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長須鯨的庇護所:西班牙一海域成為「希望之地」!聲學與eDNA助力

2024-10-08科學

本文來源於「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
https://mp.weixin.qq.com/s/JRx0p7CJ3kQER1IfS7tCaw

編譯:王芊佳

本文3700約字,閱讀約8分鐘

長期以來,海洋生物多樣性因氣候變遷、汙染、過度捕撈等因素面臨嚴峻挑戰。船舶交通、海洋雜訊、海洋汙染等人類活動對海洋生物,特別是對高度依賴聲學的鯨類動物,產生了深遠影響。 每天有超過5萬艘貨船航行於世界各地的海洋,船只及其他人類活動帶來的噪音不斷上升,給海洋生物及生態系帶來了顯著的壓力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角是長須鯨。作為一種大型海洋哺乳動物,長須鯨的族群數量的波動直接反映了海洋生態系的健康狀況。長須鯨也在 地中海 有所分布,那裏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海域,其生態系對人類活動的幹擾尤為敏感。


上圖:Vilanova i la Geltrú海域的大概位置。圖片來源:谷歌地圖

2024年9月26日,據國際海洋保護組織「藍色使命」官網釋出的訊息,近日,位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海岸的 Vilanova i la Geltrú海域 ,被「藍色使命」 (Mission Blue) 正式命名為 「希望之地」 (Hope Spot) 。這片 寬12~15英裏(約1944平方公裏)的海域,坐落於巴塞隆納西南部,長期以來未受到充分研究 。最新的聲學研究揭示,這裏可能是 長須鯨 的重要覓食場所,而這一發現為該地區的海洋保護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

據報道, 長須鯨是目前唯一會定期出現在地中海的須鯨物種 ,這種鯨的體長可達24公尺。多年來, 雖然當地漁民時常報告在這些海域中目擊到長須鯨的身影,但科學界對其存在一直缺乏確鑿的證據 。近期的研究,不僅證實了這些海域確實是長須鯨的棲息地,且表明了:這片水域在鯨類覓食行為中的重要性遠超預期。

這片水域被命名為「希望之地」的背後,是一群傑出科學家的共同努力。由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聲學套用實驗室 (Laboratory of Applied Bioacoustics,LAB-UPC) 主任蜜雪兒·安德烈教授和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 (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Catalunya,UPC) 維拉諾瓦-伊拉赫爾特魯校區主任瑪麗薩·莎拉戈塔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運用了 尖端的技術手段 監測海洋生物 。這些技術包括 生物聲學、成像技術以及環境DNA(eDNA) ,幫助科學家們更全面地理解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

上圖:研究人員在海上部署的自主采樣平台。照片來源:聲學套用實驗室(LAB-UPC)

海洋保護工作在這些前沿技術的幫助下,將為科學家們提供無可比擬的海洋生態數據。這些數據不僅可以幫助他們繪制該區域的生態系地圖,還將 為未來的海洋空間規劃提供決策依據 ,確保包括長須鯨在內的海洋物種能夠在此地長期生存。這項研究不僅對區域內的鯨類保護至關重要,還將為其他海洋生物的研究與保護奠定基礎。

然而,這一「希望之地」也面臨嚴峻的挑戰。由於 Vilanova i la Geltrú距離巴塞隆納——西班牙最大的沿海城市——較近 ,人類活動對該海域的影響不容忽視。頻繁的船只通行和水下噪音汙染,對覓食中的長須鯨構成了直接威脅,尤其是船只撞擊的風險。該研究團隊的目標是,在確保不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不可逆損害的前提下,尋求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共存之道。

透過部署自主采樣平台,研究人員能夠使用非侵入性技術,監測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這些技術包括 聲學監測、成像和環境DNA分析 ,初步研究將重點放在 長須鯨的覓食區及其周圍的七個物種 上。這些物種同樣受到人類活動帶來的壓力,如海洋噪音和船只交通。此次研究不僅符合 歐洲聯盟海洋戰略框架指令(MSFD) ,也將為歐盟範圍內的生物多樣性管理策略提供數據支持。

聲音作為非侵入性研究工具,在此次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聲音不僅是海洋生物感知環境的重要方式,也為人類提供了關於海洋生態的寶貴資訊。透過「希望之聲」這一全球倡議, Vilanova i la Geltrú的聲學數據將與其他「希望之地」相連 ,強化不同海洋保護區的合作與交流。 該倡議旨在透過自然界的聲音喚起人們對海洋保護的關註,並鼓勵全球範圍內的海洋保護合作。

報道中稱,這一系列保護措施的推進,離不開「 寂靜感知基金會 」 (The Sense of Silence Foundation) 的支持。該基金會專註於研究和保護自然聲音,致力於記錄和守護那些易受人類活動與氣候變遷影響的區域和物種。透過研究自然環境中的聲景,該基金會希望喚起公眾對生態系健康的關註,並推動在全球範圍內實作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與此同時, 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UPC) 也為這一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作為西班牙領先的工程與套用科學學術機構,UPC在海洋技術領域取得了許多成就,其維拉諾瓦-伊拉赫爾特魯校區的研究人員多年來致力於開發尊重海洋生物的技術手段。隨著「希望之地」的認定,該校區的科研工作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也標誌著他們在推動科技與海洋保護相結合的道路上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透過科技與自然保育的結合,不僅是為了保護長須鯨,更是在為全球海洋保護探索新路徑。

感興趣的「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讀者可以參看該報道的全文:

https://missionblue.org/2024/09/vilanova-i-la-geltru-coastal-waters-named-hope-spot/

01

希望之地

海濕·小百科

國際海洋保護組織「藍色使命」官網上的解釋中, 「希望之地」 (Hope Spots)被定義為 「科學界認定的對海洋健康至關重要的特殊區域」 。這些區域通常因其獨特的生態特征、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對特定物種的重要性而被選定。「希望之地」不僅包括需要新保護的地區,也可以是現有的海洋保護區(MPA),在這些區域中,亟需采取更多保護措施以應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希望之地」的設立旨在激發公眾對海洋保護的支持,促進全球海洋保護網路的建立。任何人都可以提名自己認為特殊的地點,幫助這些區域獲得應有的關註和保護。透過匯集來自不同社群的提名和支持,希望之地可以形成一股強大的海洋保護力量,推動政策制定者采取有效措施。「希望之地」的目標是到2030年保護30%的海洋,以應對全球範圍內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

02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
聲學套用實驗室

海濕·小百科

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聲學套用實驗室 (Laboratory of Applied Bioacoustics,LAB-UPC)是隸屬於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Universitat Politècnica de Catalunya,UPC)的一家研究機構,專註於透過聲音技術研究和保護海洋生態系。該實驗室利用先進的生物聲學技術,監測和分析海洋中的生物活動,特別是針對鯨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的聲音環境。他們的研究旨在透過非侵入性的方法獲取海洋生物多樣性數據,以促進海洋保護和永續發展。

「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小編註意到,2020年6月,LAB-UPC研究人員前往南極,展開了一次為期數月的科學探險,部署永久性聲學傳感器。他們透過這些傳感器即時監測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對極地生態系的影響,旨在獲取南極海域的噪音數據。此次任務中,研究團隊使用水聽器和人工智慧技術,首次收集到南極海洋的原始聲學數據,這些數據將為未來應對汙染和制定保護措施提供重要依據。新聞中提到,LAB與維拉諾瓦-伊拉赫爾特魯工程學院(Vilanova i la Geltrú School of Engineering,EPSEVG)合作,已經在全球幾乎所有海洋中部署了聲學傳感器,而南極將成為他們最新的研究點。此前LAB還曾於2018年還在亞馬遜雨林與巴西和澳洲的研究人員合作,建立了一個聲學監測站。

03

歐洲聯盟海洋戰略框架指令

海濕·小百科

歐洲聯盟海洋戰略框架指令(Marine Strategy Framework Directive,MSFD)是歐盟於2008年6月17日由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透過的一項法律框架,旨在保護歐洲海域的海洋環境。其核心目標是確保到2020年,歐盟成員國的海洋水域能夠實作「良好環境狀態」(Good Environmental Status,GES),即海洋生態系能夠保持健康、生產力高且具備永續性。MSFD的執行涉及多方面的管理措施,包括減少汙染、保護生物多樣性、控制漁業資源、以及應對氣候變遷對海洋生態的影響。

MSFD的核心目標是實作海洋生態系的健康和永續發展。該指令規定了11項具體的環境指標,涵蓋了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生態系、汙染、非本土物種入侵等多個方面。該指令要求各成員國制定並實施本國的海洋戰略計劃,采取必要的監測和保護措施,並透過定期評估確保進展符合歐盟的共同環境目標。這一框架的實施促進了整個歐洲範圍內的海洋資源管理和跨國合作,提升了海洋生態系的長期永續性和復原能力。

學而思

思考題·舉一反三

Q1、隨著科技的發展,聲學監測和環境DNA等新技術在海洋保護中的套用將如何改變我們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的理解?我們該如何利用這些技術推動更廣泛的生物保護政策?


Q2、前面我們介紹LAB-UPC時候,提到了他們的南極聲學監測。南極聲學監測技術能夠為南極生態保護提供哪些獨特的數據和見解,它是否能夠幫助我們預判並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負面影響?面對全球海洋噪音汙染加劇,南極作為最後的「凈土」之一,其保護是否能為全球其他受汙染海域提供可行的保護模式或借鑒經驗?


Q3、【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提出的30*30是一個很大的挑戰,OECMs無疑在裏面很重要。 類似於「希望之地」這樣的「科學界認定的對海洋健康至關重要的特殊區域」,是否屬於目前國際上所倡導的「其他有效的區域保護措施(OECMs)」?它的保護的法律地位又是怎樣的?你覺得這種方式,對中國保護界有借鑒嗎?


Q4、希望之地的提名過程,強調了社群參與的重要性,如何確保不同利益相關者(如當地居民、科學家和非政府組織)之間的有效合作,從而提高提名成功率並促進未來保護工作的永續性?

歡迎分享你的想法!




(請文末留言)

THE END


編譯 | 王芊佳

編輯 | Linda
排版 | 綠葉

【參考資料】

https://missionblue.org/2024/09/vilanova-i-la-geltru-coastal-waters-named-hope-spot/
http://www.lab.upc.edu/index2.php?id=2&web=personal&lang=en
https://www.upc.edu/en/press-room/news/the-upc2019s-laboratory-of-applied-bioacoustics-studies-ocean-noise-pollution-in-antarctica
https://missionblue.org/hope-spots/
https://missionblue.org/hope-spot-nomination-guidelines/


海濕·往期相關報道

❁ 日本提議開始捕殺長須鯨,引發爭論

❁ 冰島今年夏天禁止捕殺長須鯨

❁ 日本捕鯨業死灰復燃,鯨肉重回餐桌,"海豚灣"陰影再現

❁ 首次記錄!智利北部虎鯨成功獵殺海豚,還慷慨分享戰利品

❁ 鯨類脊柱結構新發現揭示水生環境適應機制

❁ 廢船庇護:英國海域沈船成為生態樂園,密度比底拖漁區高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