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野生中華絨螯蟹洄遊至南京,他們共護這條「生命通道」

2024-03-20科學
視訊載入中...

近日,大量中華絨螯蟹幼蟹洄遊至長江南京段的秦淮河入江處,一波又一波的「幼蟹潮」引發社會關註和熱議。3月18日,現代快報記者在位於秦淮河入江口的三汊河河口閘下看到,兩側堤壩上豎起了一排高大的臨時隔離護欄,閘口兩旁布設了兩條臨時「蟹梯」,幫助蟹苗從長江抵達秦淮河,附近有不少身穿紅色馬甲的誌願者正沿岸引導市民有序遊覽。

△ 宣傳海報普及蟹類洄遊知識

晝伏夜出,這群幼蟹為何聚集在此?

「今年2月底,我看到不少小螃蟹聚集在河閘下的堤岸邊,奮力地向上爬。」三汊河河口閘管理處的保安孫師傅說,小螃蟹爬滿了河道的側壁,「都是夜裏爬上來,有時從半夜12點斷斷續續爬到早晨五六點,成群結隊的,有的還爬到了路上。」

成群的螃蟹引來周邊市民關註,這些天,不時有人拎著桶來撿拾,「這裏靠近閘口,水流湍急,人萬一落水後果不堪設想。」孫師傅說。

△ 市民觀看宣傳海報

這一現象引起了南京市農業農村局、水務局等部門的註意,相關部門召開會議,組織專家學者和工作人員,研究保護措施,並決定聯合開展生態保護行動。

江蘇省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孫紅英介紹,大閘蟹又叫河蟹,中文學名叫作中華絨螯蟹。「可能有的人以為大閘蟹是一直生活在淡水裏的,但其實它們來自於海裏。洄遊是它們獲得食物延續、擴散和生長的行為特性。」

△ 三汊河河口閘一側

中華絨螯蟹在整個生長周期有兩次洄遊,分別是蟹苗時期的溯河洄遊,與成熟後的降河洄遊。「三汊河河口閘的大閘蟹幼蟹,就是蟹苗時期的溯河洄遊。」孫紅英告訴記者,每年12月至第二年的3月上旬,是中華絨螯蟹交配產卵的盛期。經歷過寒冬後,水溫溫暖將加速其孵化,蟹苗進入長江繼續發育形成第一期幼蟹,隨後溯河而上,尋找合適的地方生長育肥,遊得近的幼蟹可以到上海、鎮江、南京,遊得遠的可以到達重慶的內河、濕地。

中華絨螯蟹有晝伏夜出的習性,一般在夜裏成群結隊地往上遊,形成壯觀的「幼蟹潮」。它們一路上爬越壩、堤等多種障礙物,不斷蛻殼、成長。

「秋風起,蟹腳癢」,「到秋天霜降前後,在淡水中成熟的河蟹會順遊而下,回到江海交匯的半鹹水處繁殖,完成周而復始的生活史迴圈。」孫紅英說,一般河蟹的壽命是兩年多,大家最近看到的大閘蟹幼蟹,都是去年孵化出來的。

△ 爬上堤岸的幼蟹

生境恢復、水質改善,它們來「安家」

中華絨螯蟹洄遊是天然習性,今年到達南京的「幼蟹潮」隊伍為何如此龐大?

孫紅英分析說,由於過度捕撈和水質汙染等因素,自上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長江口的中華絨螯蟹野生蟹苗資源急劇衰退。近年來,隨著長江大保護和長江十年禁漁政策的開展,特別是長江口禁捕蟹苗後,下遊大量的蟹苗能夠順著長江幹流,按照自然生物學習性溯河洄遊至長江上遊,「這是長江十年禁漁效果顯現的一個縮影。」

△ 岸邊設定臨時護欄

「此外,作為水生態環境指示物種,中華絨螯蟹本身對於水質條件是比較挑剔的,稍微差一點的環境就無法停留生存。」孫紅英說,野生幼蟹能夠大量聚集,並選擇到秦淮河「安家落戶」,說明秦淮河的水質不斷改善,水環境的健康狀況不斷提升。中華絨螯蟹將在此發揮凈化水質、清潔河道、維護河流生態系功能完整性的作用。

△ 用麻布制作「蟹梯」

多部門聯手,為幼蟹搭建「蟹梯」

為了讓幼蟹順利翻越閘口,到達秦淮河,南京各部門采取了一系列守護措施。

現代快報記者看到,三汊河河口閘兩側的堤壩上已經豎起了一排高大的臨時隔離護欄。「根據專家的意見,3月17日下午,我們在三汊河河口閘的兩側重點區域增建了幾百米的臨時隔離護欄,防止有人翻越欄桿,撿拾螃蟹。」南京市三汊河河口閘管理處工程管理科科長楊明強說,目前從秦淮河流向長江的水流湍急,設定護欄也是提醒市民不要過度靠近,要安全遊覽。

△ 幼蟹爬上「蟹梯」

不僅如此,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聯合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組織了相關技術人員,在河閘兩旁布設了兩條臨時「蟹梯」。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秘書長姜盟說,幼蟹的「生命通道」是用麻布制成的,便於其有抓手,能爬行到閘口另一側的秦淮河。目前,「蟹梯」初步發揮功效,17日夜裏,「蟹梯」上已經布滿了蟹苗。此外,他們還組織了誌願者在現場普及蟹類洄遊知識和長江大保護成果,勸導捕撈拾蟹等不當行為。

孫紅英說,野生幼蟹洄遊預計持續到清明前後,呼籲大家文明遊賞,勿拾勿捕。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盧河燕

(部份圖片由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