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每3個孩子就有一個被欺淩:這5個真實反擊故事,父母一定要看

2024-04-01教育

相比要求孩子考100分,我們更應該一遍遍對孩子重復的是:

「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那並不是你的錯,爸爸媽媽會永遠和你站在一起,絕不會善罷甘休。」

作者 | 可樂媽

今年春天,「校園霸淩」這個詞屢屢登上熱搜。

前有邯鄲13歲男孩被三名同學殺死埋屍,後有晉江13歲女孩跳樓自殺。

死前,女孩還給媽媽留下了這樣的遺言:

「媽媽,我的生命要終止了,我沒有辦法在靈水待下去了,霸淩我的人每天都過得這麽開心,我心裏好不舒服,每天去學校都要見到她,我感覺好惡心……」

我也是媽媽。

真的不敢想象如果被孤立、被排擠、被打罵的是我的孩子,我會有多麽痛心難過。

然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9年公布的一組數據卻顯示:

全球學生中,平均每3個學生就有1個遭遇過校園欺淩。

也就是說,我們捧在手心裏的寶貝,很可能就是下一起校園霸淩案件的受害者,甚至已然深陷被欺淩的漩渦中。

那麽,作為父母,我們究竟該做些什麽才能在自己看不見的地方保護孩子?

當孩子遭遇這類事件時又該如何教他們反擊呢?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幾個真實的反擊故事,希望看完後我們都能獲得啟發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第一個故事,是博主 @北大懷沙老師 的親身經歷。

女兒上一年級時,突然有一天說自己不想上學了,懷沙老師便覺得事情不對。

後來,懷沙老師才得知,原來是班裏有個叫大美的女孩,聯合自己的兩個閨蜜,經常欺負女兒:開惡意的玩笑、插隊、扔女兒的東西……

作為一個有著多年經驗的教育從業者,懷沙老師敏銳地意識到這就是霸淩的初級形態。

但正因為是初級形態,還沒有發生實質性的傷害,他覺得無論是告訴老師,還是找對方的家長,都不是一個好辦法。

於是,他教女兒警告大美:「如果你再欺負我,我會讓你在全班同學面前感到難堪。」

當時女兒很愛喝豆漿,每天都會背一大壺豆漿去學校。

懷沙老師便告訴女兒,下次大美再欺負人,就把這壺豆漿朝著大美的頭頂澆上去。

同時,他也向女兒保證:

爸爸知道你不是一個會欺負同學的人,如果有一天你真的這麽做了,爸爸一定會理解你、相信你。

一段時間後,老師真的給懷沙老師的妻子打電話,說女兒在學校欺負人。

懷沙老師到了學校一看,大美渾身上下都是豆漿,正在班裏哭哭啼啼。

他心知肚明,這是女兒用了自己教的「絕招」。

所以,懷沙老師接受了老師的批評和對方家長的指責。

但出了校門後,他卻獎勵女兒去吃她最喜歡的榴槤披薩,因為女兒守護了自己的底線。

懷沙老師知道,這或許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但好在他收獲了一個好的結果,那就是直到女兒上四年級,都沒有再遭遇過類似的欺淩。

第二個故事,來自於懷沙老師的一位朋友。

這位朋友的兒子小A,跟懷沙老師的女兒一樣,也在學校裏遭遇了霸淩。

朋友得知後,思考了一陣子,決定從更高維度解決這個問題,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朋友給兒子報了一個跆拳道班,讓兒子透過鍛煉增強自信。同時,朋友跟學校溝通,讓跆拳道教練去班裏做一次免費的表演。

因為「雙減」後,學校正好需要這方面的課程內容便同意了。

表演當天,教練帶了兩個人高馬大的高中生學員去小A班裏踢木板,並讓小A當眾「打敗」了這兩個高中生。

霸淩者一看,立馬慫了,覺得小A戰鬥力驚人。

第二件事,是朋友鼓勵兒子小A主動找到霸淩者。

當時,霸淩者正處於恐懼中,還以為小A是來報復自己的,沒想到,小A卻提出可以帶著霸淩者一起練跆拳道,以後就是朋友了。

就這樣,霸淩者的心情瞬間從恐懼變為了感動。

第三件事,朋友開始有意幫助兒子在班級裏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比如,辦家庭聚會,讓小A邀請班裏受歡迎的孩子來家裏玩,再比如,讓兒子帶一些零食去班裏跟同學分享。

過了一陣子,兒子不僅一改過去孤僻、懦弱的性格,還收獲了不少朋友。

就這樣,再也沒人敢欺負性格開朗、人緣又好的小A了。

第三個故事,源自於知乎答主 @這樣哈 的講述。

答主的女兒上二年級時,曾一度遭遇過同學們的排擠,具體表現為男生故意挑釁女兒,女生則管女兒討要東西。

於是,答主決定傳授給女兒一些「戰術」:

首先,遭遇挑釁時,如果上來就還手,難保不會被人倒打一耙告訴老師,所以可以先用輿論壓制,大聲呵斥對方:

「某某某,你為什麽要……(列舉對方的錯誤行為)?」

挑釁的同學本來就不占理,被女兒這麽一嚷嚷,膽子小的當即就會收手。

但如果對方繼續動手動腳,這時候可以先估計一下雙方的武力值,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可以先打一下出出氣再往人多的地方跑,像是辦公室、校長室等。

後來,女兒按照答主教的方法,把兩個經常欺負自己的男生打得鼻血直流。

答主則去男生家裏賠禮道歉,雖然態度良好,但卻堅決不改。

幾番下來,果然沒有男生再來挑釁女兒了。

暴力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要處理隱性暴力的事了。

對於女生管女兒要文具這件事,答主的態度就是:

買給你的就是你的,你的東西怎麽調配是你自己的事情,但前提是要保證自己正常的學習生活。

上周,有個女同學想要女兒的自動鉛筆,女兒舍不得,就去問答主怎麽辦。

溝通之下,答主知道原來是女同學的媽媽說只有考到了多少多少分才能買,但女同學卻沒考到,於是答主提議讓女兒幫女同學想想辦法,比如問問老師怎麽做才能考到那個分數。

在答主的啟發下,女兒放學後主動找到了女同學的媽媽。

沒想到經過女兒的「開導」,同學媽媽居然答應了給同學買鉛筆。

最後,女同學有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女兒也保住了自己不想給的鉛筆,兩人還成了好朋友。

第四個故事是知乎答主 @李威 講的一個女性朋友的親身經歷。

有一天,朋友給女兒洗澡時,發現女兒後背上有很多黑色的小點,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後桌的男生上課紮的。

朋友聽後,立刻找到對方家長進行溝通。

男孩的家長口頭上道了歉,可結果第二天,女兒的衣服卻被男生直接用刀劃出了個大口子。

要不是正值秋季,孩子衣服穿得厚,女兒肯定就受傷了。

老師發現後,嚴肅批評了男生,並找來了雙方家長。

對此,男孩家長擺出了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說:「不就是想要錢嗎?賠你就是了。」

朋友不願意把事情鬧大,接受了對方的賠償,選擇了息事寧人。可男生卻得寸進尺,在女兒穿新衣服上學後,又故意用墨水弄臟了女兒的衣服。

這下朋友被徹底激怒了,在咨詢過專業律師後,她開始了反擊:

第一步 ,朋友整理好之前雙方的溝通記錄及證物;

第二步 ,跟班主任打好招呼,提出家校合作一致反對校園暴力,並得到學校支持;

第三步 ,找了兩個願意作證的同學,然後報警,稱:「孩子在學校遭到霸淩,精神上受到傷害,需要警方介入。」

警方按照程式,開著警車來到學校,將涉事學生、家長、老師、年級主任與主管副校長都叫到了一起,了解情況。

看到這麽大的陣勢,熊孩子頓時痛哭流涕,熊家長也呆若木雞。

事情發生後,男生再也不敢碰朋友的女兒,平時在班級裏也消停了不少。

第五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浙江媽媽 @陳十八

事情的起因,是媽媽發現紅包裏的錢少了300元。

於是,媽媽又故意在桌子上放了50元,想要一探究竟。

果然,第二天孩子上學後,這50元也不翼而飛。

媽媽這才得知了讀四年級的兒子在學校被敲詐勒索的事情,不僅如此,兒子還說,那幾個勒索他的同學,要求兒子明天再帶100元來。

媽媽沒有打草驚蛇,而是按照霸淩者說的,讓兒子帶100塊去了學校。

等霸淩者搶走錢後,媽媽便直接帶著警察去了學校。

一開始,幾個霸淩者還在撒謊狡辯。

被警察戳穿後,才吞吞吐吐承認自己曾多次管陳十八的兒子要錢。

可霸淩者的家長來了學校後,不僅沒有道歉的意思,反而讓陳十八的兒子不要亂講。

對此,陳十八直言:

「我現在在給你的孩子機會,如果你們不要的話,我就直接報告教育局,聯系媒體把事情鬧大。」

此話一出,霸淩者的家長才慌了神,忙不叠賠禮道歉。

但陳十八卻不願接受私下道歉,她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了解真相。

緊接著,她給了對方家長兩個選項:

一是在教室當著學生、校長、老師的面帶著各自小孩鞠躬給我的孩子道歉和保證;

二是到兩個霸淩者的小區拉橫幅,讓周圍鄰居了解孩子的德行。

霸淩者的家長選擇了第一項,陳十八則全程錄像。

為兒子討回公道後,陳十八欣慰地發現兒子整個人變得開朗了許多,每天回家臉上都帶著笑容。

看了這些成功反擊的案例,或許有人會覺得校園欺淩其實也很好解決嘛。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因為生活中,還有許多被校園霸淩的孩子,他們的呼救聲要麽被忽視,要麽被扣上了「受害者有罪論」的帽子。

之前,看過一組由真實事件改編的漫畫,裏面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男孩剛上初二,性葛文柔、品學兼優,可卻在一個雨夜裏突然選擇了自殺。

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原來,從半年前開始,男孩就遭到了校園霸淩:一開始是被幾個同學勒索,男孩也向老師和家長求助過,但都沒能得到重視。

於是,霸淩開始不斷升級:

有人將男孩堵在廁所裏毆打,甚至用鞋子接自來水逼他喝下去……

因此,男孩總是一身狼狽地回到家,人也越來越沈默。

然而,父母卻將男孩的種種反常行為視作不懂事。

有一回,男孩小心地試探母親,說自己班裏有個同學被霸淩了,可媽媽卻說:「為什麽他們只欺負你而不欺負別人?」、「要知道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母親不知道,正是這些言論徹底澆滅了兒子的希望。

一段時間後,不堪重負又無處求救的男孩選擇了從天台一躍而下……

父母本該是孩子的支柱和依靠,但家長對校園霸淩的忽視和誤解卻讓孩子逐漸絕望,甚至成了那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再發生,我們不妨學學那些反擊案例中的父母:

首先,請多留意孩子身上的變化,並告訴他,無論發生什麽,父母都是他的後盾。

當父母留意到自己的孩子有被欺淩的苗頭,比如,突然不想上學,情緒低落,抱怨有同學針對自己,身上出現傷痕,或是睡眠出現問題等,一定要重視。

這說明,孩子很可能是遇到了過不去的坎兒。

當孩子出現反常行為,或者訴說煩惱時,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背後的原因,並向孩子表明自己的姿態:

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會跟你站在一起。

而對於那些欺負你的人,父母也絕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其次,我們要教會孩子保護自己。

看過一個真實故事,有個男孩被同學嘲笑、搶奪財物後,全家人一齊上陣教他如何保護自己:

一直有鍛煉習慣的爺爺,每天拉著男孩學角力;伶牙俐齒的奶奶,手把手教孫子怎麽跟人吵架,在語言上反擊對方;媽媽和爸爸則是教男孩如何避免傷害,比如,如何逃跑,怎樣呼救等。

學校也是一個小江湖。

教孩子應對沖突,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堂課。

最後,我們要重視孩子的社交力。

生活中,那些容易被欺淩的孩子,往往是性格內向、不善社交的型別。

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識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多關心孩子的交友狀況,更重要的是,要告訴孩子在友誼中如何守住自己的底線。

一個敢於說「不」,堅持自己原則的孩子,才能擁有「不好惹」的氣場,並收獲真正的尊重和友誼。

總之,教孩子善良的同時,也要讓他有能保護自己的鋒芒。

點個 贊吧 分享 給更多父母看到,為了更多沈默的、孤身一人應對霸淩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