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科学

这种草在全球都「臭名昭著」却很有价值,能当野菜还能做火锅底料

2024-03-09科学

棉花在全球农业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是我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作物资源。

原因在于,棉花不仅是最主要的纤维来源,还兼具生产油脂的价值,富含优质蛋白质,适宜作为粮食作物,并且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精细化工原料制造,甚至被视为一种关键的战略物资。

鉴于其多元化的利用价值,棉花种植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优化种植不仅能提升棉农的经济收益,更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然而,在棉花种植的过程中,棉花田常常面临杂草滋生的挑战,其中有一种名为「牛膝菊」的植物若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演变为对棉花产量造成严重影响的恶性杂草。

许多人可能对牛膝菊这一植物名称感到陌生,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它并非源自中国本土,而是南美洲的一种原生植物。

牛膝菊,隶属于菊科牛膝菊属,是一种典型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高度通常能达到80厘米左右。其茎秆较为纤细,叶子呈对生排列,形状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且具有明显的叶柄。牛膝菊的花序呈现半球形结构,拥有较长的花梗,总苞也呈现出半球形或宽阔的钟状形态。其盛花期集中在每年的7月至10月期间,虽然花朵类似菊花,但相比我们日常所见的菊花而言,其花型更为小巧。

目前,牛膝菊在我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南方区域,同时在北方的部分地区也能发现其踪迹。这种植物偏好生长在诸如林荫下、河谷地带、荒地、河畔、农田边缘、溪流旁边以及城市郊区的道路两侧等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中。

在全球都「臭名昭著」的恶草

众所周知,外来入侵物种一旦过度繁殖,往往会对本土生态系统造成显著影响甚至破坏,牛膝菊作为此类物种的一员,同样遵循这一规律,其所带来的潜在威胁亦不例外。

牛膝菊偏好湿润且光照充足的生长条件,尤其在长时间阳光照射下茁壮成长。每株牛膝菊每年能够产生数量庞大的种子,产出量通常可达数千乃至数万粒之多。

这种植物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尽管最初起源于南美洲南部,但现今已成功扩散至全球各地,无论是在严寒的欧洲地带,还是遥远的非洲南端,抑或是澳大利亚的最南端角落,都能找到牛膝菊的踪迹。

当然,重点并不在于其他方面,关键在于牛膝菊种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迅速萌发的特性,几乎无休眠状态或仅有短暂的休眠期,一旦种子接触土壤,便会以惊人的速度生长发育,并紧接着进入开花结实阶段。换句话说,在一个生长周期内,通常也就是一年的时间里,牛膝菊能够完成多次生命周期循环。

此外,牛膝菊不仅依赖传统的播种方式繁衍后代,它还具备营养繁殖的能力,即通过植株本身的部分组织直接产生新植株,从而实现快速蔓延,并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占据主导地位的植被群落。

适宜的生态环境下,牛膝菊能轻而易举地大规模滋生繁衍,进而演变为农田中的顽固性杂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杂草对棉花、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牛膝菊在全球范围内都被视为「臭名昭著」恶性杂草,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其恶劣影响都广为人知且备受诟病。

虽是恶草,却很有价值

尽管牛膝菊被视为一种有害的外来入侵植物,但在我国川贵地区的部分地方,人们已经开始有意栽种并巧妙利用它。最近,我与一位农民朋友交谈时,话题恰好涉及到了牛膝菊这一物种。

他指出,我们不应片面地将所有类似入侵植物一概视作必须铲除的对象,当然,在它们确实对农作物构成威胁时应当及时清理,但同时也应探索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而牛膝菊便是一个能够有效利用的实例。

尽管牛膝菊同多数外来入侵植物一样,会对农作物生长带来一定影响,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既无毒性,也不会通过花粉引发人体过敏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牛膝菊初生的嫩芽富含一种特别的辛香味道(这也使其在民间获得了「辣子草」的别称)。鉴于此特点,川贵地区的一些乡村已率先尝试将牛膝菊的嫩茎叶采撷作为野菜,并进一步创新性地将其开发成火锅底料,据说口感极为美味。

不得不承认,「善用资源」这一点在牛膝菊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广泛应用与它自身的特性密切相关。若牛膝菊如同其他一些入侵植物那样具有毒性或引发人体过敏反应,恐怕人们不会如此积极地发掘其食用价值。

这恰好印证了一个道理:任何生物都有其正反两面,我们不能仅因其对农作物构成威胁便将其简单归类为有害之物。就如同对待小龙虾、牛蛙等外来入侵物种一样,只要合理利用,它们也能从环境负担转变为经济资源。

当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当牛膝菊出现在棉花田、小麦田或玉米田等农作物种植区域时,应当采取及时清除和有效防控措施,以防其过度繁殖导致农作物产量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