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地產廣告什麽時候會死?

2024-10-12財經

1

近日和一個老朋友聊天,得知他在不久前剛把經營了十幾年的廣告公司關閉。他說結束了最後一個專案,送走了最後一個員工,空蕩蕩的辦公室,2個月後租期也將到期。曾經一代輝煌,終於無聲地落下帷幕。

像這樣 的故事,這幾年已經不是什麽新鮮事。 當地產上遊不復往日風光,渠道綁架了推廣,作為乙方的廣告公司自然面臨更艱難的局面。

月費越來越低,低到已經開始養不起團隊;回款越來越難,在艱難的時候,很多地產廣告公司的老板甚至賣房或者貸款開薪金。曾經的創意大拿們紛紛出走、轉型,謀求更好的出路。剩下的出品,大多都是行活。地產廣告,開始淪為一個低端的執行產業鏈。

就在當全行業都覺得活不下去的時候,一個名為「三英機構」的廣告公司卻逆勢而起,活得相當不錯。不僅業務量 充足,服務費線上,而且很多專案都是業內知名專案,像中建北京宸園、中建宸園、璞園park、北京國賢府、縵雲廣州、梵悅108、建發觀雲、保利星宸和煦、永定樾等等。加上在昆明、成都、蘇州的公司布局,算下來,一年同期操盤量遠超100個。當然,三英也不負所望,每個案例,都做出了口碑和品牌聲量。令業內紛紛談論側目。

就在這幾天,三英機構也更名了,新名字叫三英創意中國。攸克君在房地產這行也呆了好些年,作為旁觀者見證了地產廣告行業的全程起落。「創意」這兩個字出現在三英的新名字裏,似乎是再一次去審視廣告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如果你一直做三流的執行,那你肯定沒有價值。

別抱怨大勢不好,大勢越不好,創意越有其價值。

2

攸克君常常會懷念,當初剛入行時的屬於創意的那個黃金時代。那是一個無比尊重創意、並讓人沈浸其間的年代。 攸克君 的一個朋友告訴說,當時為想一句廣告語,加一個通宵是常有的事。你別不信,那會對專業就是這麽較勁。

從深圳、上海、廣州到北京,各個城市都有響當當的值得整個創意界高呼「牛X」的案子。從最早的SOHO,到後來的望京 class、泰禾院子等等,紅鶴、攬勝等一幹廣告公司在業內聲名鵲起。面對這樣的廣告團隊,開發商從來不擺甲方的架子,都把這些廣告牛人奉為上賓。

工作關系, 攸克君 曾不止一次和這些「大師」們一起開會,從定位梳理、廣告創意的角度而言,那時的專業能力不得不敬佩。記得當時海南樓市升溫,一家民營開發商老板大手一揮,在海南拿下了巨幅土地, 擼起袖子發誓要大幹一番。

老板號稱「行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個老板也確實是「不拘小節」,拿地的時候可能連地塊條件都沒細看就拿了,用今天的話說,就是 「閉眼沖了一波」 。地拿回來,老板手下的團隊一看具體條件,有點傻眼,海南最熱的地塊,都是「別墅靠大海」,但是這位老板拿回來的地,非但一點不靠海,還全是山。

沒有海的海南意味著什麽?購房者會買賬嗎?團隊很撓頭,覺得這專案幾乎沒法做,但 誰也不敢挑老板的不是, 只能硬著頭皮往前推進。

一家業內頗有口碑的廣告公司被引入進來。要是只會行活的團隊,也許看完專案,就該撤了,但這家廣告公司口碑好就好在總有不走尋常路的創意。團隊前期跑了十多趟專案現場,研究了幾乎所有的地塊資料之後,提出了一個不僅為甲方認可,也為當時業界稱道的總體思路—— 「過海才看山」

這條思路的核心,是將「海景」和「山景」區分開,分別對標兩類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人生階段。本來是劣勢的山,反倒成了「山,是海之後的人生階段」,初級成功者靠海,而真正社會頂端的成功人群要的是山, 海只是自由,而山是高度。 瞬間,局面刺破。精準地打中了時年最有價值和消費能力的人群。

3

這類創意,真不是「自嗨」。

其後市場的表現,佐證了當時的成功人士確實「吃這一套」,專案賣得很不錯。

攸克君 想什麽叫不是行活?這就不是行活,解決痛點,提供價值。

如果都照著這樣的路子走下去,地產廣告公司也走不到今天這樣的境地。但是,實踐反復證明, 事物都不是線性發展的, 地產廣告這個行業也是如此。後來市場的下行,行業的衰敗,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但,市場好的時候,都能掙錢,然而,一旦市場轉差,周期性的紅利消失時,命運極致轉折就勢不可免。現金流緊張之後,甲方基本不可能再像行業上升期,為好創意、高專業能力支付高價了。

再加上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沒有核心能力後就開始拼低價,在開發商越來越沒錢的大背景下, 行業的取費標準越來越低, 由此進入了一種「惡性迴圈」。迴圈到現在,局面就變成了「房地產廣告已死」。

有人說,是市場殺死了房地產廣告,在 攸克君 看來,某種意義上,是 房地產廣告公司自己把自己「殺死」了。

我們說,與其一直唱衰,不如去尋找出路。想活下去,甚至改變某種趨勢,要把專業能力找回來,把創意能力重塑起來。畢竟地產行業依然是支柱產業,擁有萬億市場。 只要有房產交易在,就有創意的價值。 歸根結底,還是要回到給甲方——開發商、地產專案創造價值上來,能做到這一點的地產廣告公司, 不僅能存活下來,還能活得更好。

和開篇提到的三英團隊接觸多了之後, 攸克君 愈發相信這一點。

4

三英這幾年真是一股行業逆流。 攸克君 對三英印象很深的一點是,他拿專案的能力特別強。現在拿專案大多都需要比稿。 真金白銀,一比便知曉。 攸克君 所知道的三英與中建智地的緣分,就源自幾年前,中建宸廬的比稿。當然那時候專案還不叫中建宸廬。甲方領導給了一個王維故事線的引子。於是BOSS章華楠親內建隊,從王維的詩畫、精神、輞川別業,到整個唐代的生活方式、中國儒家文化等等,全部進行了系統深研。又針對宸廬所在的順義這塊地,以及墅區低密的產品,結合現代人忙碌而向往一種回到內心、更放松的狀態,提出「閑適自在」的核心故事線,一下子就打動甲方,由此開啟了戰略合作。

之後,一起走進藍田輞川,溯源王維精神。在園林打造上,根據王維輞川二十景營造詩畫之園。構建宸雅會圈層平台,將美學、詩畫活動等融入,整體故事線形成完美閉環。後來的銷售業績與品牌口碑,也證明這種故事線操作方式的成功。當然,在其後中建智地其他專案上,也得到更成功的印證。

攸克君 想,在中建智地的推廣上,一再證明的, 不是一個單點創意的制勝,而是其中傳遞出的一整套頗具創意性、體系性的故事構建能力。

品牌上,沈澱了唐風宋韻——這個鮮明文化符號。針對每個專案,從文化溯源、產品設計到行銷推廣,延伸到視覺、現場、示範區等,全維落地。

能找到故事的核心概念,並形成體系化,這是三英團隊和甲方充分協同之後共同的答卷。 廣告公司不再是一個執行公司,而成為一群並肩的夥伴。

這麽多年, 能遇見如此有抱負、又同頻的開發商一起相伴成長,這真是創意的莫大幸運。 三英把每一部作品的口碑做得很好,業務雪球於是也越滾越大。目前80%的業務量都是老客戶帶來的。

5

廣告公司向來不是大型企業,但是,埠、工作界面一點也不少,有前台、有中台、也有後台。如果僅僅把創意這個職能固定於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崗位,那麽,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下,創意能力其實是難以保障的。

時代變了,傳播環境也變了。 過去的年代,媒介環境是單一化的,情緒體系是規律性的,那時,一個好點子,如果足夠好,可以打透所有,層層放大,引起共鳴。而且,那個年代的使用者、民眾,在前流動互聯網年代,還沒怎麽見過「市面」,閾值較低,好點子也容易打透。

但是,現在不行了。資訊環境高度多元化、碎片化,情緒的非規律性也表現得更強,切換轉場也變得更快,人們的閾值更高,一個點,很難打透所有人, 成功的創意要兌現,就必然需要一個生態系。 全案策略、創意技術、IP制造、影片傳播、直播引爆......每一個環節都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 形成一個相互連線、相互支持的產業鏈。

用三英自己的話說,就是:既要秉持以創意作為核心驅動力,更要不斷補強各個創意場景,吸引更多創意人才投身其中,在創意生態系下,讓創意價值最大化。

攸克君 以為,這便是一種活得更好的能力。換句話說,三英證明的是:我們要掙的是價值的錢。

6

廣告公司還有一個魔力,是對於前沿事物的探索與引領。就是你需要有一些堅守,比如創意的基本功,這個是任何一個年代都需要的。 另外你需要變化、更新。 三英BOSS章華楠和 攸克君 說的一句話是, 「要死也要死在新路上」 開發商大洗牌,廣告公司也迎來大洗牌。如果你一直走老路,那一定是絕路。新路,可能面臨風險、需要資產投入,但,我們願意去嘗試。

就比如,如何去擁抱人工智能作為創意工具的套用。

人工智能給創意行業帶來兩方面的改變:

其一,是創意能力的提升。 它能實作一些舊有技術環境下不能實作的創意,並且確保高水平。 一個朋友曾經對 攸克君 說,他做一個案子的時候,一直想找或者做一張在漢堡中夾著相機鏡頭的圖片,但無奈圖庫中沒有這樣的圖片,而即便是自己實拍,也難以拍出滿意的效果。但是,有了AI技術之後,他得到了滿意的結果。


其二, 成本的下降和事務性工作減負。 現在的AI套用型技術,最成熟的領域之一,是視覺相關領域,例如繪圖、影片等,這與廣告公司的業務線有高度的重合。深度、熟練地將人工智能技術套用於廣告公司的日常生產中,可以降低事務性、重復性、基礎性的工作強度,降低成本,將更多的資源集中到創意上來。

這實際,基本上也正在重塑一個地產廣告公司的生產模式。

但是,這些新技術的套用,帶來的首先是投入問題,在實作邊際效用致使成本下降之前,新技術是要增加投資的,這就變成了一個戰略問題。能做戰略思考的廣告公司並不多,在更多廣告公司老板眼裏,這是一個接一個的「活兒」,幹一個「活兒」,吃一碗飯,生計而已。

如果沒有這種戰略性的思維,就很難看到這些新技術能夠給甲方、給終端使用者帶來的新價值,當技術壁壘被打破,想象力便有了可以落地的效率工具。利用新技術,可以讓客戶更加沈浸、生動、有趣地理解到創意的輸出。可以將未來的生活場景,輕松呈現眼前,拉近與客戶之間的一個認知。

對於甲方和市場而言,這都是 增量價值, 對於地產廣告公司而言,能夠提供這種增量價值,也許才是真正的未來生存之道。

人類總有一個習慣, 困境襲來時,總是會向歷史尋找答案。 這種習慣最為經典的便是歐洲的「文藝復興」,透過重拾過往文化、藝術中對於人性、人本的尊重,掙脫中世紀教廷對文化、意識和思想的束縛。這與如今地產廣告公司重新把創意放在核心地位,多少有些異曲同工。

但是,已經更名的三英,用它的經驗說明了這種「重拾」並非簡單的重復,而是順應時代與環境的變化, 用新的視角和技術,賦予創意更強內核、更廣的外延, 創造並且實作更大的價值。

就像如果只是重復和重拾過去的經典,便不會有但丁、米開朗基羅、達芬奇這樣傑出的人物,他們之所以能夠彪炳千秋,都源於將時代的新意賦予經典的內核之中。

三英蹚出來的,便是這樣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