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上看到這樣一出鬧劇:
一名九旬老人因為和兒子起了紛爭,於是便萌生了向兒子「磕頭借壽」的想法,總是深更半夜地起來,朝著兒子的房間跪拜、磕頭。
雖然這是因為家庭矛盾而引起的一場鬧劇,但是,背後折射出來的問題,卻不得不令人深思。
要知道,中國自古是非常註重倫理道德的,長輩給晚輩下跪,是違背倫理的,是對晚輩的一種詛咒,會消耗晚輩的福氣。
都說「父母對兒女的愛是最無私偉大的」,但是,不得不承認,有些父母生育兒女,並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投資,為了獲得報酬,為了擁有一個「自動取款機」,為了得到一個無條件順從自己的「傀儡」……
說白了,他們愛的並不是兒女,他們愛的只是自己而已。
2、
還記得錢塘江被江水卷走的女孩洛洛嗎?
2021年4月,洛洛被江水卷走,不幸身亡。與其這是一場意外,不如說是洛洛選擇的最決絕的逃離方式。
洛洛去世後,聞訊趕來的父母,沒有流露出多少悲傷,只是一味地索要賠償。
父母要求洛洛所在的公司給予賠償,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公司同意給洛洛家屬6萬元的撫慰金。
但洛洛的父母不滿足於公司給出的6萬元賠償,直接開口索賠41萬元。之所以要這個數位,是因為要給洛洛的弟弟買房付首付。
看到這裏,很多人已經明白了洛洛選擇徹底逃離的原因了。
父母在洛洛死後還要利用她來狠狠地敲詐一筆,可想而知,洛洛生前曾遭受過何等的剝削了。
洛洛同事說:
洛洛每個月的薪資只留下一小部份作為自己的生活開支,其余的都給家裏打回去;
洛洛一直都是用著一部老式手機,而母親卻用著最新款的手機……
而在采訪中,洛洛的父母對洛洛的工作,洛洛在外所租的房子,以及洛洛的電話號碼都一無所知!
這就是他們對待女兒的態度,完完全全只是把她當做一個取款機器而已。
然而,像他們這樣的父母,是真的愛兒子嗎?
其實,並不然,他們只是愛自己而已,之所以對兒子付出多些,不過是信奉著「養兒防老」的理論罷了。
歸根到底,他們愛的只是自己,不管為了女兒還是兒子,他們都不願自己付出勞動和努力,而是一味地委屈女兒;他們打著「為了兒子」的名義,不斷地壓榨女兒,只不過是為了減輕自己身上的責任和負擔,同時為自己的養老多謀一份保障罷了。
就像江蘇徐州豐縣,那個囚禁女人為其生下8個孩子的特困戶董誌民說的:「30多歲的時候還沒有結婚生娃,總被別人看不起,既然有了媳婦能生娃,就得多生一點,別管養起養不起,先生了再說;8個孩子中,萬一有哪個發達了,那我以後也就吃穿不愁了……」
對於貧窮的人而言,生孩子成了一種最簡單、便捷的投資,他們完全不考慮自己是否有能力養育孩子,他們考慮的只是自己以後能否享孩子的福,所以,為了獲得更多的保障,就會生更多的孩子。
3、
很多父母會說這樣一句話:「不管兒女多大,在父母眼裏,都只是個孩子。」
的確,父母和兒女的關系,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變,不管兒女年紀多大,都改變不了是父母孩子的現實。
但是,這並不是說,兒女需要一輩子活在父母的價值半徑裏,事事聽從父母的安排,無條件的順從父母的意願……
可是,總有一些父母,他們不顧兒女已經長大成人,他們不管兒女是否負擔沈重,他們不問兒女是否生活順遂……一味地給兒女找事情,讓兒女圍著自己轉,從而滿足自己的存在感,凸出自己的權威性。
電視劇【都挺好】中,蘇大強就是這樣的典型。
被妻子壓制大半輩子的蘇大強,在妻子去世後,他便仗著自己是家裏唯一的長輩,倚老賣老,向兒女提出各種無理的要求,以孝順為名,讓兒女不得不順從於他,從來不為兒女考慮半分,絲毫不尊重和理解兒女的付出和辛苦。
他不想住老房子,讓大兒子給他買大房子,地段、戶型都要挑最好的,絲毫不顧大兒子的經濟壓力;
見到老朋友的兒女每天給老人100元飯錢,他非要讓二兒子每天也給自己那多錢,讓他可以吃得更好一些,根本不考慮二兒子的實際情況;
遇到做事圓滑的保姆,以為遇到了真愛,執意要和保姆結婚,還要在房本上加上保姆的名字,完全不顧及買房及還貸兒女的感受……
說實話,像蘇大強這樣的父母,生活中並不少見,他們仗著自己把兒女撫養長大,便理所當然地向兒女提出各種要求,不管兒女生活是苦是累,一心只想著自己安享晚年、舒心順意。
4、
世間的父母,終其一生都想養出乖巧、出息、孝順的好兒女,可以事事聽從他們的意見,在他們規劃好的道路上成長發展並取得耀眼的成績,可以給自己帶來更好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滿足……
所以說,中國絕大多數的普通父母,所謂的「為孩子好」,歸根結底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而不是真正的遵從孩子的喜好,支持孩子的選擇。
但是,這並不能完全怪父母,畢竟,天下並沒有完美的父母,每個父母也會被自己成長的環境所影響,有其天然的不足和局限。
身為兒女,如果發現父母的自私一面,不必過於失望心寒,接納現實,做好自己,明確原則,不要過度消耗自己;
身為父母,不妨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和兒女相處,允許兒女與自己意見相左,允許兒女沒有成為自己理想的樣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