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逃生鴻門宴,因獻「白璧一雙」?
劉邦和項羽在「鴻門宴」上演的「王見王」大戲,司馬遷提到了三種玉器。
宴會上,範增想除掉劉邦絕後患,「數目項王,舉所佩 玉玦 以示者三」。未能奏效後,派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然而半路殺出樊噲,掩護了劉邦。劉邦借口喝醉了上廁所,跑了。沒有來得及送出的禮物,托張良轉交,「 白璧 一雙,欲獻項王, 玉鬥 一雙,欲與亞父」。
延安蘆山峁出土龍山文化白玉璧 2017 年攝於良渚博物院夏代文明展 葉舒憲供圖
玉器,在古代往往並非普通禮物,和禮制多有牽涉。鴻門宴上的幾件玉器,你有神話學視野下的新解讀。
玉璧,代表天門,曾是祭天的禮器。白璧,價值連城。秦昭王時代有「完璧歸趙」故事,以十五座城池換取趙國的一塊高檔白玉璧(和氏璧)。實際上, 白玉璧,往往天子才配用 。一雙白璧有日月的象征,【莊子·列禦寇】曰: 「吾以天地為棺槨, 以日月為連璧 。」 劉邦拿下鹹陽獲財寶無數,給項羽賄賂重禮玉璧一雙,有尊項羽為天子,甘居人下之意。
項羽接過白玉璧並能「置之座」,這和範增的行為——擊碎劉邦送他的玉鬥,形成鮮明對照。這表明項羽已心領神會劉邦送白璧的臣服暗示,並改變預謀鴻門宴的初衷,放了劉邦一馬,讓他能死裏逃生。
周穆王見西王母,送禮物也用「璧」。【穆天子傳】曰:「天子賓於西王母,乃執 白圭玄璧 ,以見西王母。」【山海經】裏祭祀禮儀以玉璧為主,反映的正是西周以來流行的玉禮制現象。
先秦出土的玉鬥罕見。玉文化學者邱福海認為玉鬥原型是青銅禮器「觥」,也就是角形杯。鬥,應是漢代才正式出現。玉鬥,有國家政權的象征(漢代王逸【九思·怨上】)。 亞父範增輔佐項王,如星鬥拱衛日月。
西漢犀角形玉杯(玉鬥類玉器) 廣州南越王博物院藏
目前所知古籍記載的玉玦的史前實物,是黑龍江饒河縣小南山遺址的玉玦——玉耳飾玦。清末學者吳大澂考證,玉玦的形狀「如環而缺」。黑龍江小南山遺址有中國境內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一批玉器,距今 9000 多年。
新石器時代小南山文化玉玦 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興隆窪文化玉玦 2023 年 8 月第十六次玉帛之路考察攝於赤峰市玉源博物館 葉舒憲供圖
玦,諧音「決」,有決斷和斷絕之意。也有學者從考古實物分析,認為 漢代文獻常見的「玦」,其實是被稱為「韘(shè)形佩」的玉器 。最早原型是射箭時用來扣弦。東漢班固在【白虎通義】中說「能決嫌疑則珮玦。」 範增舉玦,是在暗示項羽應果斷,下決斷。
西漢 韘形佩(出土於海昏侯劉賀墓)
「鴻門宴」發生在距今 2000 年前後(公元前206年),今人難以代入禮制盛行的時代氛圍。此時,【周禮】已誕生,古人曾奉為圭臬,有玉禮制的系統理論。
【周禮】是托古之作。主流看法【周禮】是戰國時成書的,我們團隊研究認為可能還要更晚,至少是經西漢人增改過的古書(唐啟翠,上海交通大學)。
【周禮·春秋·大宗伯】載:「以玉作六器,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白琥禮西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玄璜禮北方」。
無論如何,「 圭、璧、琮、璜、璋、琥 」六種玉器的玉禮制體系,符合西漢流行的「六合」「五方」「五色」觀念。
實際上,考古出土的西周玉禮器已經非常多。 西周貴族墓中出土最多的玉器:一是「柄型器」,二是玉魚,皆未列入「六器」。
西周 神人龍鳳紋玉柄形器(陜西韓城梁帶村芮國墓 M27 出土)
後來的玉器發展史基本沿著「六器」既定框架在走。【周禮】六類玉器,整合了夏商和史前時期的玉文化器型。以【周禮】為立足點,可以理清玉器的出現與發展脈絡。
如此說來,【周禮】覆寫了古人對玉器史的認識。
玉璧/環,是中國出現最早的玉器種類 ,出現於距今約 10000 萬到 8000 年的「小南山遺址」。內蒙古赤峰的「興隆窪遺址」也出土大量玉器,出現於距今約 8000 年前。
良渚文化 刻符璧 南京博物院藏
東漢 谷紋雙龍出廓玉璧 故宮博物院藏
戰國 龍虎紋絞絲環(臨淄商王 1 號墓出土) 淄博市博物館藏
這個時代還產生了斧、鉞、柄形器 。「玉斧」最早出現在距今 9000 千年前,隨後玉斧上穿孔裝柄,變為儀仗禮器「玉鉞」。柄形器,晚近的新觀點認為是史書裏的「瓚」。
玉柄形器 商代朱書「父癸」(河南安陽殷墟出土)
這一時期的玉器,只有玉璧納入了【周禮】。
距今約 8000~6000 年出現的璜,進了【周禮】。
南方最早的璜出土於浙江余姚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遺址。璜,實際上是環/璧的一半。【說文】曰:「璜,半璧也」。
禮制,學者往往強調「名序別等」突出等級。你曾說過禮制有宗教性的一面?
璜,一般認為是裝飾品,和項鏈類似。
中國史前玉文化的第一個高峰淩家灘文化(距今 5800 年~5300 年)時期 ,發現了大量璜。在淩家灘遺址 87M4 號墓中,墓主人身上掛著玉璜達 30 多件。這種佩戴方式後來也延續到西周。這裏是不是有等級制度的體現?現在看來早期的「璜」可能是列鼎制度(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的雛形。
馬家浜文化 五件玉璜(距今 6300 年)
西周 五璜聯佩(河南三門峽虢國墓出土)
但是,我認為可能不止於此。 從神話學視野看中國玉器的起源,每一種主要的玉器形式的發生,都對應著某種神話觀念。 在史前,璜和環都可能具備「護身符」的內涵。其原型可能出自舊石器時代用獸角象牙貝殼和鴕鳥蛋殼做的裝飾品,具有重要的辟邪保佑功能,先民認為是帶有「精」氣的神物。周代人總結為「玉帛為二精」說。
周代 雙龍首玉璜 孔子博物館藏
圓形玉器還可代表圓天:玉環、玉璜能助人升天,屬於神聖媒介物。周公東封魯國,用鎮國寶物為「夏後氏之璜」,肯定是一件大有來頭的玉璜吧。
【山海經 海外西經】描述能上天的夏後啟:「乘兩龍,雲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
玉禮制是附著於王權的一種表現形態,在早期的禮制更多和信仰相關,突出人與天神地祇的溝通。「夏後氏之璜」後來象征著權力。
在很長一段時期裏,玉文化發展都限定在一個地理範圍內。中原地區,玉文化出現很晚。
玉文化先出現在有玉礦的東部。
玉琮,形制特殊。最早的玉琮很小,發現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 5100 年。還有觀點認為圓形玉琮就是從玉鐲演化來的,後出現方鐲。
良渚文化 玉圓琮(或為寬體玉鐲) 攝於上海閔行區博物館 葉舒憲供圖
良渚文化,神人紋玉琮王,表面浮雕獸面紋神徽
良渚文化中,常有玉琮戴在墓主人右手腕,當作玉鐲使用。殷誌強先生(著有【中華玉文化研究文集】)稱其是「 琮璧合二為一的特殊禮玉 」。
良渚玉琮的標準形,四方形脫胎於圓鐲形。出土位置常在墓主人右手腕部
常州寺墩遺址為良渚晚期,3 號墓出土的 玉琮 33 件、玉璧 24 件 。33 件玉琮同出,是迄今良渚文化墓葬隨葬玉琮最多的。到商代,琮仍然有,但是已經大大減少。再到西周,墓葬只有零星出土。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刻符復式節(十五節)琮 首都博物館藏
刻符復式節(十五節)琮的「鳥立高台」紋
距今 6000~5000 年之際,中國東部(含東北)玉文化出現一個鼎盛期。之後, 玉禮制出現「從東向西」傳播的趨勢。
玉鉞,也是中原地區玉文化出現的最早的一類玉器。
仰韶文化廟底溝時期(或稱廟底溝文化),在河南三門峽市靈寶西坡墓地的 9 座墓葬曾出土玉鉞 13 件及玉環 1 件, 都是蛇紋石玉 。這是中原地區出土的時代最早、數量最多的玉器。 這可以視為中原及其以西地區玉禮器的起源地。靈寶西坡,位於渭河註入黃河後的南岸邊。 此時,蛇紋石玉經渭河的漕運,連通了甘肅天水,陜西關中和河南。
仰韶文化玉鉞(距今約 5500 年,采用標準蛇紋石玉料制成) 2021 年攝於鹹陽博物院 葉舒憲供圖
到了距今約 4000 年,代表性的類別如圭、璋、璇璣等 幾何形狀 器物出現,由黃河中下遊的龍山文化(距今 5000~4000 年)創造,再沿著黃河傳播到中原和陜北地區。
玉戈,最早出現在位於陜北的石峁文化時期。
玉禮制的西傳已經深入腹心地帶。
是這樣。在石峁,玉戈屬於零星的存在。至王權大擴張的商代 ,玉戈大為流行。 僅婦好墓一座墓葬就有 40 多件。在湖北盤龍城出土的商代大玉戈,是迄今發現最大的玉戈,長達 94 厘米。
盤龍城「玉戈之王」 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北京大學孫慶偉教授認為, 實用兵器「戈」成為禮器後,變為「圭」。
玉圭,往往和圭命、圭書連在一起用。考古出土的春秋晉國「侯馬盟書」,大多數寫在圭形片(少玉,多石器)上,一些文書上直接以「圭命曰」起頭。 玉圭 化身為神權正統的來源。史書記載大禹治水平定九州,天神(一說是堯)賜給他「玄圭」。
春秋晚期 朱書盟書(山西省侯馬市晉國盟誓祭祀遺址出土) 山西博物館藏
【尚書·夏書·禹貢】曰: 禹賜玄圭 ,厥告成功。
「圭」和「璋」實際上由鉞衍生而來。大禹建立新朝,有天賜玄圭為信物,類似傳國玉璽之祖型。周武王討伐紂王時,也帶著「玄鉞」。
在民間,道教裏敕召萬神的令牌,也是和圭類似形狀的器物 。這是圭的神聖號召力傳統的體現。
玉圭, 繼承了史前 玉斧鉞 的功能,並且在後世賦加了新的價值觀——德。所謂「天命無常,惟有德者居之」。
明 青白玉谷紋圭(此圭屬王妃的隨葬品) 湖北省博物館藏
圭、璧共用,曾是周代玉禮制最主要的形式。
璋,它是龍山文化的創造,到中原二裏頭文化,成為核心禮器——作為統一王朝的象征。石峁玉璋多用玄玉,比二裏頭要早。而三星堆祭祀坑也發現大量黑色玉璋。
考古發現的最早玉璋確實出現在山東龍山文化。石峁和三星堆玉璋數量多。但是商和西周之後逐漸少見,春秋後就結束歷史舞台了。
1976 年石峁遺址采集的蛇紋石玉器群 攝於陜西歷史博物館 葉舒憲供圖
二裏頭文化 玉牙璋 洛陽博物館藏
周以後的人已經搞不清玉璋是什麽樣了。有學者認為考古發現的「柄形器」就是文獻記載的璋。 孫慶偉認為,考古發現的牙璋就是玄圭 。
玉禮制一路西傳至甘肅、青海的齊家文化(距今約 4100 年),形成了史前玉文化的最後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