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收藏

新手紫砂壺友需警惕四大神技

2024-07-24收藏

新手紫砂壺友需警惕的四大神技

對於新手紫砂壺友來說,要想在紫砂壺的世界中避免一些誤區,就需要警惕以下四大「神技」:

神技一:過度追求三點一線和三山平齊

許多新手壺友常常糾結壺的「的子」(壺鈕)、「壺嘴」、「壺把」這三個點是不是在同一直線上,以及把壺蓋子拿掉,倒置紫砂壺於平面桌上,壺的流(壺嘴)、壺口、壺把能否平齊,即所謂的「三山平齊」。實際上,即使是半手工制作的壺,嘴和把也是靠人工粘接的,並非軍工產品,不可能毫無偏差。而且在高溫燒制過程中,泥料會產生收縮,不同泥料收縮變形程度不同,導致嘴歪把斜實屬正常,特別是朱泥壺。

此外,一些創新壺型更註重整體的比例、結構以及與蓋子的搭配,很少考慮「三山平齊」。例如「供春」「竹段」等壺型,由於造型需要的扭曲,也難以達到「三山平齊」的要求。同時,從器形結構來講,如果完全平齊,可能會導致在泡茶時水還未註滿壺體,壺嘴就已開始流水,影響實用性。

神技二:強求出水順暢不流涎

有些壺友認為倒茶時茶水一丁點都不允許順著壺嘴往下流,其實這是很難做到的。出水是否順暢不僅與個人使用習慣有關(如壺身直接傾斜 90 度出茶),還和壺型、壺嘴形狀、長度、開孔位置等密切相關。

比如石瓢、水平等壺型,由於其自身特點,很難做到毫不流涎。流涎嚴重固然不可取,但過於偏激地追求不流涎,可能會錯過一些其他方面有價值的壺。多數的壺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壺嘴下半部會因流涎而變得光亮,這也是正常現象。

神技三:迷信紋絲合縫

部份壺友特別在意子口(壺蓋邊緣)與紫砂壺口的間隙,希望壺蓋蓋上後紋絲不動。然而,即使生胚做得完美,出窯後也未必能達到紋絲不動的效果。因為子口與壺口若一點間隙都沒有,當有一丁點茶葉擋在壺口時,壺蓋就難以合上,取下蓋子也會比較困難。

輕微晃蕩並非質素問題,也不能簡單歸結為做壺水平糊能力的問題,它與壺型也有關系。比如壽珍掇球這類壺型,因其壺頸較長,在倒茶時蓋子通常都不易掉落。

神技四:誤信淋水快幹泥料就好

有些所謂的高手認為,將壺裏的冷水倒掉,蓋上蓋子陰幹,陰幹時間越短則透氣性良好,時間越久則越差。實際上,影響透氣性的因素眾多,透氣性好壞與泥料檔次關系不大,反而與泥性(如朱泥、紅泥的透氣性就比紫泥、段泥差)、練泥方式、明針工夫等因素有關。

而且,泥料的粗細也會影響淋水後的幹燥速度,不能僅以此來判斷泥料的好壞。此外,淋壺在養壺過程中有一定作用,可以防止壺蓋和壺身出現色差,掩蓋一些跳砂和明針的小瑕疵。

對於新手紫砂壺友來說,在挑選和欣賞紫砂壺時,不應過分拘泥於這些所謂的「標準」,而應註重壺的整體韻味、泥料質感、制作工藝等方面。同時,多學習、多觀察、多交流,不斷提升自己對紫砂壺的認知和鑒賞能力,才能真正領略紫砂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