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00萬套城中村改造、4萬億元計畫信貸規模,存量房貸利率下調惠及5000萬戶家庭、1.5億居民⋯⋯五部門同台發聲穩定房地產市場,引發行業人士和資本市場強烈關註。
「這次政策有點出乎意料了,從沒想到‘白名單’信貸規模能夠翻倍到4萬億元。」
10月17日上午,國新辦釋出會後,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大型房企內部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如果各項措施得以落實,市場信心將逐步得到恢復,房地產「止跌回穩」的保底目標能夠實作,「在我的理解中,這個資金規模在當年足以拯救整個市場,促使經濟面煥然一新,如今這只是政策之一」。
釋出會上,住建部部長倪虹明確,將透過貨幣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改造,重點支持地級以上城市,對條件比較成熟、透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可以提前幹的計畫,可以提前幹、抓緊幹。
多家房地產機構和房企人士認為,此舉將有利於擴大房地產銷售需求,對整體市場銷售行情產生正面影響。
江蘇南通一處存量閑置土地 每經記者 劉頌輝 攝
「10月相關數據一定會是積極樂觀的」
倪虹表示,住建部已會同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指導各地迅速行動,抓存量政策落實,抓增量政策出台,打出一套「組合拳」。「組合拳」怎麽打?概括起來包括「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
在「兩個增加」方面,倪虹表示,將透過貨幣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改造,利用五項政策支持貨幣化安置房:一是重點支持地級以上城市,二是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給予專項借款,三是允許地方發行專項債,四是給予稅費優惠,五是商業銀行根據評估發放貸款。
回顧中國棚改貨幣化安置工作,共分為三個階段,2014年開始全國推廣,2015~2018年貨幣化安置比例與棚改規模雙雙走高,年均實際開工總量在600萬套左右,2019年後棚改開工量大幅縮減,計劃調整為285萬套。
上述房企內部人士為此叫好,其表示:「新增100萬套城中村改造,意味著有100萬個拆遷機會產生,無論一手房還是二手房,就能創造100萬個置業可能,對樓盤銷售行情有著積極影響。」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也分析指出,以貨幣化支持安置房為主的方式,不再主要新建安置房,有利於市場上存量住宅的消化,同時把更多選擇自主權給到購房者,減少更新過程中的各類過渡性安排。而且本身重點支持的是地級以上城市,尤其是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對這類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需求提升將起到一定作用。
「雖然本次規模相比2015年的貨幣化棚改涉及的城市面要窄,在城市中啟動的規模也會更小一些,但政策側的保障力度更強,更加關註涉及群眾的實際需求。」張波認為。
在釋出會上,倪虹提到,中國房地產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經過三年不斷調整,市場已經開始築底,10月相關數據一定會是積極樂觀的結果;對房地產「止跌回穩」充滿信心,接下來是要齊心協力把組合拳打好、狠抓落實,讓這些政策效果能夠充分顯現。
這在一家華南房企上海區域公司的行銷總監看來,「是值得振奮的一段回答。」其認為,在房地產市場相對低迷的行情下,中央部委層面明確了「市場開始築底」,並提出銷售回升的預期,這有利於穩定購房者信心,促進市場良性迴圈。
「沒想到能給到這麽大的資金規模」
市場築底,行業「止跌回穩」是各家企業和機構關註這場釋出會的重點,不過,最受開發企業關註的,是會議明確年底前將「白名單」房地產計畫的信貸規模增加到4萬億元。
有企業直呼,「沒想到能夠給到這麽大的資金規模」。
根據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在釋出會上的表態,截至10月16日,「白名單」房地產計畫已審批透過貸款達到2.23萬億元。預計到2024年底, 「白名單」計畫貸款審批透過金額將翻倍,超過4萬億元。
而且,其表示,要將商品住房計畫貸款全部納入「白名單」,做到「應進盡進」,進入「白名單」的計畫,商業銀行要做到「應貸盡貸」,最佳化貸款資金的撥付方式,做到「能早盡早」。
上述房企內部人士坦言,房地產計畫「白名單」制度推行以來,在公司內部的關註度非常高,年初集團通知各個區域公司緊急申報了一批。可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感到了「雞肋」效應。原因是原本申報的六七十個計畫,銀行成功放款的數量相當於打了三折,以至於一批陷入困難的計畫沒有有效解決。
「如果4萬億元信貸資金得到落實,我們肯定得考慮,重新啟動‘白名單’計畫的推薦業務,甚至是增加申報。」該房企人士表示,要是有了這筆資金,很多困難計畫就能得到盤活,復工建設後完成交付,甚至產生新的銷售額。
與此同時,自然資源部副部長劉國洪表示,盤活存量閑置土地也是自然資源部門當前工作的重點,下一步將考慮優先回購企業無力開發或者不願繼續開發、尚未動工建設的住宅、商服用地,及時匹配專項債券等資金。另外,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設立收購存量土地專項借款,作為專項債券的補充,由央行提供專項再貸款支持。
據一家出險房企的內部人士介紹,以前公司開發規模大,陷入債務困難之後,一些計畫開發不得已停滯。這兩年,公司陸陸續續和地方政府協商溝通,未開工的計畫由地方國資平台接手股權,或者向地方政府申請退地。比如在江西省,就曾實作過土地收回。
該人士希望有關專項債券的資金能夠落實,促使地方政府透過招商引資啟動計畫,從而帶動上下遊產業鏈盤活。
記者| 劉頌輝
編輯 | 程鵬 陳夢妤 杜恒峰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頌輝 攝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映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