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北京釋出首份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套用指南

2024-10-26科技
北京市教委等4部門近日釋出【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套用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明確到2025年,全市完成建設教育領域人工智慧試點套用場景,大中小學普遍開展人工智慧場景套用;到2027年,全市教育領域人工智慧規模化、系統化、常態化套用的格局基本成型。
10月26日,2024年北京市數位教育工作推進會召開,正式釋出【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套用指南(2024年)】(以下簡稱【套用指南】),明確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套用規範,指導學校、師生穩妥、有序地開展套用實踐。該指南也是由北京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委托研制並釋出的首份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套用指南。
引導規範29個典型場景
學校教育關鍵領域全覆蓋
【套用指南】由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共同研制。【套用指南】旨在對學校教育套用人工智慧進行引導和規範,為教育工作者提供系統化的指導,幫助他們將新技術更好地融入到教學與管理中。
結合廣泛的國際國內政策及實踐套用研究,以及面向全市中小學及教師、家長開展的調研分析,【套用指南】明確了以「智」助教、以「智」助學、以「智」助評、以「智」助育、以「智」助研、以「智」助管等六大重點套用領域,全面涵蓋了人工智慧在學校教育中的所有關鍵套用層面。同時,【套用指南】對六大重點套用領域中的29個典型場景提出了引導和規範,確保人工智慧技術在教學、管理、科研等各個環節中充分發揮作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明確的操作框架,使復雜的技術套用變得易於實踐。
AI學伴協助規劃學習路徑、語言學習助手助力口語聽力技能提升、利用人工智慧提供個人化學習輔導、以VR模擬模擬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在以「智」助學方面,【套用指南】強調,學校要圍繞「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積極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助力學生個人化學習、研究和實踐,促進學生在不同學習環境下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索性、創新性思維發展。在人工智慧技術賦能教學方面,【套用指南】提出,學校可以為教師提供智慧教學助手,在智慧課程設計、智慧備課、個人化教學、智慧課堂管理、智慧教學分析、智慧作業批閱、智慧輔導答疑、智慧學情分析等套用場景方面開展實踐探索,提升教育教學品質,實作教師工作提質增效減負。
【套用指南】還引導學校利用人工智慧構建面向師生的多元化評價體系;積極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在智慧閱讀、智慧體育訓練、智慧美育教育、個人化心理支持等方面開展實踐探索;借助人工智慧積極構建新型智慧教研生態;利用人工智慧實作多模態、全景式、動態化的校園智慧化管理。
凸顯「批判性思維」
強調技術套用「以學生為中心」
【套用指南】還對學校的教育人工智慧套用作出規範要求。包括:不得使用人工智慧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損害國家形象或宣揚法律法規禁止的內容,不得違背基本的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成長規律。全面了解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風險、局限性與不足,嚴格保護個人私密、敏感資訊和涉密資訊。未成年人要在教師或家長的授權和引導下,適度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主動告知監護人,推動家校社協同,共同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加強人工智慧通識教育,鼓勵高校探索利用數位人、智慧體等人工智慧技術開設相關課程。
推進會上,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馮洪榮對【套用指南】進行了釋出。馮洪榮表示,【套用指南】充分考慮了人工智慧技術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影響,強調了應以批判性思維使用人工智慧,確保技術套用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教育系統應成為人工智慧技術的引領者,透過合理使用人工智慧,確保它成為教育創新的助推器。人工智慧是實作高品質教育發展的重要工具,但其使用方式應始終圍繞學生個人化發展、教師專業成長和教育品質的提升展開。」馮洪榮說。
啟動「數據集」「測試場」建設
賦能大模型更「懂教育」
作為【工作方案】的重要內容,此次釋出的【套用指南】是北京市打造「人工智慧+教育」標桿套用工程,建立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套用的政策監管體系的關鍵舉措之一。推進會上,北京市委教工委委員、市教委副主任張耀天對【工作方案】進行了解讀。
根據【工作方案】,由市教委推動,協同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信局、市政數局等多部門及智源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構建教育領域人工智慧高品質數據集,搭建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套用測試場。
此次會上,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慧高品質數據集和人工智慧套用測試場正式啟動建設。據介紹,高品質數據集將致力於研發教育領域人工智慧數據平台,並圍繞「五育並舉」提取具有育人特色的知識體系、專業術語、演算法規則和表達邏輯,在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內,建立大模型預訓練「沙盒」,為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套用產品落地套用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人工智慧套用測試場將模擬真實場景開展測評,形成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智慧教育通用評價標準,加快推動全市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大模型的合規準入,並定期對人工智慧產品進入學校後的動態監測,營造健康有序的套用氛圍。
推進會上,北京師範大學人工智慧學院院長黃華對人工智慧套用測試場的建設思路進行了解讀。黃華介紹,基礎教育領域已有較多大模型產品推出,但仍缺乏教育教學理論指導,教育專業性不足。為了客觀評測基礎教育大模型產品的安全可靠性,北京師範大學和智源人工智慧研究院攜手構建的基礎教育大模型測試場,將圍繞「教育基礎能力」「教育專業能力」和「安全可信能力」三大維度制定評測標準,幫助人工智慧產品及時發現問題。
首善標準推進教育數位化
103所學校入選智慧校園
此次會議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李奕對北京市數位教育下階段工作進行了部署。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北京市高度重視教育數位化工作,堅持以首善標準持續推動人工智慧建設,首都教育系統主動適應數位化、智慧化、終身化、融合化的教育發展趨勢,積極開展人工智慧與教育深度融合的創新實踐,打出了一系列發展組合拳。自2023年以來,北京市教育兩委積極推動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的試點示範,圍繞「以智助教、助學、助評、助研、助管」積極培育百余所智慧校園。
今年,全市啟動25所中小學人工智慧試點校建設,遴選12個高等教育人工智慧典型套用場景。北京市還系統化布局人工智慧人才培養體系,自今年秋季學期起在市屬高校試點開設高等教育人工智慧通識課程,提升學生人工智慧素養;建設了一批人工智慧輔修專業和微專業,目前共有33所高校開設人工智慧專業,20余所高校設立人工智慧學院或者研究院。
李奕指出,此次釋出的【工作方案】為下一步做好人工智慧賦能教育發展工作明確了具體任務和創新路徑,【套用指南】為全市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實用的操作指引。兩個檔相互支撐,一定程度上構建起了人工智慧常態套用與技術研發雙向促進的良性機制,為北京市打造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套用的健康生態提供了政策保障。各級各類學校要更加深刻認識教育數位化的重大意義,切實抓好【工作方案】的貫徹落實,持續做好教育領域人工智慧套用工作,統籌數位教育發展與安全,推動北京教育數位化創新發展,更好構建「首善標準」的高品質首都教育體系。
(文/首席記者 常悅 趙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