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AI教父獲諾獎!曾表示後悔畢生工作,警告AI取代人類可能比想

2024-10-09科技

AI教父獲諾獎!曾表示後悔畢生工作,警告AI取代人類可能比想象中快

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打破傳統——居然頒給了人工智慧領域的兩位大牛,John J. Hopfield 和 Geoffrey E. Hinton。這兩位科學界的傳奇人物因為他們在「人工神經網路」領域的卓越貢獻,雙雙拿下了這個物理學界的最高獎項。最意外的是,這一切連當事人辛頓自己都沒預料到,他在加州某家「訊號差得要命」的經濟型酒店接到獲獎通知時,還感嘆著要去取消核磁共振的預約呢!

一、從物理學到AI,諾獎這波操作我驚了!

先說說這兩位獲獎的大佬吧,Hopfield 大叔和 Hinton 大神,早年間你要是問他們是不是覺得有朝一日能靠 AI 拿諾獎,他們肯定笑得比你還開心。這事兒堪稱一出「天降大獎」的戲碼。諾貝爾獎,一向以物理、化學、生物等傳統領域為主,AI居然也能吃到這塊大餅,真是活久見了!

John J. Hopfield,你可能不熟悉他,但是如果你手上的手機會辨識你的臉,那你就是在享受他的「聯想記憶」成果。他發明了一種能夠保存和重建數據的網路系統,基本上就是幫你找回那些沒頭沒尾、模糊不清的影像和記憶。Hopfield 大叔很低調,他的貢獻廣泛套用於材料學、資訊科技甚至物理學的各個角落。

再說我們的主角,Geoffrey E. Hinton。這位被稱為「AI教父」的大神,恐怕是近幾年在科技圈大火特火的人物。除了諾獎,他手裏還有一個圖靈獎——電腦界的奧斯卡。這哥們不光研究了幾十年的人工神經網路,還親手培養了無數頂級AI科學家,其中就有 OpenAI 前任首席科學家 Ilya Sutskever(沒錯,就是你們天天說的那個ChatGPT的爸爸之一

二、AI教父的反差萌:又愛又怕的科技狂人

獲獎後的辛頓,說出來的話更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按理說,拿了諾獎這種大好事,咱不應該開心地開瓶香檳慶祝麽?結果,辛頓卻當場來了個「後悔藥」。他在釋出會上坦誠表示,自己對「畢生的工作感到後悔」,這不就是有點兒「我挖了個大坑自己也跳進去了」的意思嘛!

辛頓的心情其實挺復雜的,他承認自己時不時會用 GPT-4 來幫忙,畢竟誰不想有個聰明的小助手呢?他也直言不諱地說,雖然AI已經很強大了,但他對它的輸出結果仍然持保留態度,意思就是,AI給的答案還不至於完全讓他放心。每當有些搞不定的問題時,他還是會去向 GPT-4 傾訴求助,真是「又愛又怕」的標準操作。

不過辛頓更關心的是AI的「道德風險」。這些年,虛假資訊、假新聞滿天飛,他不得不擔心,AI是不是在無意間助紂為虐?「這玩意兒還能控制嗎?」他心裏其實挺沒底的。

三、警告!AI崛起速度可能比你想象的快

說起人工智慧,辛頓的擔憂可不是一般的程度。他曾經大膽預測:在接下來的五到二十年內,AI有50%的機率會比人類更聰明。聽到這兒,我想不少人後背可能都冒冷汗了。AI比我們聰明,這事兒不是電影裏才有的劇情嗎?辛頓說得一本正經,毫不誇張。

辛頓特別提到,AI的這種「超聰明」並不是我們簡單想象的那種智慧,而是它能在特定領域完全壓制人類的表現。他用了一個生動的比喻:GPT-4 是人類的「蝴蝶」,我們從毛毛蟲狀態的「資訊提取」階段,蛻變成了如今的智慧系統。AI現在已經在多個領域展翅飛翔,但問題是,這只蝴蝶飛到哪兒、會不會飛偏,沒人敢打包票。

四、笑中帶淚:搞AI的人最後卻擔心它太強大

辛頓的這番話,不禁讓人想起了那些搞笑又略帶悲情的電影情節——發明家發明了一個超級厲害的機器人,最後這個機器人卻比發明家還聰明,還要「搶班奪權」。辛頓並不諱言,他對AI的未來有著深深的焦慮。他甚至表示,「我對自己畢生的工作感到非常後悔」,言下之意就是:我可能給世界制造了個大麻煩。

辛頓的這種矛盾心態非常有趣。一方面,他是人工神經網路的奠基人,世界上許多最頂尖的AI技術都是他推動的,按理說,他應該為此驕傲自豪;但他卻不斷提醒我們,AI可能會帶來無法控制的風險,甚至於他自己也不敢百分百信任這項技術。

想象一下,這就像你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突然變得比你還聰明、還厲害,你開始懷疑自己還能不能管住他。辛頓的擔憂有些道理。AI的迅猛發展已經讓很多人開始反思,未來人類的角色究竟是什麽?是AI的主人,還是被AI取代?

五、結尾:AI教父的警告,值得我們認真對待

辛頓對AI的未來並不是完全悲觀的。他用「人類的蝴蝶」來形容GPT-4,展現了他對AI潛力的樂觀態度。但與此同時,他反復強調:我們必須意識到AI帶來的潛在風險,特別是當它比我們更聰明、更強大時,這種風險將會更加突出。辛頓的言論無疑是一個深刻的警鐘:當我們享受AI技術帶來的便利時,也要時刻保持警惕,防止自己被它控制。

辛頓的諾獎不僅僅是對他個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對AI技術的再一次正視和反思。未來,AI究竟是人類的幫手,還是我們無法控制的「怪物」?或許答案早已在某個實驗室中醞釀,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睜大眼睛、擦亮耳朵,隨時準備迎接那個比我們更聰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