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成績好不能「一白遮百醜」 遏制校園霸淩須完善評價體系

2024-03-21教育

半島網評論員 孟祥龍

針對近期的幾個熱點新聞,央視網發評論稱,校園霸淩出現高危苗頭。而在不少霸淩案例乃至侵害案件中,成績好的學生也可以成為施暴者,並且從周邊反應來看,成績好似乎成了可以被袒護、被原諒的一種理由和優勢。

盡管素質教育已經持續推進了這麽多年,但「唯成績論」依然是校長老師們晉升評級的硬指標,依然是社會上判斷未成年人,乃至成年人成功與否的最終標準。在學校裏,「唯成績論」的影響格外明顯,成績好的孩子能得到特殊的包容和保護,然而,成績好跟品德好不存在必然的正向關系,但只要成績好,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掩蓋一切其他方面的瑕疵甚至缺陷。

這能怪學校麽?學校不過是社會的一個縮影,倘若社會導向不是以各種成績論成敗,那學校何至於如此跟風?

所以,就回到了這幾天輿論一直熱議的那個話題,學校怎麽避免霸淩行為?不是說不唯成績論了,就一定能扭轉不好的校園風氣,確實有些孩子是學習不行,品德也不行,樣樣都不行,這大多能歸結在極其失敗的家庭教育上。但學校教育往往是未成年人教育的「護城河」,所以這就要求學校應該以更完善的評價體系來衡量學生、引導學生,所以,切實納入成績之外的其他標準來全面評價學生,才能更準確地反映一個未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其他維度究竟是怎樣的。

在一所學校中,如果連校長都認為成績好就不會幹壞事,那健全的學校教育怎麽可能建立起來。在全社會中,如果每個人都認為成績好的孩子才值得被誇,才是有出息,那麽試問,在這種社會認知中被熏陶出來的未成年人,他們的心態和觀念不還是得掉進「唯成績論」的怪圈裏?

未成年人,其實是成年人的一面鏡子,而學校,也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我們這些社會中的成年人,要不要好好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是個什麽樣子。什麽時候我們能打心底裏認為,教育不只是要教知識,更要教做人,那個時候或許我們才敢正視自己在鏡子中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