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技

「社论」当电商预售制成为过去式

2024-05-08科技
近日,淘天集团宣布今年天猫「618」取消官方预售环节。业内普遍预测京东等头部电商平台也可能会跟进,这几年来一直被消费者吐槽的预售制或将消失。
预售制曾经为各大电商平台立下「汗马功劳」。其既能帮助商家提前备货,减少成本和物流压力,也能以「折扣」为噱头,用一种新鲜玩法吸引消费者入局。而且,预售制往往能让电商平台在「618」「双11」等重要节点公布更漂亮的数据。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预售制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比如预售制过于复杂的算法,让不少消费者头疼不已,「像在做数学题」;又比如过于漫长的等待周期让消费者的耐心被消耗殆尽,从而对预售制逐渐出现审美疲劳。
更重要的是,一些品牌商家借预售机制故意割消费者「韭菜」的行为,已经劝退了不少用户。今年1月,中消协发布的【2023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就指出,电商平台的预售模式存在「尾款」涨价不诚信、预售商品不价保、承诺赠品不兑现、承诺时间不发货、「最低价」宣传不属实等问题。
总之,告别「红利期」后的预售制不仅可能让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变差、消费风险上升,还有可能反过来影响平台与商家的口碑。
但让电商平台下定决心取消预售制的原因,还不只在预售制本身。去年年底,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纷纷开始简化售后流程,相继推出「仅退款」服务,从中透露出的信息就是:国内电商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流量和噱头不再是万能的法宝,要想获得增量,就必须回归消费的本质,认真倾听消费者的声音和需求。
一方面,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的崛起,让更多传统平台和用户意识到,价格竞争不仅在于一些特定的时间节点,电商低价完全可能常态化;另一方面,当下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日趋回归理性,不少年轻用户已不再把「买买买」「剁手」挂在嘴边,更重视商品的性价比。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想真正获得消费者的青睐,电商平台就必须去掉多余的粉饰和包装,回归日常促销的本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给出最低价,让消费者用最简单的方式得到最实际的优惠。
不可否认,取消预售制也会给一些规模较小、供应链能力较弱的商家带来压力,他们不得不提前备货,积压的库存可能会成为不可知的风险。但从长远来看,「蓄水放闸」式的营销方式并不利于电商平台的健康发展,转型与变革也是必然的趋势。
取消预售制,意味着摈弃「短平快」的打法,追求常态化低价,但这并不代表电商平台就可以忽视产品的质量和消费的体验。在低价的基础上全面升级服务质量,才是电商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简而言之,真正做到「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电商平台,才有可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忠诚度。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