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吸金700億,成本6塊!商場賺錢王,為何背刺國人?

2024-06-07財經

這屆年輕人,為了去「班味」能有多拼?

有女生花了一萬塊改造工位,被全公司圍觀。

有人專門制作去班味計劃。

還有一類人,則是沈迷於 捏捏樂 無法自拔。

第一次捏還是散班味,第二次有點上頭,第三次徹底入坑,因此又有一個別稱:年輕人的第一個「文玩」。

年輕人文玩的吸金力,跟中年人愛盤的核桃、瑪瑙手串等比也毫不遜色。

在小紅書,關於捏捏樂的筆記就超過百萬,甚至有入坑的資深玩家豪擲10萬。

哪怕你沒買過,也絕對逃不過。因為這些年來捏捏樂早已席卷全國商場,無論專賣玩具的潮玩店還是便利百貨,捏捏樂都是貨架C位,光是這樣的門店在全國就有上千家。

然而就跟它的名字一樣,捏捏做工相當簡單甚至粗糙,氣味極大,最近不少媒體也下場帶頭曝光捏捏樂的質素。

一個成本只有幾塊錢、質素被媒體痛批的捏捏樂,為何賣上千還讓人擠破頭?

使用者「瘋」了:

一個暴炒上千,比盲盒還火

光看外形,很多人可能都會對捏捏樂嗤之以鼻。

有人痛心疾首地勸告,「真的不要再買捏捏了!」

這句話透露出一絲玩物喪誌之嘲,畢竟,捏捏樂最初出現在學校門口的文具店和小賣部,價格和外觀相當廉價,跟年輕人八竿子打不著。

誰也想不到,幾年前還被嫌low的捏捏樂,如今卻徹底翻盤了。

一開始是在日本火了,日本一個玩具公司,想制造和歐美主流玩具風格不同的新產品,想到從材質上下功夫,用記憶海綿做出了慢回彈玩具,跟當時流行的硬質或毛絨玩具區隔開,推出即火爆。

這種場面,不久也在中國上演。捏捏如果僅限於玩具內容,顯然不會有如今的現象級規模。捏捏樂走紅背後,誰在推波助瀾?

當然還是商家。

第一步,是制造鄙視鏈。

一個普通東西如何才能火?答案是幹出奢侈品的鄙視鏈段位。

爆火的棉花娃娃,正版圈和盜版圈一向等級分明,質感、顏值不一樣,價格也是從低到高。

到了捏圈,則有專門的黑話形容鄙視鏈,比如在手感上,細分為水感、泥感、水泥、爛泥、鮮奶油泥,區別在於捏時的阻力大小,手感越好價格越貴,連包裝袋都有鄙視鏈,PVC、TPU、EVA......這些詞匯在圈內算入門,但也足夠隨機震懾一個圈外人。

鄙視鏈頂端毫無疑問就是客製款。比如貓咪模型的捏捏,主播會根據使用者的要求來給貓咪上色,可以指定貓咪身上的飾品、項圈、腮紅等,這種客製版價格均在500元以上。

逼格都高了,捏捏樂自然也從過去的學校小賣部,上位到各種年輕潮玩店。

第二步,是創造「買漲不買跌」的價值感。

捏捏樂原本沒什麽用,但在商家的宣傳下卻硬是幹出了保值價值,「閉眼入都不虧」的感覺。

比如有門店標榜手工精制,可以導致十倍的溢價,用料特別紮實、工藝特別復雜的大店制品可以定價上百元一個,在閑魚可以被叫賣到5000元,就連二手都有人收。

這些表面高價值的「捏捏樂」,在一些玩家看來如同藝術品收藏,在稀缺感之下,賣的貴反而成了優點,有的手作店家甚至宣布限購策略,每個id限購一個,上新當天就賣完了,再想買還要等兩個月以上。

這兩步下來,讓捏捏樂徹底拿捏了年輕人。

小學生嫌幼稚的捏捏樂,對於成年人來說卻剛剛好。

老板「瘋」了:

一年暴增8000家,迪士尼都下場

在小紅書上,捏捏樂是流量密碼,貼文動輒上萬贊。

在現實,捏捏樂也成了招財樹。

2022年,解壓類玩具在淘寶天貓整體增速近40%。在電商平台上搜尋「解壓玩具」「解壓神器」等關鍵詞,商品約超過2萬件,價格從5元到127元不等,其中銷量第一的就是捏捏樂,月銷可達1萬+。

北京一個捏捏樂門店,分店剛開業都是人流量爆滿。

為了讓這股風更加旺盛,連創業小廣告都是瘋狂湧現。廣告話術可謂對小老板們相當友好。

畢竟,一個捏捏樂成本能有多高?

光是做的話,材料隨處可以買到,有店家透露150元,就能制作20個「捏捏樂」,剩下的色膏模具還可多次利用。

開店門檻也低,既可以砸幾百萬在一線商圈做個精品店,也能自己隨便在街頭擺個攤,大學生都能做。

如果這個捏捏再有點故事,一個成本六七元的捏捏,因為IP、或者手工客製個人化可以導致十倍的溢價,甚至可以被炒到5000元。

號稱捏圈愛馬仕的「祖拉拉捏捏,曾有人為它錄制價值1.5萬元的「捏捏」開箱影片。

表面上「又肥又大」的市場,自然少不了玩家的狂飆,數據也足以證明這種火爆。

企查查數據顯示, 中國現存玩具制造相關企業4.95萬家。2023年更是瘋狂增長的一年,註冊量同比增長35.79%至8130家,達到近十年註冊量的巔峰。

目前,市面上的「捏捏」賣家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已經有一定名氣和規模的店鋪,另一類是出於個人愛好的手工博主。但無論是哪一類,都有一個共同的難題:

捏捏樂好做,但想做一個沒有瑕疵的,難度堪比地獄級。

商家們讓顧客入坑的賣點,都成了刺向自己的尖刀。首先,很多稀缺的「捏捏」想要賣到高價,就極為考驗工藝要求,買家要求高,註定它無法工業化量產。

曾有業內人士透露, 光為一個捏捏挑毛和挑黑點工作就需要30分鐘,清洗4輪,揉搓200多次。 哪怕這樣,也很難保證沒有小瑕疵,很多店鋪在售賣時都會標註,「捏捏」存在微瑕,完美主義慎拍。

其次,讓人入坑最深的推手:客製化,也成了成本上的一大難題。

商家給玩家的選擇越多,留給自己的坑就越多。一般買家下單後,店鋪短則一兩周、長達一兩個月才能發貨,就是因為制作環節過於繁瑣。

再加上玩家數量越來越卷,外形原創也很難,於是很多商家幹脆選擇了兩條腿走路:授權和非授權,非授權類解壓玩具如植物、食物、搞怪形象各家大同小異;授權類解壓玩具,就是常見的「蛋仔派對」「loopy」「奶龍」等IP。

連迪士尼都來下場,不少頂著官方正版授權的草莓熊、米奇捏捏,和一堆個人商家手工的山寨版混雜在一起,乍一看哪哪都差不多,但又有什麽地方不太對。

很多奔著稀缺感去的玩家,到最後發現自己的寶貝還是無可避免的「濫大街」。

屢試不爽的情緒生意,

也別被自己人捧殺了!

都知道拿捏年輕人的情緒就是大金礦,但怎麽拿捏、從哪拿捏,依然是個大難題。

【場景革命】書裏曾說,「可以將使用者的某一個痛點理解為一個場景,產品的初衷是解決使用者的某一個痛點或場景。」

按這個思路,有零食品牌盯上一個痛點:獵奇!比如零食很大因為獨特的產品外觀在長沙火成了景區。

還有的品牌主業是賣貨,副業則致力於成為年輕人的嘴替,買個薯條都能吐槽四六級。

對於玩具行業,顯然就是死磕解壓痛點。有數據顯示,中國解壓玩具市場規模高達700多億,天眼查數據顯示,近5年來,「解壓」相關企業年註冊量增長迅猛。

在電商平台上搜尋「解壓玩具」「解壓神器」等關鍵詞,相關商品超2萬件:指尖機械陀螺、史萊姆起泡膠、木魚......拿捏好年輕人情緒就是風口,拿捏不好,就成了智商稅。

越賣越貴的捏捏樂被質疑智商稅,也並非全無道理。

其實「捏捏樂」的本質,就是為了幫助使用者解壓。

但現實卻很骨感,很多捏捏樂不僅不能解壓,反而還成了負擔。

為了賣出高價,玩家費盡心思都在卷顏值、手感,卻很少有人會重視原料健不健康,也無視最重要的人性化細節。

捏捏一般采用TPR材質,多為工廠批次生產,有業內人士透露這種成本相當低,甚至不到售價的1/10,有人吐槽,連PVC包裝袋都可能有質素問題,「基本上捏半個小時就會頭痛」。

有人拿甲醛儀器簡單測了一下,直接幹超標。

而倒黴的不僅是買家,還有賣家。

因為很多賣家會參與制作,有人因制作捏捏導致身體不適而選擇閉店。「做‘捏捏’的超過三小時就很不舒服」。

不僅產品質素三無,相比更成熟的玩偶等行業,捏捏行業最大的弊病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店鋪是沒有售後的。

整個行業發展才不過幾年,大多還是作坊生意,捏捏一般不支持退換,即使有很多瑕疵也無法換貨。

管理也相當混亂,很多玩家吐槽,十個店有八種購買方式,有些捏捏買了連結就下掉、甚至門店都關了,買家想售後都不知道該找誰。

各種醜聞之下,當初自來水有多猛,如今避雷帖也有多狠。

不得不說,捏捏樂作為商品內容,還是相當成功的,但這種火到底是不是曇花一現,決定權在使用者手裏,也同樣在商家手裏。

捏捏樂越來越出圈的同時,人們對它的審視也越來越嚴,在官媒的痛批下,很多三無店鋪已經關店。

畢竟,面對生活壓力,年輕人的釋放方式太多,捏捏樂作為情感發泄無可厚非,但前提絕對不是暴力收割使用者。

激發年輕人血脈基因的殺手鐧,往往越簡單越有效。

但如果品質只剩簡單,往往也離「被替代」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