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小雪
【别让孩子困在「笼子」里:当代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最近,一则有关孩子成长现状的新闻让人揪心不已。8 月下旬,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门诊那叫一个人山人海,来自五湖四海的家长们满心困惑,都在问:「我们的孩子,到底是咋了?」
为了探寻答案,央视新闻【相对论】的记者庄胜春走访了好些被抑郁困扰的孩子,结果发现,这些孩子物质生活看似不错,可就是没啥快乐。
像 18 岁的皓然,上初中后生活就只剩学习,考不好就得挨爸爸揍,甚至被关在门外。还有患病 3 年的浪浪,为了得到父母认可,拼命追求成绩,却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仿佛被困在一个无形的牢笼里,找不到出路。再有个女孩,想养小动物缓解学习压力,都被父亲无情拒绝。
这不就像卢勤说的那样,现在的孩子,生活空间变大了,可成长空间变小了;住房宽敞了,心灵空间却狭窄了;外界压力越来越大,内在动力却越来越小。说到底,这是教育的悲哀,孩子们被紧紧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
先说空间的狭窄,把孩子的快乐都挤没了。
咱们回想一下过去的童年,那多美好啊!下课铃一响,男孩子们像脱缰的野马,冲出去打弹珠、拍纸卡,玩得不亦乐乎;女孩子们聚在一起跳皮筋、踢毽子,笑声传遍校园。放学后,更是像放飞的小鸟,漫山遍野地疯跑,捉虫、摘果、抓虾,自由自在。
可再瞅瞅现在的孩子,睁眼闭眼都是高楼大厦,不是在去学校的路上,就是在课外班之间奔波。纪录片【起跑线】就真实记录了北京好多小学生忙碌的生活。在学校上完一天课,刚出校门又被家长拉去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周末本该放松,可小区的游乐园却空荡荡的,孩子们都被困在课桌上。特别是「课间十分钟」的消失,连最后一点放松的机会都没了。之前杭州有个爸爸,孩子因为课间在走廊跑被老师批评,他上网发问:孩子活泼点咋就不行了?
是啊,当孩子不再期待下课和放学,他们的童年也就消失了。被圈在课桌前的孩子,知识是学了不少,成绩可能也不错,但内心却是一片荒芜。这样长大的孩子,很难有健康快乐的心态,出问题是早晚的事。
再说说时间的狭窄,把孩子的活力都透支了。
有个视频让人特别感慨。在安徽,深夜 11 点,大家都睡了,一个 9 岁的小男孩还在埋头写作业,突然就哭了起来,身子因为激动直发抖。这孩子六点半放学,回家连口气都没喘,就吃饭、背书、写作业,喜欢的篮球没时间打,跳绳也没时间跳。一直忙到 11 点作业还没写完,第二天还得早起。这样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天天如此。孩子甚至跟妈妈说想从楼上跳下去,妈妈都惊呆了。
咱们小时候课业也重,周末补课,高中拼命学习,但为啥那时候抑郁、休学的孩子少呢?关键在于那时候学习之外的时间能自己支配。写完作业能看电视、找小伙伴玩,高三时父母也会让咱们有点放松时间。就像心理医生说的,以前的孩子有压力能发泄,现在孩子玩耍时间太少,负面情绪积压,就容易脆弱。整天忙得像陀螺的孩子,没运动、没玩伴、没娱乐,能不生病、能不崩溃吗?
还有选择的狭窄,把孩子变成了「空心人」。
【奇葩说】里有个辩题: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要不要定?陈铭说得在理:「给孩子一方花园,给足养料和空间,让他们自由生长,咱都鼓掌支持。」生命的快乐在于能自由选择,可现实中很多孩子从出生起,人生就被父母安排好了。
就像【女心理师】里的蒋静,妈妈啥都管,逼着她学不喜欢的钢琴,还不许她有意见。长大了也被全方位管控,连交友自由都没有,最后患上暴食症。心理专家武志红也说,孩子长期被外界推着走,容易放弃自我。
有个网友分享,女儿在省重点高三,不想上晚自习,觉得像个机器,很窒息。妈妈考虑后找医生开证明向老师申请,女儿后来开心多了,学习也有劲头。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埃尔凯特说,好父母要给孩子根和翅膀。现在的孩子啥都不缺,就是压力太大。所以家长得勇敢打破「笼子」,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时间和自主的权利,让他们能快乐成长。
对于这件事,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
网友甲说:「现在的孩子太可怜了,家长和学校真该反思反思,不能只看成绩,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
网友乙表示:「我自己就是这样长大的,虽然成绩不错,但内心一直很压抑,真不希望下一代也这样。」
网友丙感慨:「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要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能真正享受童年和青春。」
总之,孩子的成长需要宽松的环境,不能让他们在狭窄的「笼子」里失去自我。希望家长、学校和社会都能重视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能拥有一个快乐、健康、充实的人生。对于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