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教育

央媒開撕,「醜」丟到法國的熱搜事件,試問哪個家長看了不心梗?

2024-03-25教育

學習是一種心智勞動,需要父母的理解、陪伴和幫助。

新學期終於開始了,家長們心中是不是長舒一口氣呢?

畢竟每次開學前,不少人都會經歷一場關於寒假作業的「劫難」。

前不久,網上一位博主拾作業不昧的經歷成了熱門新聞:

這名博主去巴黎旅遊,沒想到在飯店撿到了「秦朗」遺留在廁所內的兩本寒假作業。

當時的假期「余額」已經不足,但這份寒假作業仍是一塵不染。

隨後這名網友釋出影片尋找失主,並表示會將作業帶回國。

此影片一出,瞬間引發百萬網友的關註。

評論區也十分熱鬧,大家各種調侃:

「孩子扔作業都跑巴黎去了,結果還沒扔掉,秦朗小朋友的心情,估計不會很晴朗!」

「這下全國叫秦朗的小朋友都在心驚肉跳。」

「糊塗啊,扔之前把名字擦掉啊,一看就是新手」

……

不過事情發酵後,央媒甚至親自下場手撕,直言這件事有博流量之嫌。

不過,這件事雖然疑似炒作,可類似事件確實每年都有,而父母為孩子寫作業這事其實也操碎了心……

作業「趕工」現場

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前陣子都刷到過這個叫做【補作業】的影片「大片」。

「一支筆一盞燈,一個晚上創造一個奇跡,這就是中國速度。」

「你可以不相信大年三十的夜晚是個不眠夜,但請相信,開學前的一晚是真的萬家燈火!」

有的孩子把作業一字排開,對比之下,沒做的作業明顯比做了的多了好幾倍。

湖南邵陽一名小女孩,在得知 寒假還有5天但作業還有7本沒寫 後,崩潰大哭求助姐姐:

「姐姐,你幫幫我呀!」

河南一名10歲男孩,在接到學校臨時通知第二天開學時,直接拿出上千壓歲錢哭著找媽媽:

「媽媽,我的壓歲錢都給你,你幫我寫作業吧!」

也有全家總動員,一起幫忙補作業的: 「一個人的作業,五個人的戰場」:

這邊是場外求助,另一邊還有不分場合、不分時間、不同姿勢爭分奪秒「趕工」的。

比如在回程車上、旅行途中趕作業的:「 看高鐵速度快還是你寫的快。」

有的孩子放假很是繁忙: 「前兩天忙著玩,現在忙著在高鐵上補作業。」

圖書館也被「趕作業大軍」占領:

還有經典的「邊哭邊寫」劇情, 在家熬夜到淩晨奮筆疾書,眼淚沒停過,筆更是不敢停:

有的「不求做對,只要做滿」:

當然,沒有做完的作業 「不慎遺失」 的情況也是有的:

但在這個時間點上丟作業,網友們對此中的含義是心知肚明的,卻又從不點破,只是默默 「幫助作業回家」:

而機智的班主任們,也早已預判了各種突發情況,在班級群裏「溫馨提醒」:

「落在老家的,趕緊去拿;落在別的城市的,快遞回來也來得及;被家長‘不小心’丟了的抓緊買本新的……」

有網友說:「孩子這樣補作業,真的能學進去嗎?」

也有家長著急上火:「孩子老是這樣瘋狂補作業,這不就養成了拖延的習慣嘛!」

其實,孩子不愛寫作業、不愛上學、不喜歡聽課,都是很正常的現象。

家長一味地逼迫是沒有用的,只有先搞清楚孩子「為什麽不想主動學」,才是關鍵。

孩子為什麽不愛學習?

【清華學爸教子經】裏有一句話:

「孩子小時候缺乏自制力,對學習等艱苦的事情,不主動是常態,主動是非常態。」

教育路上,指望孩子自覺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愛玩是孩子的天性。

而不愛學習的孩子,大多有以下幾種情況:

1、沒有興趣,看不到希望

有心理咨詢師說過:一個孩子優不優秀,和他是否找到了興趣點,有很強的關聯性。

紀錄片【零零後】中就有這麽一個孩子,他從小就調皮搗蛋,拿著棍到處稱王稱霸:

讀書時成績差,曾被老師單獨留下來開小竈,結果導致他更厭惡學習。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父母發現他對橄欖球有很大的興趣和天賦,便試著 鼓勵他多參加活動,調整對他的期待和目標。

而他自己也因此被點燃了熱情,經過堅持不懈的練習最後被中國橄欖隊主教練看中。

很多孩子做作業不積極、上課不認真,大多是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點,覺得看不到希望,因此很容易自我放棄。

2、目標不明確,學習無動力

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曾說過:

「孩子們無法理解考大學的真正目的,只認為考上大學是為了滿足家人和社會的期待。

沒有發自內心的想學習,喪失了學習的真正意義,逆反厭惡的心理就開始在心中萌生發芽。」

另外,過高的學習期望和過重的學業負擔也會使孩子產生逃避和抵觸情緒。

3、方法不當,效果不佳

如果孩子的學習方法不適合他們的學習風格和需求,可能會導致學習效果不佳,從而打擊他們的學習熱情。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學習方式和節奏,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於提高學習興趣至關重要。

好的教育從來不是用力,而是用愛

【正面管教】裏有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覺得教育孩子很痛苦,那一定是你用錯了方法。」

鄧明揚是國內唯一一位在2020年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的高中生。

一開始,鄧明揚的父母也熱衷於輔導他的學習,經常為他提供指導和建議。

然而很快他們就發現,這樣不僅容易讓自己感到焦慮,也剝奪了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於是他們決定改變策略,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 當好引導者和支持者,而不是過度的幹涉者。

在這種新的教育方式下,鄧明揚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其實,孩子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教育的折射。

因此,當孩子出現學習不積極等問題時,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妨嘗試換一些方式處理:

1、站在孩子的視角去考慮ta能接受的方式

孩子不起床就在後面一直催,孩子一寫作業就在旁邊催促監督。

類似這種過度幹預的行為,其實逐漸削弱了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使他們的「自我」變得越發薄弱。

而想要孩子更自覺,父母可以設定合理的規則和期望,但也要允許孩子在一定範圍內自由探索和決策。

只有這樣,孩子的自律能力才會逐漸被塑造和提高起來。

2、及時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

在孩子的作業上,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用鼓勵和共同努力去代替數落。

只有當努力被肯定,進步被發現,孩子才會更有成就感,從而做得更好。

不如和孩子說「寶貝,我們一起來完成作業」「作業哪裏有問題,我們一起解決」,讓孩子在溫情中自覺自發做作業。

3、陪伴和行動

有句話說得好:

「學習是一種心智勞動,需要父母的理解、陪伴和幫助。可惜很多父母只會催促和提要求,從來不給方法。」

想要孩子積極主動學習,父母可以先陪孩子做好梳理和計劃工作,讓孩子多想想ta想達到的目標。

在下班後也可以看看孩子的計劃完成情況,和孩子一起分析,從而逐步提高計劃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