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雲五,攝於1954年。資料圖
一、通讀【大英百科全書】
王雲五是力學成才的典型,尤為世所艷稱者,乃是他通讀【大英百科全書】一事。1974年,86歲的王雲五在接受采訪時回憶,自己18歲到21歲的時候,「我因為好奇,當商務印書館初次代理發行【大英百科全書】時,我就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了全部。當年書價是三百元,三年付清,我的薪水每月是廿四元,於是,每個月要用半袋薪水去付書款。拿到了書,我是逐字逐句地閱讀,想想得來不易,就特別用心,對每一條都不放過。不到三年,三十厚冊的書我已經讀完了,從此,我也發現自己樣樣都看得懂了,就連高深的數學,也一樣通。」(見胡有瑞【學術界的奇人——王雲五存取記】,收入【王雲五全集】第18卷,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
這樣的苦學功夫讓人感佩。但他自己從很早時起就承認這不是治學的好辦法,如在【怎樣讀書】(載【讀書月刊】1930年12月第一卷第二期)一文中談道:「多看書也有毛病,這一點是我自己要懺悔的。隨便看書不但花了許多精神,而且是白費時間,這是多看的壞處。有一個笑話,【大英百科全書】本是一種參考書,而我卻把這部書從頭至尾地讀了一遍,像這樣的讀書是等於不讀書。希望諸君不要走我失敗的路。」王雲五號岫廬,在上引存取記中,記者寫道:「胡適是岫老的學生,逢人就推介岫老,而且必定宣傳一下岫老讀遍【大英百科全書】這件事。」而王雲五則如此回應記者:「我常對適之說,別宣傳了,我用的是笨方法,讀書不專,對每門學問只能得一大概,這樣就會一事無成了。」
茅盾曾在回憶錄裏嘲諷王雲五通讀【大英百科全書】之說:「……(王雲五)於一九二二年一月正式就任商務編譯所所長。他帶來了幾個私人。這幾個人實在是他的耳目。這幾個人為王雲五吹噓,說他兼通理、工科,善英、法、德、日四國文字,【大英百科全書】從頭到底讀過一遍。但這些肥皂泡不久就破了。編譯所中通英、德、法、日這四國文字,留學回來,專業為理、工的人,少說也還有一打左右,他們向這位新所長‘請教’一番,就匿笑而退。」(見【我走過的道路】上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一版)茅盾和王雲五在政治上分屬對立陣營,他對王雲五的譏刺也許不無偏見的成分,但我想,岫廬雖然下過卓絕的功夫,但究竟未成專家,學問的深度有所欠缺,也是符合常理的。可王雲五通讀過【大英百科全書】一事,倒未必是全無依據的吹噓。王雲五的兒媳李純瑛,後來用英文寫了回憶錄,前些年被譯成中文出版,書中記錄了她參觀王雲五在上海的書房時的印象:「他的書一本本擺滿了整片的墻,這裏什麽樣的書都有,從現代的書籍、精裝本到老式手縫的書冊,還有古時候的卷軸。我的眼睛停在一套【大英百科全書】上。這套書歪歪斜斜地在書架上互相靠著,有如受傷的士兵一樣。書的封面已經破破爛爛的了,書脊也已滿是皺褶,但是這些破舊的傷痕不但沒有降低它們的價值,反而更加顯示出歷史留下來的光輝。聽說爸爸不但研讀了共18冊的【大英百科全書】,而且還牢記了全部的內容。看到這套書,可以想見這些傳說,所言不差矣。」(李純瑛口述、王泰瑛整理、朱其元譯【烽火·亂世·家:王雲五家族口述史】,東方出版社2018年7月第一版,第191-192頁)李純瑛提到的【大英百科全書】冊數(18冊)與王雲五所說的(30冊)不同,這顯然是她不了解書的緣故。但她目擊書冊因翻閱而破舊殘損的狀況,應該屬實。王雲五當年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得的【大英百科全書】當然是嶄新的,認真讀過一遍,再加上多年摩挲,才會變得那樣罷?我是寧肯相信傳說,而不願解構佳話的。
1920年,王雲五在他上海住所的書房和他的兩個孩子,以及親戚合影。
二、德文也有相當程度
岫廬好藏書,其中外文書數量頗不少。1952年,他在【我的圖書館生活】(收入【我的生活片段】,華國出版社1952年8月初版)一文中回憶:「我自民國五年(1916年)由北平返上海,迄二十六年(1937年)八月中日全面戰事發生時,其間二十年繼續收集之書籍,連同前此已有者,計有木版書約三萬冊,鉛印及景印書約四萬冊,各國文字書籍約七千冊,合起來將達八萬冊。」茅盾回憶錄裏提到,在就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前,「高夢旦親自拜訪了‘隱居’在上海的王雲五。高夢旦帶了鄭貞文同去。鄭貞文(心南),留日學生,福建人,專業化學。據鄭貞文說:王雲五藏書不少,有日文、英文、德文的書籍,其中有不少科學書。有德國化學學會出版的專門化學月刊,從首卷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整套齊全;這種雜誌,鄭貞文在日本理科大學圖書館內曾見過,回國後卻不曾見過,不料王雲五卻有之。經過詢問,王雲五只得直說是從同濟大學醫學院德國化學教師那裏買來的,這位教師因歐戰而回國。王雲五所藏的外文書籍,極大多數是乘歐戰既起許多外國人回國的機會,廉價買來的。」
王雲五在【我的圖書館生活】一文中寫自己早年在上海肆力收書的情形:「那時候的英文專修學校,除星期日休息外,星期三和星期六的下午也停課;而這兩個下午我總是消遣於北京路一帶的舊西書店和河南路福州路一帶的中文書店。這些舊西書店多從拍賣行把外國人回國者的家具什物和書籍一起買回來。他們對於家具什物都還識貨,自能待價而沽;但對於西書既不知其內容,便只憑外表裝訂之優劣與書籍的新舊,胡亂定價出售。我在布先生那裏當教生的一年自動閱讀的書頗多,對於西學已略窺門徑,於是某書有用,某書無用,便不致隨其外表而定;因此,在那裏搜購西書往往獲得很有價值的名著,而代價之低往往在原定價十分之一以下。」這裏有關「外國人回國」的敘述,與茅盾所記相同。【我的圖書館生活】還講到,在王雲五加入商務印書館前的幾年,「由於第一次歐戰後外匯匯價大跌,美金一元僅當中國國幣七八角,於是向外國購買新出版書籍的價格至廉;同時我對各科學術都有了門徑,也就得以極廉之價選購最精要之作。加以最近數年漸能讀法文及讀德文書籍,故於中英日文的藏書外,還參入若幹法文及德文著作。」
王雲五舊藏【布羅克豪斯社交辭典】。
2023年初,我買到兩卷貼有岫廬藏書票的德文書,是【布羅克豪斯社交辭典】( Brockhaus' Konversasions-Lexikon )第十三版(1901-1903年印)的零冊。布羅克豪斯出版社以編纂出版德文百科全書聞名,【布羅克豪斯社交辭典】無百科全書之名,而有百科全書之實——到1966年,該系列就改稱【布羅克豪斯百科全書】了。【布羅克豪斯社交辭典】第十三版共十六卷,另有補編一卷,每卷均超1000頁,內附多張黑白、彩色圖片及拉頁地圖,好紙精印,是當時極有影響的豪華百科全書,只是篇幅略遜【大英百科全書】而已。既然王雲五早年的治學途徑是讀英文的百科全書,那他在學了德文以後,會想到再購讀德文的百科全書,也就自然而然了。
我手上的【布羅克豪斯社交辭典】第八卷、第十四卷,每卷書前空白頁的左上角均貼著一張簡樸的書票,除了「岫廬藏書」四字外,還印著「價值」「類別」「類號」「總號」字樣,但皆空白未填。書名頁左上角則鈐紫色橢圓形德文名章:Sze Go Sun Chinesischer Student,說明這套辭典是一位叫Sze Go Sun的中國大學生的舊藏。王雲五講過,他是舊西書店的常客,想來這套辭典就是買來的二手書。
王雲五真有能力讀這部德文百科全書嗎?還是有可能的。他在【我怎樣自修】一文中介紹自己「用比較的方法來讀外國文書籍」時曾寫道:「後來我研究法文和德文,從略能閱讀之時起,便設法購取已有英譯本的法文及德文名著,初時系比較閱讀,稍後則先閱法文或德文原本,遇有不很明白的文義才取英語本比較。……至於第一部德文名著與其英譯本比較閱讀者,記得是席勒氏的 Die Jungfrau von Orleans (【聖女貞德】)。」【奧爾良少女】是席勒寫聖女貞德的一部戲,王雲五能借助英譯本讀這樣的德文名作,說明德文已有相當程度。
三、岫廬藏書之歸宿
【布羅克豪斯社交辭典】書前另鈐「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圖書館」藏書印,這是怎麽回事呢?說起來,尚有一番曲折。
潘序倫在【立信會計學校的創辦和發展】(見【文史資料選輯】1980年第一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4月第一版)一文中提到王雲五為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捐贈圖書之事:「由立信同學會數以萬計的校友為本校新設圖書館征募圖書,在短短的一二年內就征集到中外圖書5萬余冊,其中最大的捐贈人是校副董事長王雲五,捐贈了2萬冊左右。」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新設圖書館」是1947年的事,岫廬藏書歸之當在1948年。
王雲五的捐贈,恐怕並非情願,而是不得已的。他在【我的圖書館生活】一文中談道:「寫到這裏,我不得不一述我從十八歲以來迄於六十二歲離開南京和上海之時,我的私藏圖書的命運。這些圖書除了事前借存於某學校約二萬冊以外,南行隨身攜帶僅占極少數,其他都分別托人保管,俾得便擇要轉運南來;卻因局勢轉變太快,而所托之人或由於畏禍,或由於其他原因,似乎都沒有盡其受托的責任。及京滬相繼淪陷,由於共產黨宣布我為戰犯之一,便實行抄家,於是我留在京滬的藏書,除借存某校及戰事初期移至香港者外,悉數遭共產黨繳沒,至於借存某校者,終久亦定被掠奪;故實際上的損失當占我的藏書全部百分之九十以上。」
立信會計專科學校校長潘序倫。
這裏提及的「事前借存於某學校約二萬冊」,與潘序倫所寫王雲五捐贈立信會計專科學校的圖書數量相合,「某校」當然就是指立信會計專科學校了。王雲五跟立信的校長潘序倫交情甚篤,因此才會把自己珍視的藏書「借存」於那裏。抗戰勝利後,王雲五成了政壇顯要,1946年出任國民政府經濟部部長,1947年升任行政院副院長,1948年,他在財政部長任上因發行金圓券失敗飽受抨擊,11月引咎辭職。11月26日,王雲五攜家眷自南京飛往廣州。12月25日,中共中央透過新華社釋出了一份四十三人的戰犯名單,王雲五位列第十五(編者註:習慣上稱為第一批戰犯名單,胡適在次年1月26日公布的第二批名單中)。1949年1月,王雲五出走香港。1952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立信會計專科學校被並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王雲五「借存」或「捐贈」的那兩萬冊書也就跟著到了上海財政經濟學院圖書館,所以【布羅克豪斯社交辭典】上才有了館藏章。館藏章上疊蓋了「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登出章」,證明這辭典還進出過上海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兜兜轉轉,如今它們又到了我手上。這恐怕要算是不很平凡的圖籍播遷之旅了。
1979年8月,潘序倫於王雲五九十壽慶後在海外發表了一封公開信,題為【潘序倫書壽王雲五】(收入【潘序倫文集】,立信會計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當中一段雲:「猶憶一九四七年我兄離滬之前,曾將多年收集之詞匯卡片數十萬張,交由倫當時主持之立信會計專科學校保存。建國以後,倫以為此屬文士之心血,國家之財富,理應歸之國家,俾發揮其應有之作用,因代為交與國立圖書館保存。我兄曾有誌於將此材料,編著中華百科全書。今國家已在京滬等地,設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網羅人才,全力以赴,遙想百科全書問世之期,定在不遠。倘杖履在此,倫知當亦為之莞爾首肯也。蓋使理想成為現實,寧非人生一大樂事乎?」潘序倫此信或有統戰之意圖,但其中透露的資訊還是值得玩味的。原來,王雲五為編著中文的百科全書,曾收集詞匯卡片數十萬張,最後也借存在立信會計專科學校。王雲五大半生,與百科全書,也可謂「癡纏」了。
• (小標題為編者所加)
劉錚
責編 劉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