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為什麽人類天天吃同樣的東西很快會膩,牛天天吃草卻從不會膩?

2024-07-27科學

導語

有「吃貨」習慣的人都知道,雖然人們可以透過調味品將食物調變成多種不同的口味,但是人們進食的時候往往不會在一段時間內吃同一樣口味,不然就會產生一種很「膩」的感覺。

同樣的道理,牛也有可能整天待在牛欄中,但是牛卻不會覺得「膩」。

味覺的起源。

根據推測,人類的味覺是經過了幾千年的前進演化才逐漸形成的,而味覺的起源最開始是為了判斷食物的可食與不可食。

具體來說,味覺中的甜味、鹹味、酸味等都是用來判斷食物中是否有營養成分的指示劑,而苦味則是用來判斷食物中是否含有對身體造成傷害的有毒成分。

人類的祖先最開始是使用粗糙的石器工具進行打磨、磨制的,然後再透過火烤的方式對食物進行加工,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和雜食動物的相似之處。

根據專家的觀察,食肉動物的味蕾最大的數量也只有5000個左右,相比於人類一萬多個味蕾來說少得多。

而且食肉動物的味蕾都是最基本的味覺感知器官,很多都是用來判斷苦的,肉食動物在前進演化過程中主要是透過外界的感官來判斷獵物的狀態。

另一邊雜食動物,如豬、熊等具有1.5萬個味蕾,雜食動物的味蕾和人類的味蕾相似,在甜味、酸味、鹹味和苦味等方面的感知能力都較強,而豬在感知甜味上的能力更為突出。

反觀食草動物,像牛這樣的食草動物由於味蕾數量較多,這些食草動物的味蕾主要用來判斷植物的可食性和營養價值。

在肉食動物的世界中,對自己家食物感知能力最強的是鹿,然而肉食動物很少有喜歡食肉動物的偏好,在有實驗將鹿給予九種不同的食物,人們發現只有核桃松子和冰淇淋是鹿不喜歡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會發現很多喜愛甜食的人對其他冷食的感受往往都比較高,實際上這不僅是一種口味愛好,還與他們的情感狀態有關。

杏仁核是指人類大腦中杏仁體的核心功能,該部份物質負責處理人類的基本情感反應,以及對人類行為產生一定的調節作用。

牛為何不怕「膩」?

牛作為一種典型的飼養動物,相比於其他動物來說它們最有規律的生活方式。

牛的口腔中有舌頭和唾液腺,這樣既可以幫助牛更好地消化食物,實作營養的最佳化吸收,又可以更好地幫助牛判斷食物的可食性,這是因為牛有著較為豐富的味蕾。

在牛的舌頭和唾液腺中有著多達2.5萬個的味蕾,這樣豐富的味蕾只有人類的一半,牛的味蕾多集中在舌尖部位,能夠很好地幫助它們判斷食物的味道。

另外味蕾中有多種感知器官,包括感知甜味的器官、感知鹹味的感知器官、酸味的感知器官和苦味感知器官等。

透過這些感知器官,牛能夠更加準確地判斷食物的可食性,特別是在感知甜味和鹹味方面,牛反應非常敏感。

牛之所以能夠對甜味和鹹味如此敏感,是因為大部份植物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和鹽分,而這些成分有助於植物的生長和繁殖。

然而在自然界中,也有一些植物含有較高濃度的有毒物質,這些成分會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動物的健康。

因此,牛在前進演化過程中為了避免誤食這些有毒植物,它們的味蕾對甜味和鹹味的反應能力非常強,以幫助它們辨別可食用的植物。

然而,牛排除有毒植物的能力並不是絕對的,一些植物的毒性較弱,可能在牛的消化過程中產生毒性反應,這會對牛的健康產生影響。

因此,牛在選擇食物時仍需謹慎,以避免誤食有毒植物造成健康問題。

人為什麽會「膩」?

在自然界中,幾乎沒有動物會因為食物相同就產生「膩」的反應,反而是人類,在飲食上很容易就產生「膩」的感覺。

這主要是因為人類的飲食結構較為復雜,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的飲食選擇範圍更加廣泛,而且許多食物經過加工和烹飪後,口味和風味更加多樣化。

另外,人類還擅長利用各種調味料來增加食物的味道層次感,使其更加美味可口,然而,對食物過多的調味和加工,可能會使味蕾對單一的味道變得敏感,從而引起「膩」的感覺。

其實,牛有時候也會感到膩,特別是當牛被強迫只能吃一種食物時,這會導致牛產生消極情緒,並且對食物的選擇能力下降。

杏仁核對人的食欲和對食物的選擇能力有一定的影響,透過調節這一部份的功能,人們可能可以改善自己的飲食偏好,使其更加多樣化和健康。

牛的味蕾的豐富性和對食物的判斷能力使其在選擇食物時更加精準和合理,從而避免了人類在飲食中容易因為過於單一而產生「膩」的問題。

結語

這樣看來,牛不會覺得「膩」是因為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它們的飲食習慣與情緒、身體狀態是緊密相連的,而這些也與人是相似的。

牛的味蕾透過幾千年的前進演化使其能夠在復雜的植物中快速找到安全可食用的食物,人類的飲食習慣也隨著社會的進步而不斷調整和變化,同時也接受著味覺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