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恐龍活了1.7億年,為啥沒有像400萬年的人類一樣,發展出智慧文明

2024-09-07科學

恐龍統治地球的時間長達1.6億年,在這漫漫時間長河裏,卻始終沒能前進演化成高等智慧生物,發展出文明,這是為什麽呢?

而人類出現距今也僅有400萬年,卻經歷了原始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和生態文明四個階段,且存在過多種文明。

同樣是作為地球的統治者,為什麽兩者間的差距如此懸殊?

與文明「失之交臂」並非偶然?

恐龍作為地球上曾經最強大、最神秘的生物,存在時間超過了1.6億年。

漫長的歲月裏,它們逐漸演化出繁多的種類,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化石,作為曾經來過的證明。

可惜,科學家們只能從零零散散的化石碎片中推測出恐龍曾經的生活,經歷的事情,無法再進一步。

因為它們沒能留下屬於自己的文明。

那麽, 將人類和恐龍區別開的「文明」又是什麽呢?

首先,「文明」是以文字的發明為標誌,達到較高智力水平的存在,可以是 城鎮的出現,文字的發明,建築的興起,或者科學技術的進步 ……也可以是超脫於物質之外的精神文明,是一種 道德、觀念、藝術、宗教 等等。

它擺脫了野蠻狀態的所有行為,構成了一種秩序。這種秩序有利於自身發展,向規則邁進。

恐龍為什麽沒有文明呢?再來看看恐龍的發展史。

恐龍的出現要追溯到二疊紀。那時,地球氣候幹燥,大量物種滅絕,只有少部份爬行生物適應了氣候,不斷前進演化奮力生存,就形成了早期的恐龍。

後來,大陸裂變,為恐龍物種的多樣化提供了生存空間。

到了侏羅紀,恐龍已前進演化出龐大的體型。在白堊紀,恐龍站上了時代的頂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物鏈。

從這段歷史中我們可以發現, 恐龍自出現起,似乎就是食物鏈中的頂端生物,沒有天敵的威脅、其他生物的侵擾,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中生存得悠然自得,這也 導致了它們沒有改造周圍環境的動力。

對比人類,從體格、力量這些自然內容來看,人類在自然界中並不突出。能夠成為地球主宰,是因為人類是善於利用工具的物種。人類的前爪變成雙手,制造工具,書寫文明。

而恐龍由於沒有生存壓力,自然也缺少創造、改造的動力。它們的前爪在長期演變中退化,前進演化出了龐大的軀幹和有力的雙腿和尾巴。

前爪的退化間接影響了腦容量的前進演化。人類之所以有較大的腦容量是源於人類長期的勞作,在勞作中萌生智慧,智慧又促進了大腦的前進演化。簡單來說,如果人類不能善於利用自己的雙手,就還停留在猴子階段。

龐大的身軀對恐龍的消耗就非常多了,況且要演化出較大的腦容量又需要耗費比自身多20%的能量,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恐龍想「長腦子」,可沒有「雙手」,無異於「癡龍說夢」。

另外, 恐龍是卵生動物,靠下蛋繁殖,孵化後的小恐龍不需要父母悉心的教導也可以很好長大。

這是恐龍同人類最本質的區別。人類是哺乳動物,子子代代相互傳承,這是文化進步的必要條件, 文化傳承的累積又是文明發展的基礎。

恐龍正是因為沒有親密的裙帶情感關系,才限制住自身文化的進步和繁衍,祖輩的意誌得不到傳承,湧現出的新意誌又得不到傳播,或缺少傳播的條件,如語言、文字等。

恐龍之間甚至沒有形成完整的語言系統,這就更加大的文明誕生的難度,也就造成了世世代代的恐龍始終困於野蠻的原始時代,不曾走出。

再加上恐龍時代的環境雖然慢慢變遷,但恐龍依然能夠很好地適應,自身對智慧的需求甚少。如此種種,沒有發展出智慧文明也就不足為奇了。

恐龍時代的落幕

關於恐龍的滅絕,科學家們眾說紛紜,誰也想不到如此強大的一個種族竟然在數億年後泯然於世。在長期的考古研究中,誕生了許多滅絕假說,其中最有名、也是目前最普遍認可的是「小行星撞擊說」。

距今約6500年萬前,一顆直徑為7-10公裏的小行星撞擊的地球。巨大的沖擊力造成無數生物死亡,自然也包括了恐龍。

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惡劣氣候影響持續了很長時間。有學者認為,巨大的沖擊波卷起了無數塵埃,大量的塵埃在下降過程中與大氣層不斷發生摩擦,消耗了大量的氧氣,致使無數恐龍缺氧而死。

漫天的塵埃遮天蔽日,擋住了太陽。沒有了陽光的照射,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逐漸萎靡、死去。那些以植物為食的草食系恐龍沒有了食物來源,也陸續死去。食草系恐龍的衰落造就了肉食系恐龍的減少,食物鏈自此全面崩盤。

猛烈的撞擊造成了地殼運動,不時發生的地震壓縮了恐龍及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更致命的是,地殼運動帶動了火山的活躍,許多火山噴湧而出,釋放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有毒氣體又融進了空氣中,造成更多生物的死亡。

大量的粉塵、有毒氣體,長期遮蔽了陽光,地球的溫度也驟然下降,氣候問題一度嚴峻,根本沒有給恐龍們前進演化過渡期,面對它們的是絕望的寒冷,加速了它們的死亡。

大量生物的死亡是疾病的溫床。一種新型的病毒在恐龍之間快速傳播,瘟疫侵蝕著它們的肉體,泯滅著它們的靈魂,剝奪著最後的希望。

長期籠罩在地球上的死亡陰霾,降低了生物的多樣性,恐龍的死亡是自然演化的結果。隨著哺乳動物的出現與競爭,恐龍漸漸失去了在生物鏈中的優勢地位和生存空間,最終被淘汰。

值得註意的是,我這裏介紹的恐龍滅絕的原因,融入了火山噴發說、氣候巨變說、疾病流行說和生物多樣性下降說。把它們都歸為「小行星撞擊說」是因為我認為這些假說都源自它,或者說是它的出現帶動了這些假說的誕生。畢竟,物種滅絕的原因不單單只有一種,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就好比「壓死駱駝的不是最後一根稻草」。

還存在其他一些具有豐富想象力的假說,比如「造物收割說」,這是認為由高等外形文明滅絕了恐龍。「洪水迴圈說」主張周期性大洪水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關於恐龍的猜想如今還在繼續。科學家們推測,鳥類是恐龍中的翼龍前進演化而來的,是恐龍的唯一延續。

獨一無二的人類文明

恐龍時代的落幕迎來了哺乳動物的新生,在一個新興生物逐鹿群雄的500萬年前,人類脫穎而出。

那時的人類還處於古猿階段,開始適應地面的生活。但是強大的猛獸經常對人類生命造成威脅。於是,人們開始制作簡單的矛,學會生火來抵禦猛獸,進入了亦人亦猿的腦容量增加階段。

大約20萬年前,人類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冷空氣侵襲著人類居住的山洞。為抵禦寒冷,人類不得不摒棄原先的居所,開始遷徙,尋找更溫暖,更適合生存得地方。

可惜,全球氣溫都在下降,不管人類跑到哪裏都無法躲避嚴寒。他們不得不開始建造房屋,辟出生存空間。這時,高智慧特征和行為復雜性開始顯現,形成最早的「智人」。

「智人」的出現,使人類之間的交流出現了問題,比如復雜工藝的傳授、前人的經驗教訓等等都難以用簡單的肢體語言表達。同時,隨著智力的發展,人類逐漸需要情感傾訴。大約5萬年前,語言誕生了。

人類將積累的各種經驗用語言的形式傳播出來,有利地減少了族人的意外死亡,大幅增加了人類存活率。

人口的增加使交流變得更為重要,口口相傳的模式已不再能滿足人類的知識儲備、傳播速度,他們急切地尋找新的出路。

公元前4000年,文字誕生了。文字的出現使知識、智慧、思想能夠與人分離,得以較為廣泛地交流和傳播,形成普遍觀念,誕生了社會組織。

有了社會組織,就逐漸湧現出領導者。接著,領導者們帶領人類建立城市、發明農業,智者們推動文化和科技的進步,思想們帶來道德禮儀的約束,社會規則漸漸浮現,構成了人類文明。

可以說,人類文明經歷了許多坎坷,但這些都是必要的,每一個坎都奠定了人類文明的誕生。

正是因為嚴峻生活環境帶來的壓力,和人類勇於攀登的決心才促成了如今的文明盛世,試想一下,假如人類的早期生活也如同恐龍一樣瀟灑,我們至今還可能在樹上剝香蕉吃呢。

而如今,人類的生存挑戰依然存在,文明還將延續。

結語

人類的文明是歷史長河的必然選擇,大自然奉行的不是「強者生存」,而是「適者生存」!

人類文明來之不易,難能可貴,是宇宙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將由我們書寫未來,點亮茫茫星河。

人類文明將繼續延續,不朽著我們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