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財經

吳銘:必須把貨幣與金融嚴格區分開

2024-10-12財經

從共產黨在中央蘇區建立蘇區銀行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再到改革開放之前,共產黨啥時候搞過金融呀?那時候共產黨就只弄貨幣,壓根就不搞金融。不但不搞金融,還不讓其他勢力在根據地裏面搞金融呢,對高利貸那是嚴厲打擊。並且,共產黨剛解放全中國,就把股市這類金融市場給取消啦。

把金融和貨幣給弄混了,也不加以區分,這對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經濟貨幣歷史來說,那可真是極大的歪曲呀。

首長講,中國的金融跟西方金融有著本質上的差別。意思就是,不能憑借你滿腦袋的那些西方金融觀念來生硬地套用到中國共產黨的經濟貨幣以及金融實際和歷史當中。

共產黨在貨幣和經濟方面的本事那可太了不起啦,經驗特別獨特呢,西方經濟學根本就理解不了!新中國呢,一邊得應對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全方位的遏制,可它卻是第三世界國家裏唯一一個實作工業化的國家哦!而且還能支持第三世界的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在國內搞醫療、教育革命以及土地改造,人口和壽命都翻倍啦,社會環境那是安安穩穩、和和美美噠。要是沒有特別厲害的貨幣工作,那可絕對做不到這些呀。

我們共產黨在不同時期,像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建國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都特別重視貨幣在分配行業勞動力資源方面的作用,能平衡各行業階層的利益收入,還能突出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也能形成一二三產業的有機結構,並且能支撐國家對人力物力的動員能力。但我們可不是僅僅甚至重點依賴貨幣的這種功能哦,我們更看重的是公有制和勞動人民群眾集體所有制的作用,靠的是土地改革、三三制、統一戰線、人民公社以及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來動員人力物力、形成政治經濟的重點。啥時候重點依賴過金融呀?壓根就沒有過。

各個革命根據地、抗日革命根據地以及解放後的全中國,到底存不存在股票市場呀?根本就沒有呢。那有沒有理財、信托、基金、期貨以及虛擬貨幣呀?也都沒有哦。還有儲備外匯嗎?同樣沒有啦。我們一直堅持國際收支平衡的原則,只有一點外匯,主要是用來購買西方的黃金。有離岸人民幣嗎?沒有的,人民幣不會出我們的國門,自然也就不存在人民幣自由兌換這一說啦,人民幣的匯率是由我們的政權來決定的,壓根就沒有什麽匯率市場。

保險和再保險業呢,有股份制的情況存在,那可都是舊時代留下來的東西啦。當時是為了參與國際經濟金融的鬥爭,所以我們就保留了一些,像中國銀行、中國交通銀行,它們就保留了股份制。保險公司也沒被完全取消掉,不過實際上它發揮的作用不是特別大。國債呢,在解放剛開始的時候發行過,後來把這部份國債還清了之後,到了 60 年代後期和 70 年代,就不再發行國債啦。

新中國剛成立那會兒,銀行是比較獨立的,主要負責貨幣發行和流通控制這方面的職能。從 1968 年開始,銀行就被收歸到財政裏面啦,成了財政部門底下負責貨幣發行業務的一個部門,各個省市自治區的人民銀行呢,也歸各自的財政管。這其實就表明中國把西方那種銀行給取消啦,也就意味著在這個時候的中國只有給社會主義公有制服務的貨幣啦,而基本上那些服務於各種私有經濟的金融就沒啦。

從本質上來說,貨幣帶有很強的政權和主權內容,它是政權和主權的重要組成部份呢!要是沒有貨幣,或者貨幣權力不在該在的地方,那就意味著政權也不在該在的地方啦。政權才是發行貨幣的主體,銀行可不是發行貨幣的主體,絕對不能讓銀行去發行貨幣。這是個特別簡單明了的道理,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道理,實際上也是中國現在的主流學界一直忽略的問題,這就導致了貨幣權力跑掉了,貨幣主權淪陷了,接著就使得中國經濟變成了殖民地化的情況。不管中國人民有多努力,生產要素有多齊全,基礎設施有多完備,商品和服務出口有多大,中國的政治和社會有多安全多穩定,中國總是會有經濟困難,總是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金融呢,像股市、期貨、債券、理財、基金、信托、保險、再保險、匯市以及虛擬貨幣這些,就是在侵占、篡奪和扭曲貨幣的權利呀,也就是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呢:原本那是由政權透過財政來掌握貨幣發行權,並且由政權的銀行去執行貨幣流通控制權的,可因為金融變得市場化、開放化、外資化、買辦化啦,就被國內的金融資本和國際壟斷金融資本勾結在一起給瓜分啦,政權的幣權就大大地被削弱啦。

具體來講,其一,原本應該主要發放給公有制經濟的貨幣,沒再按足量發放給公有制經濟,而是把足量的貨幣發放給了外資、買辦以及私有經濟。

二是原本得重點發放到尖端工業、基礎的工農業、國營商業體系以及教育、醫療、衛生、基建這些領域的人民幣,結果卻被發放給了房地產、旅遊業、金融業這類所謂的第三產業。

三是本來應該給醫療、衛生、教育、基建和尖端工業撥款來發行人民幣的,可卻讓這些領域的企業「自己管自己,自己承擔盈虧」,透過貸款的方式給這些行業發行人民幣,要不就是政權不向這些行業發行人民幣,而是讓國內外的金融資本給這些領域發行人民幣,就像「社會辦醫」「醫療產業支柱化」「教育市場化」這類情況。

四呢,本來是由那種很強大的全民所有制經濟、集體所有制經濟以及國有銀行體系來負責回收政權發行的人民幣的,可結果卻被外資、買辦資本、私有資本給用房地產、金融業、互聯網企業給截留回收了,這肯定是把這些人民幣都回收進了外資、買辦資本的手裏啦,這樣就形成了外資和買辦資本的財閥割據局面,還接著發行更多的人民幣呢。

五是原先在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是能夠被掌控的,可由於公有制以及集體所有制經濟出現了萎縮的情況,政權就失去了對市場上流通的人民幣的掌控權。

這麽做最後會是啥樣呢?

一是公有制體制出現瓦解情況,其主體地位也不再具備。

二是那些頂尖的工業紛紛都倒閉了,中國的科技發展前進起來特別艱難。就是中國的住房、醫療、教育、養老之類的都成了像「大山」一樣的存在。

三是中國人民的失業率一直處於比較高的狀態,沒有下降。

四是外資以及買辦經濟在中國瘋長、胡亂擴張。

五是官僚與資本借著「政府購買服務」的名義,權力和資本明目張膽地相互勾結。

六是一些大企業以及部份地方政府到國際和國內的金融市場去融資,借助中國的勞動、中國的企業、中國的資源、中國的商品和服務,讓原本沒有任何信用的國際和國內金融資本有了信用,與此同時還對中國的主權銀行進行了像釜底抽薪那樣的破壞。

七是各地僅僅能「招商引資」,還有各種優惠政策,得低聲下氣的。

到底是什麽引發了這種離譜的結果呀?

我不重點提及我們當中好多人的買辦立場這方面的問題啦,我就著重強調認識方面的問題。

沒意識到貨幣具有主權和政權內容這回事;也沒明白所謂的金融,尤其是金融的市場化、開放化以及外資化,其實就是把貨幣權利出讓給了國際和國內的金融資本。還沒意識到央行制度把貨幣發行權從政權那裏給割裂開來了,而銀行又變成了「企業化」,「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還「引進國際戰略投資」,這就意味著把政權、貨幣和經濟給割裂開了,三者相互孤立。這樣一來,政權既失去了運用貨幣發行手段來動員和分配行業勞動資源、平衡行業利益、構建一二三產業的有機結構以及把人力物力動員到重點領域的能力和手段,也失去了透過公有制勞動生產體系直接動員人力物力的足夠能力。

公有制企業沒了貨幣支持就陷入了困境,銀行呢,也沒了發行貨幣的依據,沒法生存啦。政權、企業、銀行這三者相互割裂,都陷入了困境,被敵對勢力一個個給擊破了。

要加強國家的經濟建設,起始點得是合理地分配各個行業的勞動資源,讓各行業的利益達到平衡,構建起各個產業行業的有機組合,把國家建設發展的重點凸顯出來,提升政權動員人力物力的能力,把住房、教育、醫療、衛生、基建、文化等這些民生方面的問題給解決了。出路就在於強化公有制,保證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關鍵在於對相互勾結的國際和國內的金融資本進行限制和清算,讓它們別再侵占、篡奪和扭曲中國的貨幣主權了,把幣權給收回來。

講金融的時候,如果不把金融和貨幣區分開來,就像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一樣,肯定會混淆金融與貨幣的關系。這樣就必然會回避在金融市場化、開放化、外資化的政策環境下,內外金融資本對貨幣發行權和流通控制權的侵占、篡奪和扭曲。而且必然看不到,這種侵占、篡奪和扭曲正是中國公有制(國有制)被沖擊、被瓦解的根源,同時也是中國一切經濟問題的根源!

別把美元加息當成中國問題的緣由,得把金融自由化看成中國經濟問題的起因。要是沒有金融自由化,美元加息對中國沒啥直接的影響。相反,那所謂的美元周期、美元加息,不但不是中國經濟問題的根源,反而是中國經濟大發展的契機。或許,要是中國不搞金融自由化,美元或許都不敢搞周期呢。

也許,將貨幣和金融區分開來,算得上是中國經濟思想領域的一次革命,也是解決中國經濟問題的重要部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