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工廠沒有工人,黑燈工廠來了,這是科技進步還是工人失業的號角?

2024-10-26科技

在閱讀本文之前,建議您先點選「關註」,這樣以後就能持續接收到更多類似的精彩內容啦。

引言


62.9億、無人工廠、黑燈模式,鞍鋼智慧工廠的橫空出世掀起一場激辯。究竟是無人操作的科技進步,還是工人失業的序曲?黑燈工廠是否會成為未來制造業的常態?

事件


近年來,隨著智慧化浪潮席卷全球,傳統制造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作為中國鋼鐵巨頭之一,鞍鋼集團於2021年開始著力打造智慧化工廠,並已在其冷軋彩塗工區實作「無人作業」。這座花費62.9億元打造的「黑燈工廠」采用了全流程智慧化生產方式,真正實作了「24小時不間斷生產」,而這一切都在「黑燈」中進行,因為工廠不再需要任何照明設施,甚至無需任何人在場。

智慧工廠內,機器接到總控系統的指令後就能自動完成生產、搬運、檢測等一系列流程。曾經由工人掌控的流水線,如今僅需少數技術人員坐在遠端控制中心操作電腦,機器便會根據指令自行執行。這種極高程度的自動化生產讓人感到震撼的同時,也帶來了些許不安。

黑燈工廠的核心並不僅僅在於科技的炫目,而在於對傳統工廠模式的全面顛覆。傳統生產線需要工人時刻忙碌,而黑燈工廠則直接「取消」了工人的現場操作。對於一些簡單重復的工作,機器的「專註」和「不知疲倦」讓人類難以匹敵。然而,這也引發了更多的思考:當機器取代人類的角色後,工人該如何在這種科技變革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正文


鞍鋼的「黑燈工廠」一上線,仿佛科幻電影裏的未來工廠走進現實。你聽不到機器外的其他聲音,因為廠房雷根本沒有人;燈也不用開,因為機器不需要光線——它們只需要電源就能日夜運轉。這種智慧化的實作,讓我們看到制造業進入了「科技替代人力」的新階段。

讓機器頂替人力,聽起來無比美好。畢竟機器不吃飯、不睡覺,不會喊累,能24小時不間斷工作,而工人三班倒的輪換制度從此也將成為歷史。對企業而言,這是節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一大利好。更何況,「黑燈工廠」還有額外的好處——員工的安全問題可以大幅減少。鋼鐵廠曾是工傷高發地,車間工人在危險環境下工作的風險始終存在,而當機器接管操作,這些風險似乎消失了。

可是,換個角度來看,這種「未來」工廠也像是砸工人飯碗的重錘。那些年長、技能不高的工人,他們習慣了流水線上的繁重工作,而現在卻面臨著失業的風險。對於他們而言,黑燈工廠帶來的並不是進步,而是威脅。一旦工廠全面實作無人化,這部份人將何去何從?

更重要的是,工廠裏的機器畢竟是冷冰冰的,它們既不會有情感,更談不上對細微之處的敏銳感知。舉個簡單的例子,在過去,工人們可以透過「聽聲音」判斷裝置是否正常;而機器再智慧也只能按照設定好的參數工作,一旦數據異常,機器並不會像人一樣「憑經驗」進行糾偏。雖然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可以彌補這部份不足,但機器在面臨突發情況時依舊不具備人類的靈活應對能力。換句話說,機器再「聰明」,依舊無法真正擁有「人味」。

或許有人會說,這只是技術的必然進步。早在工業革命初期,工人們不也是面對機械化的威脅而感到恐懼嗎?事實證明,社會終將適應這種變革。但黑燈工廠的出現,讓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當科技足夠先進,以至於不再需要人類勞動時,我們該如何定義「工作」的價值?科技發展原本是為了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但若機器讓人類失去工作機會,那麽這種進步的意義又在哪裏?

從某種意義上說,黑燈工廠並非真正的敵人,真正的敵人是我們如何在這場科技革命中保持對人的尊重。如果無人化成了企業的最終選擇,那我們是否也該為工人們提供一個平衡的方案?畢竟,社會的發展不應建立在少數人失業的基礎上,而應是共同進步、共同受益。

結語


那麽最後小編想問:黑燈工廠帶來的「未來」,到底是福是禍?科技進步是否真的能一勞永逸?對此你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