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中國小行星防禦方案出爐,多點布局,反導能力迎來飛躍!

2024-09-07科學

根據中國新聞網等多家媒體的報道,中國科學家們最近推出了一項獨具中國特色的小行星防禦策略。小行星,通常指的是那些體積相對較小的天體,它們與地球發生碰撞的風險正在逐步上升。盡管每年都有新的統計數據公布,但這些數據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隨著時間的推移,透過對小行星的探測、分類和編號,科學家們發現小行星的數量正在快速增長。

從2011年至2021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小行星的總數從1.9萬增加到了2.6萬,其中直徑超過1公裏的小行星數量大約為500顆。這些數據清晰地揭示了小行星數量的增長趨勢。如果未來有類似尺寸的巖石小行星與地球發生碰撞,其造成的破壞力將堪比我們在【天地大沖撞】等災難電影中所目睹的場景。自太陽系形成以來,太陽系內就散布著大量的小型巖石體,包括眾所周知的小行星帶。

目前,天文學家將那些距離太陽大約1.9億公裏以內的天體歸類為近地小行星。這些小行星的軌域特性、數量以及其他相關資訊正在被系統地記錄和統計。與此同時,這些小行星與地球發生碰撞或近距離飛掠的風險也在逐漸增加。如果沒有適當的防禦策略,一旦發生這樣的事件,可能會引發災難性的影響。

中國提出的方案是「伴飛+動能撞擊+伴飛」。首先,發射探測器進入小行星軌域,進行伴飛觀測,詳細研究其尺寸、結構等科學數據。隨後,透過動能撞擊的方式,使小行星的軌域發生偏移,從而避免與地球相撞的風險。

當前國際上已經提出了多種應對小行星的方案,例如爆炸、牽引和拖拽等。面對這一問題,迫切需要全球合作,尤其是航天大國之間的協調與統一,進行全面的方案設計,並對相關要素進行調整,才能有效地防禦小行星威脅。

2024年9月5日,第二屆國際深空探測大會在安徽黃山舉行。

小行星防禦遠比反導復雜得多,首先是因為它的動能極其巨大。不同於導彈,碰撞小行星並不一定能徹底解決問題,撞擊可能產生不了預期效果,對其軌域的幹擾和偏移往往不會產生顯著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究竟該使用什麽手段來改變它的軌域?甚至如何有效摧毀小行星?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重大挑戰。

之前我們了解到反導系統的相對速度極快,只要命中或進入殺傷範圍內,就能對導彈產生有效打擊。然而,小行星的情況有所不同。如果中國能夠對「伴飛+動能撞擊+伴飛」這三步節奏進行調整,便表明中國在反導技術的探測與攔截方面已經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突破。

解放軍在演習中發射了一枚地空導彈。

您是否曾聽聞一個在航天和導彈技術方面尚未完全成熟的國家能夠制定出小行星防禦策略?要實作有效的防禦,關鍵在於擁有遠距離發射、大動能和高精度的綜合技術實力。只有這些要素的整合,才能建立起一個有效的防禦系統。因此,中國提出的這一方案,不僅展示了我們在反導技術領域的新進展,也標誌著我們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實力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深度好文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