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韓媒「吐槽」美國:打壓沒有削弱中國產業競爭力,反而連累了韓企

2024-05-07科技

四年前……

微軟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茲接受美國彭博社采訪時表示, 「現在強迫中國自己制造芯片,意味著如果將來發生沖突,你不僅放棄了這些高薪工作,而且會迫使中國完全實作自給自足。」

「這樣做真的會有好處嗎?」

比爾蓋茲這一現場的靈魂反問,發生在2020年9月15日。

這一天,註定將是載入中國芯片及半導體研發歷史的一天。

從這一天起,包括台積電、高通、聯發科、三星及SK海麗仕、美光等在內的公司正式「斷供」華為。

也是從這一天起,中國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在包括航空輪胎、軸承鋼、光刻機等關鍵核心技術上、關鍵原材料上集中力量攻克……

四年後……

南韓【東亞日報】【亞洲日報】連續發文吐槽,「隨著中國開始半導體國產化,技術力落後的南韓裝置首先被替代。」

2023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展迅猛,為了應對市場需求以及預防一些不可控的因素發生,在自給率大大提升了的同時,也增加了部份半導體裝置的進口。

但在韓企方面,卻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根據韓媒【東亞日報】給出的數據來看,2023年,中國進口了44.7609億美元的南韓產半導體裝置,比2022年(56.1937億美元)降低了20.3%。

美國產半導體裝置也減少了3.1%。

荷蘭產裝置則出現增長,比2022年增加150.6%。

對此,【東亞日報】甚至相當「不滿」的表示,「甚至南韓企業向中國出口的裝置大部份不是管制物件(高端裝置),而是通用裝置,盡管如此,南韓對中國的半導體裝置出口額在1年內大幅下降了20%以上。」

換句話講,中國不僅僅是在管制裝置上實作了國產化替代,就連非通用裝置也一並在搞自主化。

當然,這只是韓企受影響的冰山一角。

在美國施壓下,南韓半導體裝置的主要供應商三星電子、SK海麗仕均縮減了在中國生產線的升級和擴建計劃……

5月2日,【亞洲時報】再次以「南韓智慧型手機和顯視器輸給中國……只剩下半導體產業了」為題進行了長篇報道。

報道稱,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上,南韓品牌已經大幅落後於中國本土品牌。有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南韓三星在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占有率僅為5.9%,相比去年11%下降了一半,市場上排名跌至第五位。

此外,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面板市場上,中國企業的表現也已經超過南韓。

根據市場調查數據,今年第一季度中國企業在全球中小型OLED市場的出貨量占比為53.4%,較去年第四季度的44.9%增長了8.5個百分點。

這是中國首次在中小型OLED市場上超越南韓。

還有……

在尖端半導體領域,隨著中國半導體市場的持續增長,南韓相關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將逐步減弱。

2023年,三星電子負責半導體裝置解決方案(DS)部門虧損達到近15萬億韓元。

要知道一件事。

2022年下半年起,三星(DS)部門已經開始出現下滑,但即便如此仍實作了全年23.8萬億韓元的營業利潤。

最後【亞洲時報】的總結就是, 在中美戰略競爭背景下,中國政府已推動國內產業的發展。這與最初的預測不同,當時認為美國的持續打壓會使中國的產業競爭力下降。

從韓媒的報道來看,國內韓企、韓媒包括本土民眾對於美國要求韓企一起持續打壓中國產業的態度,已經從「曖昧」轉變為相當不滿。

而這一態度的轉變,主要源於在持續高壓下中國產業體現出的頑強競爭力。

其實,美國長期以來脅迫、威逼荷蘭、日本、德國和南韓等盟友采取類似措施,早已引起了全球產業鏈上的企業不滿。

除了南韓後知後覺的「吐槽」。

歐盟國家「指責」則更直接,反應也最快。

在2020年12月23日,也就是華為被徹底「斷供」的三個月後。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許多歐洲科技行業高官和外交官對此「怨聲載道」, 指責美國的制裁機制將他們擋在中國市場之外 。

當時想要跟「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合作,必須要經過美國的同意。

也就是所謂的取得供貨授權證。

一名的歐洲科技企業高管直接表示, 這些制裁實際上創造了「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只有美國企業獲得豁免,其它國家的企業則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

另一位歐企高管也稱,他們公司曾被禁止向中國買家供應零部件,因為美方懷疑這些零部件「可能被用於軍事目的」。 但在他們被禁止供貨時,中國零部件市場很快被透過中間商銷售的美國供應商占據。

當時影響最大的歐洲半導體公司之一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直接將其年度收入目標推遲一年。

意法半導體CEO讓馬克·切裏(Jean-Marc Chéry)更是表態,「 如果我們今天不采取一致行動,那麽等國家資金為整體經濟提供支持後,芯片行業將會成為下一個因飽受打擊而需要國家救助的脆弱行業。」

5月2日,【科創板日報】報道,據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官網顯示,FCC主席等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由,丟擲一項無理提案,提案旨在永久禁止華為、中興通訊、海能達、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受管制清單」企業參與無線裝置認證計畫,成為測試實驗室或認證機構。這項提案將於本月在FCC委員會全會上表決。

美國針對中國科技企業的打壓還在繼續,但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這不僅是錯誤的,且效果適得其反。

因為這一切早已得到證明。

2023年9月2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一款手機(Mate 60)的推出在華盛頓引發擔憂,即美國的制裁未能阻止中國取得關鍵技術進步。」

報道稱,「這似乎應驗了美國芯片制造商的警告,即制裁不會阻止中國,而是會刺激中國加倍努力,打造美國技術的替代品。」

路透社則同樣表示,華為的最新高端智慧型手機(Mate 60)引發了一場國際猜謎遊戲,世界各地的拆解公司紛紛搶購,看看裏面究竟有什麽。

瑞士【新蘇黎世報】當時也發表了看法,「對中國來說,這可能是在與美國的技術沖突中的一個大的成功。華為沒有對其最新產品發表評論,這讓這個故事變得更加神秘。」

而事實上,這個故事並不神秘。

美國狹隘、偏激的打壓政策,會加速本土半導體產業的加速衰敗。

同時,也會堅定中國去美化的決心,加速中國科技產業國產化、自主化的行程。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在中國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必定會有更多絕地反擊的故事即將發生……

部份配圖、參考資訊來源:觀察者網【歐企抱怨「美國制裁中企」:美企得了便宜,我們成冤大頭】;人民日報【比爾·蓋茲:不賣給中國芯片,反而會迫使他們自給自足】;光明網【半導體業務巨虧拖累三星整體業績】;環球網【韓媒:與預期不同,美國持續打壓未削弱中國產業競爭力,其半導體產業正緊追南韓】。其余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帳號處理。本文為原創內容,不允許任何形式的搬運,已簽全網維權,如有需求請聯系本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