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三農

入伏出三象,遍地起墳頭?哪三象?三伏天熱不熱?就看今天!

2024-07-16三農

今天是7月16日,同時也是入伏後的第一天。正所謂「頭伏餃子、二伏面」,民間對入伏十分重視,大家也會根據入伏這天的天氣變化,預測接下來的作物是否豐收、天氣是否炎熱。

那麽,民間所說的「入伏出三象,遍地起墳頭」,具體怎麽理解?未來40天的三伏天是否炎熱?看看農諺怎麽說。

三伏天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日子,其時間每年都不相同,但大體時間就是在小暑、處暑間,其時間為30天或40天。

而根據農諺所說,「夏至三庚入頭伏」,因此夏至後的第3個庚日就是入伏的第一天。

庚日就是幹支紀日法中有「庚」的日子,包括庚子日、庚辰日、庚午日等6個,每過10天迎來一個迴圈。

夏至後的第3個庚日後就是頭伏,10天後也就是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但中伏比較特殊,在一些年份中,如果立秋在中伏之後,那中伏會繼續延長10天,也就是第五個庚日。而到了立秋後,也就是立秋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今年立秋時間為8月7日,第一個庚日為8月14日,因此末伏就是8月14日開始。

因此,三伏天有30天和40天之分,今年初伏時間為7月15日至7月24日;中伏為7月25日至8月13日;末伏為8月14日至8月23日。

正所謂「公伏兇,母伏爽」,從字面上看,公伏十分炎熱,讓人渾身不舒服,但母伏就不同了,顯得十分舒爽,不至於那麽悶熱酷暑。

判斷是否為公伏、母伏,其實答案很簡單,如果入伏這天為農歷日子的雙數日就是母伏,單數日就是公伏。

今年入伏對應的農歷日子為六月初十,「十」為雙數,因此今年為母伏。

2、今年是「伏包秋」

所謂的「伏包秋」,指的就是三伏天剛好將立秋節氣包住。今年的立秋時間為8月8日至8月21日,而出伏日為8月23日;可見三伏天已將立秋包起來,因而為伏包秋。

在民間有「秋包伏熱得哭,伏包秋涼悠悠」的說法,顯然伏包秋對大多數人來說是好事,意味著三伏天過後很難再出現秋老虎,秋天的涼爽氣溫很快就會出現。

當然,以上說法只是單純的從行事曆排序上去判斷,並沒有什麽科學性,更多的是偶然性,這又是怎麽回事?

從字面上看,如果入伏後出現了三種自然現象,那將不是一件好事,農業可能會迎來減產,百姓沒有什麽吃的,以至於餓殍千裏。

對於農民來說,最怕的就是農田出現水浸現象,辛辛苦苦種植的莊稼地可能就會毀於一旦。畢竟水浸來了後,農田長期積水,根系無法呼吸,最後白白淹死。

民間有句話「伏旱猶如鼠,伏澇猛於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如果三伏天出現水浸,那就猶如猛虎下山一樣,對莊稼地造成嚴重危害,就算是稻田也會受到影響。畢竟水浸帶來的水流急湍,很容易將其沖垮,這是農民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2、伏旱

顧名思義,伏旱也是一種特殊的氣候,主要存在於7-8月份,此時氣溫高、日光強,水分蒸發速度比較快,且降雨量不是太多,就極易出現伏旱現象。

每年都會有部份地區,三伏天後長期幹旱少雨,有也只是雷陣雨,很難濕潤土壤,自然無法解決伏旱問題,作物收成必然會受影響。

很多農民為了避免伏旱,只能從溝河裏抽水,以至於水分被抽幹了。

3、極端高溫

在氣象學上,最高溫超過35℃就已是高溫天氣了,而氣溫升至37℃以上就是橙色高溫預警,而40℃就是紅色高溫預警。

三伏天是一年裏最為炎熱的日子,且一伏更比一伏熱,初伏只能算是前奏,中伏更是極可能會迎來極端高溫。

對大家來說,高溫會讓人的身體有所不適,同時也會讓打工人、農民戶外工作極易中暑,還會使得作物的生長受到抑制。

因此,大家要警惕接下來的高溫天氣。

對於農民來說,如果剛入伏就經歷了以上這3象,那就是十分不好的氣候現象,莊稼地難以迎來豐收,大家需要特別註意。

當然,很多人也關心著今年的三伏天是否炎熱,晴天好還是雨天好,其實農諺給出了答案。

所謂的「伏王」,其實就是入伏第一天,那麽這句農諺也就不難理解了。如果入伏當天就下雨,那可能未來40天雨水都會十分頻繁,部份時日更是達到一天一場的頻率。

盡管這一說法誇張,但也說明雨水比較充沛,降雨偏多,大家需要註意澇情。

而對於農民來說,雨水多也是好事,畢竟莊稼生長急需水分,三伏天正是作物生長最旺盛之時,此時降雨可以很好的緩解高溫,也能保證作物正常生長。

字面上來看,伏天降雨是好事,只要不出現伏旱現象,雨水充沛,那麽作物就可能會迎來豐收,一畝地糧食可增收一擔。

「一捏」形容的是分量很小。這句農諺是說,如果入伏這天為晴天,那顯然不是好訊息,可能一顆豆子的收成只有一小捏,一畝地收成也將少得可憐。

相比之下,如果入伏這天降雨,那反而是好事,一顆豆子收成能達到一捧,這說明作物必然會迎來豐收。

民間也有「入伏晴,旱死豆」的說法,意思是如果入伏為晴天,那就說明三伏天會幹旱少雨,十分炎熱,以至於連大豆等谷物都會旱死。

如果初伏天氣並不是太炎熱,那麽可能中伏天氣會比較炎熱,用「湊」足以表明天氣之炎熱。

根據以往的經驗,三伏天是二伏最為炎熱,三伏次之,初伏相對要更低一些。所謂的「熱不透」,指的是氣溫不太高,可能雨天偏多一些,但不要以為初伏不熱接下來就一直不熱,中伏就會慢慢熱起來。

從字面上理解,如果入伏時降雨,那整個三伏天的「含雨量」就會比較大,可能到了中伏、末伏也會迎來降雨。

這一天氣對大家來說顯然是好事,可以帶來涼爽天氣,人們的舒適度明顯更高一些。

在筆者所在的黃淮一帶,已涼爽10天左右,幾乎每天都會下上一場雨,天氣十分涼爽。而從農業角度來說,這一天氣可為農作物生長補足雨水,緩解旱情,保證作物產量的提高。

但如果持續降雨,也會使得病蟲害增多,農民需要做好病蟲害的防範工作。

總體來說,伏伏有雨是好事,畢竟「三伏進三雨,五谷才進倉」,只要適當降雨,那作物就會迎來豐收。

從今天的天氣預報來看,中國多地迎來雨水天氣,如四川盆地、蘇北、皖北、鄂北、豫中東部、陜南、魯南、冀北、內蒙古中部等地區,將會迎來大到暴雨。

且這一雨水將會持續到18日,給這些地區帶來充沛的雨水和涼爽的氣候天氣。再結合上述農諺來看,入伏有雨水是好事,莊稼會迎來豐收,三伏天也不會太炎熱,大家怎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