蜂,支持蜂農,維護山裏的環境。」Katrina說,「我已經跟蜂農在山裏跑了十多年,最快樂的事就是認識了他們。他們是我生活中最豐富、最有意義的方面,他們的知識、能力和精神一直讓我特別感動。不管有什麽挑戰,他們都會跟你一起想辦法。我本來做這個事情是因為我非常喜歡跟他們在山裏面跑,但是現在為了賣蜂蜜,我一直在大城市的展會裏面,很少有時間待在山裏。每當我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看看他們的照片,然後就會覺得我可以堅持下來。我希望世界上更多人可以知道他們,希望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在村萊恩心養蜜蜂,可以照顧好自己的家庭。」

文並供圖/@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