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股票

股市沒要到錢,東北富豪把手伸向了國資

2024-08-05股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股市是最好的「借」錢場所,好「借」還不用還,所以公司老板們才會擠破頭都想上市。

當然,也有要不到錢的時候。

2022年3月4日,上市公司海王生物特別沮喪地釋出了一個公告,證監會允許其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批復,到期失效了。

本來籌劃了6.5億股的增發,證監會的手續都走完了,但投資機構們卻不來氣了。

為啥?看看海王生物要錢的理由,相當直白,就兩點:降低負債、補充流動,這是真沒把自己當外人啊。

結果是,海王生物花了一年時間也沒協調好認購物件,認購率不達標當然就只能宣告增發失敗。

實際上,這不是海王生物第一次增發募資了,此前除了IPO募資意外,已經額外向股市成功要過3次錢,累計募資50億,但仍然不夠花。

股市要不到錢,經營上又缺得緊,怎麽辦呢,關鍵時候還得是老板有思路,實控人張思民隨即丟擲了兩大法寶:混改+資產重組。

資產重組很好理解,關於混改,當時公告中只說是「引入戰略投資者」,無人知其深意,直到近日海王生物釋出提示性公告,大家才明白張思民是把手伸向了國資。

1

混改源起於上個世紀90年代,為的是國企引入民營資本增加企業活力,沒想到30年過去,現在民營需要引入國有資本增強企業生命力了。

公告內容顯示,廣東省國資擬透過旗下兩個集團公司入主海王生物,具體分兩步走。

第一,先從張思民實控的海王集團手中買走約12%的股權比例,耗資大約7.67億。

第二,認購海王生物增發的6.2億股股份,耗資大約14.88億。

兩個步驟執行完成後,廣東國資將持有海王生物28.78%的股權,而張思民及其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則減少到27.85%,廣東國資成為新的實控人。

很明顯,持股比例差距太小了,為了確保廣東國資的絕對控股地位,張思民及其一致行動人要放棄所有表決權,直到持股差距達到5%以上。

公告的內容看起來不少,其實總結起來也就兩點,國資花22.5億把海王生物納入麾下,張思民及其一致行動人套現7.67億。

老板就是老板,張思民這一混改,不僅為海王生物找到了一個實力強勁的後盾,也為自己贏得了喘息的機會。

股東資訊顯示,張思民實控的海王集團質押比例已經達到99.83%,廣東國資這7.67億,堪稱是救命錢啊。

2

張思民出生於東北長春,畢業於哈工大,畢業後被分配到了北京航天部,原本與商海是扯不上關系的,但張思民的一個偶然選擇就改變了人生軌跡。

1986年,張思民離開航天部去了國信信托,1988年被派到深圳去跟蹤一個從日本引進的與海洋生物有關的生物研究計畫,從牡蠣中提取營養成分研制生物制品。

其實就是保健品,那個年代正是開始風靡的時候,誰抓住了機會就可能一飛沖天,連娃哈哈都是借著這飆風起來的。

張思民抓住了,幹脆辭了職專心撲到了牡蠣這個計畫上,用了3000元的啟動資金,搞出了有滋補功效的「金牡蠣」。

牡蠣來自於海洋,主打的概念又是「能量之王」,於是海王生物誕生了,金牡蠣開始上市銷售,為張思民攢下了第一桶金。

1992年,海王生物銷售額已經過億,正應該繼續加大生產和宣傳擴大戰果的時候,張思民卻看出了這個東西不是長久之計,轉而正兒八經地進入了生物醫藥行業。

張思民又一次選對了,否則海王生物也可能就和後來的三株、紅桃K、中華鱉精等一樣成為歷史了。

做生物醫藥的同時,張思民還跨入了醫藥、醫械流通領域,就靠著這三樣業務,海王生物一幹就是30年,直到現在。

3

海王生物1998年上市的時候,營收才6400多萬,現在是400億上下,從中國整個醫藥流通領域來看,海王生物2019年曾排到第六,2023年排在第十,總體算是頭部企業。

不過,或許是張思民擴張的腳步快了一點,使得海王生物現在呈現出一種積勞成疾的狀態。

截止2024年一季度,海王生物資產負債率87%,在所有醫藥流通領域企業中遙遙領先,這些負債中有息負債超過百億,2023年光是利息就有9.5億。

值得一提的是,賬面的30多億現金有20多億都是處於受限狀態,實際能夠使用的貨幣現金只有10多億。

而這10多億現金卻要應付107億的短期借款,52億的其它應付款,無論財務有多麽高超的技巧恐怕也捉襟見肘。

債台高築是海王生物現在最大的問題,其實光從毛利率來看,海王生物醫藥流通的毛利率甚至比九州通、中國醫藥還高,但利潤都被債務利息給吞噬掉了。

當然,吞噬利潤的還不止是負債,還有商譽。

海王生物曾經在3年內瘋狂並購了70多家公司,2018年商譽一度累積到39億,之後幾乎每年都要計提商譽減值損失,這也是吞噬利潤的一大幫兇。

直到現在,賬面上都還有8.6億的商譽,可以肯定,未來還會繼續吞噬海王生物一部份利潤。

問題點很明顯,但張思民無能為力,股市又要不來錢,於是只能把手伸向了國資。

當然,國資入主後如果能夠有效降低每年的利息支出,並恰當處理商譽的話,海王生物是能夠盈利的,張思民也做出了業績承諾。

4

張思民擁有的不只是海王生物,曾經同時掌控三家上市公司,除了A股的海王生物,還有港股的海王英特龍,美股的海王星辰,張思民可能是第一位在這三個交易所同時「腳踏三只船」的老板。

海王英特龍是專做生物醫藥研發制造的,年報顯示2023年營收10億,利潤2400萬,還算過得去。

不過股票就有點慘了,股價0.145港元,總市值2.43億,在港交所毫無存在感,經常會出現一天零交易量。

海王星辰2016年從美股私有化退市了,2023年8月,證監會的官網公告顯示,海王星辰正在接受上市輔導,準備沖擊A股。

海王星辰曾是國內零售藥店鎖藥的霸主,2007年的時候就已經擁有超過2000家店,不過自從退市以後訊息就越來越少了。

2023年的時候,海王星辰官網曾披露了門店數量,在全國70多個城市有4000多家,僅從門店數量來看,已經遠遠落後於益豐、一心堂、老百姓了。

曾經在2018年改革開放40年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張思民談到未來曾說:

「深圳南山區已經把海王寫進世界500強的種子梯隊,我希望經過兩年、三年的努力,我們能進入世界500強,代表中國的企業參與全球競爭。」

彼一時,此一時,如今海王生物即將變成國企了。

而張思民變成二股東後,還會繼續堅守他守了30多年的海王生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