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學

中國在0.22平方公裏的荒島上種下10萬棵綠植,產生了三個意外收獲

2024-01-18科學

中國南海島礁地貌型別簡單, 多是以 珊瑚、貝屑為主組成的珊瑚沙島,西沙群島40個島礁中有31個珊瑚沙島,這些島礁露出海面發育成島嶼要依靠一種叫 造礁珊瑚 的 神奇的生物。

造礁珊瑚通常與蟲黃藻共生,這種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共生藻類能提高造礁珊瑚分泌碳酸鈣骨骼的速度,從而在一代代珊瑚的新老更替中快速形成色彩斑斕的珊瑚礁。

色彩斑斕的珊瑚礁,攝影師@商睿

造礁珊瑚的生長環境較為嚴苛,需要3.4%-3.5%的海水鹽度,常年25-29℃的水溫以及充足的陽光,這樣的條件中國只有南海能同時滿足。

中國南海中央雖是大片深水海域,但隆起的火山巖恰巧為珊瑚提供了淺海環境,造礁珊瑚會在合適的水深處附著在堅硬的火山巖上,為了獲得更多的陽光造礁珊瑚會不遺余力地向上「生長」。

中國造礁珊瑚分布區域

造礁珊瑚生長到接近海面時,海浪會打碎造礁珊瑚產生珊瑚碎塊,珊瑚碎塊堆積在珊瑚礁上,越積越多的珊瑚碎塊逐漸露出海面就形成了海中陸地,海浪的進攻幫助造礁珊瑚完成了海中造陸的壯舉。

中國最南端的陸地領土瓊台礁沙洲就是海浪打碎的 珊瑚碎塊被風暴推動堆積起來的,近年來珊瑚的碎塊越來越多,小島也越來越高,已經堆成了一座9公尺左右的小山,面積也 已經超過3000平方米,為了確保該沙洲不被侵占,瓊台礁是中國海警常態巡航最重要的目的地。

瓊台礁沙洲衛星圖

瓊台礁沙洲上的粗大珊瑚碎塊

造礁珊瑚要完成海中造陸形成大型島嶼往往需要幾百甚至上萬年,南海局勢緊張時,中國哪等得了那麽久,直接模仿造礁珊瑚形成島嶼的過程,用大型自航絞吸挖泥船將珊瑚礁打碎吹填出最大面積達5.66平方公裏的美濟島,美濟島本質也是珊瑚碎屑堆積而成的島嶼,該島綿延十多公裏,現已成為中國南沙「不沈的航空母艦」。

綿延十余公裏的美濟島

珊瑚島的形成要經過漫長的歲月,剛形成的島嶼都是荒蕪的流動沙丘,沙丘剛形成時會在海浪的沖擊下不斷變幻位置或者幹脆消失,要面積達到一個臨界值才會固定下來形成沙洲,因此珊瑚島的面積很難長大。

沙洲要進一步產生綠植變成真正的島嶼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要面積足夠大。長期露出海面的區域能夠承接降雨,如果面積足夠大,就能將可觀的淡水儲存在地下的珊瑚砂礫中,與周圍海水達成某種動態平衡,形成島嶼地下的淡水透鏡體,產生這種淡水透鏡體才會有綠色植物生長。

淡水淡水透鏡體

沒有淡水,植物也不會生長,中國南海諸島包括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島,共有300多個島礁,絕大多數為面積很小的珊瑚礁島,不可能形成河、湖等地表淡水體系,可能天然擁有的只能是地下淡水資源了,由此可見南海中誕生一個郁郁蔥蔥的珊瑚島多麽的不易。

珊瑚礁灰砂島淡水透鏡體示意圖

有的島嶼即便面積夠大也不一定產生綠植,最典型的有西沙的中建島和西沙洲,中建島面積達1.2平方公裏,因氣候惡劣被稱為荒島、火島、風島、沙島,幾乎不太可能自然產生植被,只有透過人為幹預,1982年中建島上才種活了第一棵椰子樹,透過官兵們長期的不懈努力,現在島上有了很大一片綠林,營區周圍綠樹成蔭、雞鴨成群,三防菜地、時蔬常新。

西沙洲是宣德群島中的第三大島,面積約0.22平方公裏,現在已成長到0.24平方公裏,長度也由0.7公裏增加到了0.8公裏。如此大的面積島嶼上竟沒有自然發育出哪怕一顆綠色植被,十多年前還是一片寸草不生的流動白沙,且 西沙洲是由特殊細沙構成,比粗砂更潔白刺目,走在沙洲上,反射的陽光照得眼睛都睜不開。

西沙洲航拍圖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只有能夠維持人類生存或本身經濟生活的島礁才有權享有專屬經濟區,而人類生存的重要條件則是淡水,所以,是否擁有淡水資源就成了島礁價值的重要體現之一。

西沙洲的面積註定該沙洲地下肯定有淡水,但要真正適合人類居住,還得有綠色植被,在三沙有一種共識,那就是 「樹是島礁的生命」

只是一片流動白沙的西沙洲利用價值有限,將西沙洲變成綠色蔥蘢的島嶼意義重大,因為西沙群島是南海上的戰略要地,對中國有重要的軍事、政治和經濟價值,從漢唐時期開始,中國人開創了途經南海的海外交通路線,至明朝,中國進入大航海時期,鄭和船隊遠涉重洋到達波斯灣、紅海,非洲的蒙巴薩和南亞的吉裏地悶,形成了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

綠化西沙洲這樣的稀缺島礁是有重要戰略價值的,這樣的價值長期在南海捕魚的漁民深有體會,多年前就有漁民自發在西沙洲上進行零星的綠化,但由於綠化難度太大,沒有充足的資金和技術,綠化行動全都以失敗告終。

2008年趙述島漁民在島中央種下了一片木麻黃樹,幾年後樹木長到三米多高,形成一小片郁郁蔥蔥的樹林,西沙洲綠化第一次取得成功。

西沙洲上的第一片綠色

三沙設市後,政府把綠化西沙洲作為重點工程,2013年西沙洲第一期島礁綠化行動啟動,有政府的大力投入,西沙洲綠化開始取得進展。

沒有土就用船從海南本島運來,沒有樹苗,也用船運來,最難的是西沙洲礁盤水淺無法行船,只能人拉肩扛,把一袋袋土,一棵棵樹運上岸。

2014年為了解決靠人工無法大規模將樹苗和泥土運上西沙洲和缺乏淡水的困境,三沙市安排了2000多萬元在西沙洲建造了簡易碼頭、海水淡化廠和雨水收集池系統,並配備專業的管理人員,對島礁裝置進行專業管護,這極大的加速了島礁綠化行程。

西沙洲簡易碼頭

2014年7月,西沙洲綠化工程二期啟動,穿著藍色工作服的工人們有的在給樹苗澆水,有的忙著在挖樹坑,準備繼續種植樹苗。西沙洲潔白的沙灘上,椰子樹、木麻黃、抗風桐……一棵棵、一排排的樹苗整齊劃一,在海風的吹拂下,迎風搖曳。

「挖好的樹坑裏要填上海南的土壤、椰子糠和肥料,最後再按一定比例拌上珊瑚沙,這樣種植的樹苗成活率就非常高。」在不斷的摸索中,三沙人總結出了一套很好的島礁植樹方法。加上工人們每天澆水養護,樹苗成活率可達到99%,到2016年8月,原樹林旁又新增了兩大片綠地,全島都種上了各類樹苗。

2016年8月西沙洲航拍圖

有了成片的樹林和郁郁蔥蔥的綠色,西沙洲的生態環境迅速改善,密集的木麻黃林下堆積了厚厚的落葉,落葉下的沙層濕潤潤的。

有了植物的作用,沙子開始細化並逐漸變成含有機質的土壤,許多蔓藤植物開始自然向周邊生長,到2017年10月,西沙洲綠化已經初具規模。

2017年10月西沙洲航拍圖

樹木給島嶼帶來的改變是全方位的,除了土壤的改變,還有氣候和地表溫度的改善,2020年,木麻黃林已經完全成型,林區溫度相較於島上其它位置的溫度低了四五度,地表溫度的下降則更多。

西沙洲上的木麻黃林

據報道,三沙市先後在西沙洲種植了十多萬棵綠植,高大的喬木則有椰子樹6000余棵,抗風桐3700余棵,木麻黃8000余棵,全島綠化面積超過80%,除了原先的綠化區域,島嶼的另一側大片樹林也已經成林,西沙洲從寸草不生的沙島變成了「海上綠洲」。

2022年西沙洲航拍圖

三沙人以馳而不息的精神,久久為功的韌勁,用十年在西沙洲創造了一個綠色奇跡,2023年衛星圖顯示,西沙洲綠化工程基本完工,島上不僅種植了生長快速的木麻黃,還種植了近萬棵椰子樹,航拍圖下泛黃的區域你以為沒綠化 ,事實上已是幾米高的椰樹林了。

西沙洲最新衛星圖

西沙洲上的椰子樹

如今再登西沙洲,昔日的白沙被墨綠的木麻黃,嫩綠的馬安藤,深綠的諾尼果還有鮮綠的椰子樹取代,沿著林間小路走向樹林深處,就能感受生態之島帶來的愜意感受。

中國花費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在一個0.22平方公裏的珊瑚沙島上種植了各類綠植10多萬棵綠植,沙島變綠洲後產生了三個意外收獲。

一是西沙洲的綠化提升了七連嶼的旅遊價值。 西沙洲所在的七連嶼風景優美,既有郁郁蔥蔥的叢林島礁,也有風格獨特的沙洲風貌,如南邊的南沙洲上,白沙繞島,似一條白色的緞帶浮藍色的大海上,綠意盎然的灌木叢,郁郁蔥蔥的羊角樹,還有一簇簇紅草像地毯一樣覆蓋在島中央,美麗得讓人窒息。

七連嶼航拍圖

七連嶼一島一景讓人流連忘返,可將遊客長時間留住,但西沙洲作為七連嶼第二大島,刺眼高溫的珊瑚砂不適合人在上面長期停留,綠化後的西沙洲和趙述島遙相呼應,旅遊開發價值倍增,且三沙人創造綠色奇跡的過程也是一種旅遊資源,這將極大提升七連嶼的旅遊價值。

二是綠化後的西沙洲產生了獨特的生態價值。 昔日西沙洲是寸草不生的荒島,綠化後因生態環境發生質變,各種候鳥成群結隊的到來,時而在空中翺翔,時而貼著水面飛掠,為小島增添了無限生機,海龜也開始在西沙洲築巢產卵,還有進入繁殖期的大鳳頭燕鷗、粉紅燕鷗和褐翅燕鷗等夏候海鳥也來到西沙洲產卵。

生態改善後到西沙洲產卵的海龜

三是積累了豐富的熱帶島礁綠化經驗。 西沙洲綠化成功後,林下的空地因陽光溫和,成了天然的育苗基地,林業科技人員在這裏積累了豐富的沙島綠化經驗。

西沙洲林下育苗基地

西沙洲的經驗被很好的用到了南沙人工島的綠化上,如將枯枝落葉用粉碎機就地粉碎後與沙土混合制成有機肥料,改良土質,同時可作為林下覆蓋物,起到了保土、保肥、保水、保溫隔熱的作用。

南沙吹填造島後,島上也是西沙洲一樣的珊瑚砂,西沙洲的許多經驗都用在了南沙人工島的綠化上,現中國南沙島礁早已變身郁郁蔥蔥的海上綠洲,從這個角度上看,西沙洲儼然成為了南海島礁綠化實驗室。

綠化極佳的南沙第一大島

七連嶼包含十個沙洲和小島,分別為南沙洲、中沙洲、北沙洲、南島、中島、北島、東新沙洲、西新沙洲、趙述島、西沙洲。

西沙洲又是七連嶼礁盤最平坦,面積廣闊,海水最淺的區域,未來七連嶼若建設大型人工島西沙洲就是核心區,這或許才是巨資綠化西沙洲的根本原因。

七連嶼礁盤核心區

【部份圖片來自網路、侵權請聯系刪除】