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直擊人形機器人生態大會:機器人產品形態豐富 細分場景落地可期

2024-04-03科技
本報記者徐一鳴
見習記者張文湘
伴隨著「噠噠噠噠」的腳步聲,高約130厘米的乳白色人形機器人緩慢轉身一周。隨後,在眾人的註視下,人形機器人再度完成直線行走等指令,動作連貫流暢,吸引著展台前的觀眾紛紛拍照留念。
這一場景出現在4月2日在上海市青浦區舉辦的2024中國人形機器人生態大會上。除上述人形機器人外,隨處可見的四足機器人、仿真機械手、機器眼等產品,更為會議現場增添了幾分「未來色彩」。
記者在現場采訪中了解到,人形機器人產業仍處於前期發展階段,從上遊零部件企業到下遊的整合商,都在積極進行布局。隨著政策的推動,以及ChatGPT等AI大模型技術的快速發展,行業有望在短期迎來快速的爆發。
參展產品形態豐富
「小黑,小黑。」在「聽到」記者的聲音之後,展台上的人形機器人緩慢將頭轉過來正對記者,並用人形眼睛與記者完成「眼神交流」。這一幕場景,不由讓人想起好萊塢的科幻電影。
「小黑是這個機器人的名字,它可以像人類一樣,聽到名字後轉動頭部尋找聲音源頭,跟一般的機器人比,仿真度更高。我們公司做的是機器人裏面的六自由度的仿生眼睛,可實作人眼具備的大部份視覺與運動功能。與傳統的視覺系統相比,我們的產品外觀上更接近於人眼。」安徽某人形機器人企業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而杭州某機器人企業則向記者展示了四足機器人產品。在手持遙控器的操縱下,四足機器人像小狗一樣,在跑道上行走一圈然後快速折返。「這個機器人行走很穩,一般不會倒下。」工作人員用力踢了一下四足機器人,經過短暫的調整,四足機器人又重新恢復行走狀態。
上述工作人員介紹稱,公司四足機器人產品目前主要套用在消防巡檢、災後處理的勘測等環節,客戶包括高校、科研機構、電網公司等,最低配置的產品售價在2萬元以內,能承擔最多7公斤的重物。
據記者觀察,參展的廠商來自全國多地,現場展出的機器人產品形態也較為豐富。「人形機器人產業目前還處於產品化的早期階段,產品都沒有成熟,對於下遊的套用,不同企業的理解不一樣。」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盧瀚宸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下遊套用亟待突破
人形機器人又稱仿生人,自問世以來就備受關註。
在中國,人形機器人因為在2016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的表演而廣為人知。目前,國內已初步湧現一批人形機器人初創廠商,多家上市公司也紛紛入局。不過,目前人形機器人仍然缺少合適的套用場景,其大規模套用的日期也因而一再延後。
「目前的人形機器人很多都套用在學校教育等方面,更多涉及B端。由於沒有太好的套用場景,導致無法大規模量產。目前大家都在尋找好的套用場景,而這個過程長的話可能需要八年以上。」一位參會人士對記者介紹。
深圳某人形機器人廠商對記者表示,公司產品目前除主要套用於科研、電力巡檢等領域外,還涉及部份簡單的家庭服務。「目前公司產品售價仍然過高,希望能在3年至5年將成本降到20萬元以下。」上述廠商如是說。
而盧瀚宸則認為,工業、物流等領域對機器人裝置的要求較為嚴苛,短期內來看,人形機器人仍然難以滿足工業套用場景的要求;而商用、教育等ToB領域對人形機器人的要求相對較低,人形機器人可能在商用、教育領域率先落地。
行業迎雙重驅動
近年來,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受到國家層面的高度重視。2023年11月3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今年1月份,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多部門印發【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打造人形機器人、量子電腦、腦機介面等十大創新標誌性產品。
另一方面,以Chat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技術,也有望快速帶動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國內某機器人減速器廠商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現有的人工智慧技術,有望大振幅提升機器人的智慧化程度。隨著中國社會經濟和人口狀況的發展,在養老、醫療、殘疾人輔助等領域,人形機器人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的動力,一方面得益於政策的推動,另一方面是與AI技術的交叉。如果沒有AI大模型的發展,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會比現在要慢很多,大模型的發展助力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使行業比以往有更大的想象空間。」盧瀚宸認為,樂觀估計,明年或後年人形機器人有望在部份細分場景落地。
盧瀚宸表示,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中國企業整體產業鏈較為完備,短期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有一定的差距,而人形機器人對演算法的要求更高,國內企業需要盡快提升在演算法方面的競爭力。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