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談判陷入僵局,蘋果真要封殺微信嗎?看看歐盟、日韓是怎麽做的

2024-09-05科技

夜色漸深,蘋果總部依舊燈火通明。會議室內,氣氛緊張到令人窒息。一側是神情嚴肅的蘋果高管,另一側則是目光堅毅的騰訊代表。桌上那份標有"30%"的檔顯得格外引人註目。

正是這個數位,引發了這場風波的始作俑者——蘋果稅。

誰能想到,一點點抽成比例的調整,竟能引發兩大科技巨頭的激烈對峙?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場賽局的結果,或將對數億中國使用者的日常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如果談判失敗,蘋果真的會采取強硬措施,將這款「國民套用」微信從App Store中下架嗎?

所謂的「蘋果稅」,簡而言之,就是蘋果公司向那些在iPhone上盈利的應用程式征收的「保護費」。

只要你在蘋果手機上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就必須上繳30%的分成。無論是購買遊戲道具還是訂閱會員服務,蘋果都會從中抽取一部份利潤。

這一規定一經公布,立刻在開發者和使用者之間掀起了軒然大波。

消費者紛紛抱怨,認為蘋果手機本已價格不菲,如今還要為套用額外支付費用,簡直是雪上加霜。開發者更是滿腹牢騷,認為蘋果實在是過於貪婪。

相同的商品在安卓手機上價格低廉,但在蘋果手機上卻高得驚人,這種差別對待讓人感到不滿。

然而,真正促使這場爭端升級的,是中國市場的獨特性。數據顯示,中國在支付「蘋果稅」方面貢獻最大,金額遠超其他國家。

2023年,中國一國就為蘋果貢獻了超過400億元的稅收,占全球「蘋果稅」總額的四分之一。若這種趨勢持續,未來五年中國將為蘋果繳納近3000億元的稅收,這一驚人的數位讓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蘋果稅顯得要「友善」得多。歐洲使用者僅需支付17%,而美國和日韓則為27%。這種明顯的差別待遇,難免讓人產生疑問:蘋果是否將中國視為「冤大頭」?

面對如此龐大的利益,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自然不會輕易放手。作為行業領軍者的騰訊和字節跳動可不是等閑之輩,他們想出了一個「巧妙」的策略——透過開發外部連結,引導使用者繞過蘋果的支付系統,從而規避蘋果稅。

這招可謂是引發了軒然大波。蘋果公司立即表示強烈不滿,甚至威脅稱,如果不修復這個「漏洞」,將拒絕為相關套用提供更新服務。

這件事情真是鬧大了,如果更新真的被禁止,微信和抖音在iPhone上可能會無法使用,這對於數億中國使用者來說,簡直是一場噩夢。

尤其是微信,作為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重要性顯而易見。支付、社交、新聞、小程式等功能讓微信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聊天工具,成為一個多方位的生活平台。

如果真的被下架,這很可能會引發一場社會風暴。

面對蘋果的威脅,騰訊表現出了少見的強硬態度。他們堅決聲明,絕不會向蘋果施加的壓力低頭。這種毫不退讓的立場,不禁讓人聯想到那句古老的格言:「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在這場競爭中,蘋果似乎也深刻認識到中國市場的重要性。在過去的兩年裏,蘋果在中國的年銷售額均超過700億美元,占其總銷售額的近20%。

然而,在華為、榮耀和OPPO等本土品牌的強勢競爭下,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持續下滑。到2023年第二季度,蘋果的市場份額已經降至14%,首次未能進入中國市場的前五名。

形勢緊迫,蘋果公司CEO庫克親自前往中國進行特別存取。

蘋果的掌門人頻頻在中國市場示好,反復強調其重要性,足見蘋果對中國市場的強烈渴望。

然而,庫克的到來並未使「蘋果稅」事件有所緩解。相反,隨著談判的深入,雙方的分歧似乎愈發加劇。蘋果固守其「園區規則」,而中國企業則堅定捍衛自身權益。

談判進入了僵持階段。

實際上,不僅僅是中國,其他地區也曾與蘋果公司因「蘋果稅」而發生過交鋒!

在這些國家中,歐盟尤為強硬,專門制定了【數位市場法】,明確針對蘋果這樣的巨頭企業,甚至以反壟斷之名對蘋果開出了高達20億美元的巨額罰單!

這筆罰款足以讓蘋果感到痛惜。

更為重要的是,歐盟強制要求蘋果開放第三方下載和支付渠道,禁止其獨占市場。在這樣的壓力下,蘋果不得不將稅率從原先的30%和15%兩檔分別下調至17%和10%。

南韓更是搶占先機。

早在2021年,南韓透過修訂【電信業務法案】,成為全球第一個透過立法成功應對「蘋果稅」的國家。該法案要求蘋果公司開放第三方支付渠道,並將傭金比例降低了4個百分點。

盡管振幅不大,但也可以說是開啟了一個突破口。

日本也不甘示弱,正在籌劃推出一項借鑒歐盟【數位市場法】的反壟斷法案。

顯然,各國已經對蘋果的「強勢」行為感到厭倦。

面對這種全球範圍的反彈,蘋果的境況似乎愈加困厄。然而,在中國市場,蘋果似乎仍抱有一線僥幸。他們或許認為,憑借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生態系,中國使用者對iPhone的依賴仍然不可或缺。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回顧蘋果在中國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曾幾何時,iPhone曾是身份與地位的象征,蘋果也一度成為中國消費者熱捧的品牌。然而,隨著國產手機的迅速崛起,蘋果的光環正逐漸褪色。

華為的強勢回歸、榮耀的迅猛崛起,以及OPPO和vivo的穩步前行,正在逐步蠶食蘋果的市場份額。更值得關註的是,這些國產品牌不僅在硬體上緊追甚至超越蘋果,在軟體生態方面也在不斷完善。

尤其是華為的鴻蒙系統,正在為中國使用者帶來一種全新的選擇。

在這種情形下,若蘋果決意與中國的互聯網巨頭正面對抗,封禁微信和抖音這類國民級套用,無疑是在自毀前程。

設想一下,如果iPhone無法使用微信,還有多少中國消費者會選擇購買它呢?

鑒於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場談判最終將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蘋果離不開中國市場,而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同樣依賴於iOS平台。

雙方都清楚,一旦撕破臉皮,勢必會引發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

蘋果可能會在中國市場做出一些妥協,比如降低蘋果稅的稅率,或者允許某些特定型別的套用使用第三方支付系統。

這樣不僅能夠安撫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同時也能維護自身的利益。

此外,中國政府也可能借鑒歐盟和南韓的經驗,制定相關法規來規範市集的營運。這不僅能夠維護本土企業的利益,還能為消費者營造一個更加公平的環境。

不僅僅是蘋果,其他科技巨頭也應意識到,他們的任性時代已經告終。未來,唯有那些真正尊重使用者、尊重市場的企業,才能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數位世界中站穩腳跟。

我們拭目以待,看看這場角逐最終會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