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用分子遺傳學方法證明,客家人就是來自中原的漢族

2024-01-23科學

客家人是指分布在中國南方各省的講客家話的一個漢族民系,大約有6562萬人口。在各國的華僑中也有很大比例的客家人。閩、粵、贛交界地區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地區。尤其是中國廣東梅州、福建長汀和江西贛州等地是客家人最出名的聚集地和出發地。

三四十年代針對當時存在的某些「客家非漢族論」、「客家為漢族與苗、瑤、僮、畬等族的混血種說」,羅香林把客家人講成是「中原最純正的正統漢人的後裔」。實際上, 這兩種理論都只對了一部份,古籍的記載和基因的研究正好對應一下。

Y染色體單倍群研究父系起源

隨著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利用基因技術研究客家人的起源,終於解開客家人身上的層層迷霧。Y染色體DNA單倍型類群是利用Y染色體遺傳變異特性進行人類學研究的一門科學,研究父系血統的演變。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李輝教授 等透過Y染色體單核苷酸突變(Y-SNP)檢測研究分析了 福建長汀 148名客家男性的Y染色體標記。這148人包括47個姓氏,彼此沒有親緣關系,應該代表了絕大部份長汀客家人。

畬族服飾

研究發現客家人在遺傳群聚上與北方漢族緊密相關,並且與畬族和苗瑤壯侗語族人群也有密切聯系。混合分析顯示, 客家人的基因庫主要來自北方漢族,占80.2% 畬族是所有非漢族群體中貢獻最大的,13%來自畬族 ,6.8%來自侗族。這正好印證了史書上記載的, 客家先民就是從中原南遷的漢人 ,但在遷徙和發展時混入了南方瑤族、畬族、侗族等少數民族母系血統。

粒線體DNA研究母系起源

人類粒線體基因組COⅡ 和t RN Al ys 基因間的一小段非編碼序列(region V)通常含有2個串聯重復的9b p 序列( CC C C C TC T A ), 其中的一個重復序列在DNA 復制過程中可能由於滑鏈錯配。W rischnik等最早運用這一多型標記於人群研究中,發現該區域串聯重復發生缺失的頻率具有人群中分布的特征性,是一個研究人類群體遺傳學的較好標記。

李輝教授的研究發現,長汀客家人的粒線體Region V 區段的檢測發現有19.7%左右的9bp 缺失(單拷貝)個體。中國9bp缺失的比例在苗瑤語群體中最高。特別是湖南廣西之間高達30%~50%,而中原漢族則維持在10%上下。畬族的比例為15%。客家人與畬族沒有顯著差異而明顯高於中原漢族。

中山大學蔡貴慶教授 對梅州客家人69份樣本檢測發現,廣東梅州地區客家人與福建長汀客家人的遺傳背景非常近似,提示兩個人群可能是同一母系來源。

從分子遺傳學上推測福建客家的遷徙路線

從Y-SNP 數據看,福建長汀客家人中大多數男性可能來源於中原漢族。客家祖先應當是透過湖北、江西進入閩西的。在透過湖北時融入了部份當地荊蠻土著,透過江西地區時融入了幹越。侗族是幹越的後裔。所以客家人中6.8%的與侗族相似的結構,也很可能來自其遷徙路線上江西的古代幹越族。

畬族的族源主要有外來說和本地說兩種:外來說源自長沙「武陵蠻」;本地說主張畬族是古代「越族」之後裔。在學術界已經取得共識的是:至遲在隋唐時代,畬族先民已經居住在今閩、粵、贛三省交界地區。對於福建越族土著和先到漢民而言,畬族同客家人一樣是「客」。從粒線體DNA的研究看,母系血統比父系血統的交流頻繁得多。畬族和客家人這兩個群體之間的通婚曾普遍發生。

參考文獻:

1.李輝,潘悟雲,文波等.客家人起源的遺傳學分析,【遺傳學報】,2003,30(9)

2.蔡貴慶,朱偉鋒 , 伍新堯等。廣東梅州客家人起源的粒線體遺傳學分析,【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5.0192

3.姚永剛等,中國民族人群粒線體DNA 9bp 序列缺失的分布,【自然科學進展】2001 年 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