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研究發現:全球商業養殖野生動物數量預估達55億只

2024-03-20科學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近日,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釋出【為利而生:全球商業性野生動物養殖的真相】研究報告,指出全球商業養殖的野生動物至少有488種,數量保守估計達55億只。這是第一個揭示全球商業養殖野生動物產業規模的報告,相關研究結果已發表在【全球生態與保護】(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期刊上。

商業養殖野生動物興起自20世紀末期,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涉及數十億野生動物且利潤不菲的全球性產業。養殖的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往往被用作寵物,或用於旅遊娛樂、裝飾品、特殊食品、時尚產品和傳統醫藥。透過文獻檢索以及對政府披露的資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貿易資料庫等公開資料的梳理和分析,研究人員對該產業開展了深入研究。

資料顯示,2000年至2020年,商業養殖的野生動物數量達9.6億只,涉及90個國家和地區。鑒於數據收集的局限性,這可能只是全球野生動物養殖數量的冰山一角。對此,世界動物保護協會透過模型推算,全球商業養殖的野生動物數量保守估計達55億只。

這些被商業養殖的野生動物包括27種兩棲動物、133種爬行動物、249種鳥類和79種哺乳動物。其中,34%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瀕危和易危物種,62%被列入CITES附錄。

報告發現,監管不足、資訊不透明和缺乏動物福利標準是野生動物養殖產業存在的普遍問題。部份養殖場雖然制定了相關標準,但對動物福利的保障卻非常有限,導致大量圈養的野生動物受傷、患病、營養不良,甚至啃食同類。而當經濟下行或大流行病暴發,這些動物的命運更加未蔔。據統計,每年人畜共患病造成全球200多萬人死亡,其中72%新發傳染病源於野生動物。數據顯示,有的養殖場圈養的野生動物數量高達50000只,極大加劇人畜共患病傳播的風險。

報告指出,野生動物養殖產業有利於物種保護的觀點缺乏有效的科學證據。事實上,野生動物商品化才是造成全球物種滅絕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生態系破壞的五大原因之一。規模化養殖野生動物可能會降低相關產品的價格,但同時也會刺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購買需求。另外,一些養殖場會收購盜獵的野外個體來補充圈養族群,或透過倒手「洗白」將它們「合法」售賣。老虎、麋鹿、大羚羊等部份圈養物種的數量甚至超過其野外族群數量。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全球野生動物計畫負責人Nick Stewart表示,「野生動物商品化不安全、不可靠,也不永續。這會給動物造成傷害,威脅公眾健康,也不利於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避免這些風險最有效的途徑是減少野生動物制品的需求,推動商業養殖野生動物產業轉型,同時鼓勵當地社群發展替代生計,支持消費者選擇野生動物友好型替代品。」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