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十大經濟體掌握90%專利,如何消除全球「智慧鴻溝」?

2024-07-11科技

來源:科工力量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劉皓琰】

當美國人已經在享受自動駕駛、智慧家居等人工智慧新技術帶來的便捷時,非洲原始部落的居民甚至連互聯網都沒有上過。而在全球,這一數位為26億人。

01. 人工智慧時代的技術鴻溝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躍進,也引發了關於技術平權還是技術鴻溝的又一輪討論。從經濟史上看,這一答案是很清晰的。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共歷經三次工業革命和六次技術浪潮,盡管人們在每次技術浪潮到來之前都對新技術抱有極大的憧憬,但事實證明,技術雖然會做大蛋糕,卻不足以解決不平等問題。

南方國家互聯網普及率並不高 圖源:中新網

譬如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馬克思恩格斯便談到,大機器的套用加劇了階級對立與國別差距。恩格斯將當時的英國比作「工業太陽」,周邊的農業國均成為了「衛星」圍繞著它運轉。

而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各國之間的技術差距依然顯著。上世紀90年代,歐美國家引入「數位鴻溝」的概念以描述已開發國家與欠已開發國家之間的分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也於1999年釋出報告,指出擁有不到全球5%人口的北美地區互聯網使用者占比卻超過50%,而擁有20%人口的南亞互聯網人口占比還不到1%。

這樣的情況在今天依然沒有得到顯著改善,根據國際電信聯盟2023年釋出的報告,亞太地區約有2/3的人使用互聯網,歐洲和美洲更是高達90%,非洲地區則僅有37%。同時,2017-2021期間,日本、澳洲、比利時等已開發國家超過80%的家庭擁有電腦,而在馬拉威、緬甸、莫三比克等國家,這一比例不到20%。

在人工智慧時代,「智慧鴻溝」帶來的新挑戰進一步豐富了數位鴻溝的內涵。聯合國工法組織在2021年的報告中曾指出,有88個開發中經濟體在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先進制造業創新中幾乎毫無作為,而有十個經濟體掌握著90%的專利和70%的出口。而在業已進入人工智慧時代的國家之間也存在著明顯差距,根據Netapp最近釋出的報告,美國、英國、新加坡等人工智慧領先國家有60%的公司已經啟動相關技術領域的計畫,而西班牙、澳洲、日本等相對落後國家這一平均比例僅為36%。

據國際電信聯盟(ITU)2023年釋出的報告顯示,目前非洲僅有37%的人口使用互聯網,這份報告指出,全球 互聯網 連線的穩步但不平衡的發展,凸顯了數位鴻溝的差距,並導致低收入國家的人們處於落後狀態。 圖源:ITU

在ChatGPT、Sora、工業機器人已經在領先國家廣泛使用的同時,非洲、拉美等國家還有不少人口只能用2G網路打電話、發簡訊,甚至處於完全「失聯」狀態。即便一些地區也有營運商提供高速寬頻,但其資費是很多普通家庭都難以企及的。

「智慧鴻溝」的存在不僅將帶來全要素生產率和經濟增長方面的顯著差距,還將拉大各國之間的教育水平、數位素養與研發能力,隨著未來社會生產方式進一步的智慧化轉型,全球南方國家將存在完全被拋在後面的風險。

當然,「智慧鴻溝」不止關乎開發中國家,還會帶來一系列全球問題。隨著國家間增長分化的加劇,全球政治經濟的穩定性、各國網路資訊與數位資產安全、世界文化財富多樣性等均存在被進一步沖擊的風險。

02. 凝聚各方共識,中國扮演關鍵角色

「智慧鴻溝」並非孤立現象,而是國際社會多重鴻溝疊加在人工智慧套用方面的體現,國別間的權力差距和技術壟斷是造成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因此,彌合「智慧鴻溝」必須構築基於廣泛共識的國際合作框架。

中國在促進人工智慧國際合作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自2016年起,已有超過40個國家和地區將人工智慧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但各方政策導向存在「碎片化」態勢,全球人工智慧合作的實際進展緩慢。

無論是在國際範圍還是區域層面,均缺乏針對AI發展或治理而構建的實質性機制或政策。聯合國、WTO、G20、OECD等超國家行為體雖然均試圖體現作用,但其原有機制很難完全適應人工智慧相關議題的特殊性,尚需大國在諸多新領域發揮技術與政策方面的引領與協調功能。

在當前人工智慧開發中美歐三足鼎立的態勢下,美歐兩國均不足以承擔這樣的角色。

美國基於自身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其相關政策體現了典型的市場驅動和自由放任態度,鼓勵AI研發,註重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商業化,積極透過技術擴張維系自身霸權。與國際合作相比,美國顯然更熱衷於組建「AI俱樂部」,在人工智慧供應鏈中排除以中國為代表的後發國家。

7月1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透過「加強人工智慧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然而僅僅在簽署本次協定1周前,美國政府仍然在釋出規則草案,禁止或要求通報美國在中國人工智慧和其他技術領域的某些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投資。若非考慮到中國在AI領域快速躍進的科技實力和影響力,以及長期制裁對自身高技術產業導致的反噬效應,此次決議的透過恐怕都難以如此順利。

7月1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透過「加強人工智慧能力建設國際合作」決議 圖源:央視

歐洲雖然仍是人工智慧領域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但相較於中美已經掉隊。歐洲在世紀之交錯誤跟隨了美國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導致Skype、DeepMind等很多富有活力的小公司被國際大資本收購。盡管近年來歐洲陸續推出「數位主權」「數位羅盤」等重大戰略,但根據胡潤研究院的統計,當前全球共有1361家獨角獸企業,歐盟的獨角獸企業不僅總數顯著低於中美,在估值規模上也明顯落後。歐盟釋出的報告也顯示,歐洲各國人工智慧的企業利用率僅為8%。

由於優勢與活力的喪失,近年來整個歐洲保守主義擡頭,其AI政策也十分嚴苛,更加重視技術、數據和私密保護。各歐盟成員國之間也就不少問題存在分歧,很難在世界舞台上承擔領導者責任。

相較之下,中國正在以令人驚訝的速度占據人工智慧領域的技術高地。盡管美國仍在AI行業具備領先地位,但這一差距正在迅速縮小。日前【經濟學人】將中國稱作毫無疑問的科學超級大國,這一說法並不誇張。根據史丹佛大學2023年釋出的報告,在人工智慧領域,中國貢獻了全球約40%的研究論文,美國約為10%,歐盟加上英國約為15%。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的數據也顯示,從2014年到2023年,有關生成式AI的技術專利申請數超過5萬件,中國送出超過3.8萬項,是同期美國的6倍。

圖源:澎湃新聞

而中國的人工治理方案兼顧發展與監管,更加符合開發中國家的國情。2023年,中國提出【全球人工智慧治理倡議】,強調了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和加強面向開發中國家的國際合作的導向,反映了中國在該領域成熟的治理經驗和負責任大國的態度,是落實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新篇章。此次作為決議主提國,中國更是彰顯大國擔當,有效回應了國際社會特別是廣大開發中國家的強烈願望和迫切需求。

當然,人工智慧領域的廣泛合作對中國而言同樣關鍵。全球南方國家的普遍發展有利於重構未來全球產業鏈,擴大整個全球市場的規模。特別是在當前大國賽局的背景下,進一步暢通國際大迴圈和實作高水平對外開放尤為重要。消解技術鴻溝,在國際分工與貿易中與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形成更加密切的聯系,可以為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和人民幣的國際化提供更為廣闊的戰略縱深。

03. 消解技術鴻溝,基礎設施建設與技術開源是關鍵

以往的國際討論很多都是圍繞安全、倫理等問題,但事實上,處於技術鴻溝另一側的很多開發中國家連套用人工智慧的基本能力都沒有。因此對於決議內容的實質性落實,基礎設施與技術開源是兩個最為關鍵的因素。

通訊網路、大數據平台、算力中心、演算法庫等基礎設施的構建,是人工智慧紅利惠及開發中國家的底層保障。在基礎設施水平相對落後的地區,市場主體將面對著高昂的建設成本與極低的市場收益,往往出於經濟理性望而卻步,任何其他的數位化套用都難以開展。因此在未來的多邊合作中,首先應當強化平台建設、匯聚各方資源,加強對開發中國家基礎設施的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

貴安超算中心 圖源:貴州日報

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發揮聯合國、G20等的中心地位和主渠道作用,推動與「一帶一路」、DEPA等平台的融合共建,激勵領先國家發揮各自優勢專長與開發中國家進行對口合作。期間可以充分借鑒「數位絲綢之路」的已有經驗,促進各國新型基礎設施的規模部署和深度覆蓋,提供多元、包容的數位金融服務體系支持,打通開發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資訊「大動脈」,進而逐步推動智慧制造、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數位化套用場景落地。

在開源方面,開源與閉源的較量一直是科技界的熱門話題。開源可以吸引開發者共建生態,減少技術壁壘,促進產品的快速叠代和套用的廣泛傳播,但可能會影響到公司的短期利益。閉源更容易保護智慧財產權和激勵創新,但可能造成重復開發並限制技術的普及。

馬斯克曾在多個場合表達了對開源模式的推崇 圖源:騰訊科技

立足開發中國家甚至全人類的角度,應當鼓勵人工智慧技術開源發展,建立高水平的開源開放生態體系,這可以幫助開發中國家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周期運用人類優秀科技成果、縮小與領先國家間的技術差距。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是開源的堅定支持者和全球開原始碼的主要貢獻國之一,要積極爭取更多公私領域的認同和支持,驅動更多國家出台鼓勵開源發展的政府政策,充分發揮開源基金會的作用,吸引更多科技公司加入開源陣營。

當然,一些風險挑戰也是需要重視的。譬如很多開發中國家的法律框架往往不具備區別智慧財產權和開源授權細微差別的能力,令創作者難以保護自身的發明創新。應當充分利用國際組織和區域性對話機制,幫助開發中國家為開源產業提供持續發展的制度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